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格物緻知

如何格物緻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4:08:01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如何成為一名聖人》,這篇文章我們就主要讨論一下王守仁的“格物緻知”之法。

格物緻知出自《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但是書上并沒有做過多的說明,導緻後世對這四個字各有解讀,現在比較流行的解釋是探索一種事物,從中獲得某種智慧。那要探索哪種事物,能獲取什麼樣的智慧呢?我發現也沒有做過多的說明,所以我今天在這裡深入細緻地探讨一下。

如何格物緻知(詳談格物緻知)1

大學

格物的“物”,可以分為三種:動物、事物和植物。

第一,動物。

這方面就比較明顯,比如我們參照蜻蜓的飛行方式發明了直升機,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等等。當然古代的人沒有這些發明,這一點是我自己延伸的。

第二,事物

這個就比較籠統了,比如做人的道理,做生意的道理等等這些看不見摸不着卻又存在于人們心中的道理和方法。

第三,植物。

王守仁用老師婁涼交給他的“格物緻知”之法,在院子裡格了7天的竹子,最終什麼都沒有悟出來,自己卻病倒了,從此便對這個方法産生了懷疑。對這個事情我是有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格物緻知書裡并沒有講明,所以後世很多人對此都有自己的解釋。格竹是需要每天盯着看嗎,是王守仁曲解了婁涼的意思,還是婁涼就是這樣教他的?這些我們永遠不得而知,我在這裡揣摩一下婁涼的“格物緻知”的真實用意。

如何格物緻知(詳談格物緻知)2

王守仁

在中國的最東邊生長着一種竹子,名叫“毛竹”,播種之後即使精心照料,4年也隻不過長3CM。但是,竹子5年後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長着,隻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所以我認為清楚地了解毛竹從播種—培育—成長—成熟—凋零的這一整個周期,才算是“格”,毛竹的特性以及根據這些特性所采用的培育方法,稱為“知”。那可能大家會有疑問說,就算獲取了這些知識,也不過是隻能用來種好竹子,跟“悟道”和“聖人”有什麼關系?請看下圖:

如何格物緻知(詳談格物緻知)3

我在另一篇文章《老子的“道可道”和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指的是什麼》裡解釋了關于“道”的定義。道,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毛竹的特性,以及從生發—成長—成熟—調零,一個完整的過程,有規律可循,這就是毛竹的“道”,就像上圖依着圓心(“道”)畫出來的圓一樣。今天格一物,畫一個圓,明天再格一物,畫一個圓,漸漸就明白了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那你就離這個圓心,也就是“聖人之道”越來越近。我在《孔子的“仁”應該怎麼理解》這篇文章中說道,仁者是能夠推己及人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既然能夠推己及人,那也就能夠推己及物,這也是儒家所說的“從内向外求”。當你從格身外之物,慢慢“格”“人”,甚至開始“格”自己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已經走上了“悟道”之路,這就是儒家所說的“從外向内求”,從1到100就需要你自己慢慢悟了。至于人的特性,我已經在《“人”的定義是什麼》這篇文章裡做了詳細的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至此,相信通過我的解釋說明,大部分朋友已經對“格物緻知”有了大緻的了解,如果有疑問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互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