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能否熬出好未來呢?
作者:赤耳
編輯:王喜
風品:南辭
來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資本市場,總不缺翻雲覆雨。真金還是瓦礫,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遙想2020年末,一鳴食品在上交所主闆上市,發行價9.21元,當日上漲約44%,收于13.26元。在向以穩健著稱的乳業闆,算得一鳴驚人。2021年1月7日最高至25.61元,然随後開始震蕩下行,截至2022年9月20日收盤價10.61元,相比高點縮水近六成,相比發行價也不過一個跌停。
兜兜轉轉不到兩年,又回到原點。曾經熱情的投資者錯付了麼?遇冷背後,市場又在觀望什麼?
01
從大跌到轉虧 為啥淨利變臉?
LAOCAI
随着半年報秀肌,各大乳企陸續遞交了成績單。這半年裡,行業兼并重組、加速集中洗牌的波瀾圖景仍在延續。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持續穩增、吸虹效應顯著,一些中小乳企則挑戰加劇、甚至基本虧盈線上掙紮,壓力肉眼可見。
比如一鳴食品,繼2021年淨利暴跌8成,再次“一鳴”驚人:營收約11.64億元,同比增加5.71%;淨利-6622.86 萬元,同比下滑210.34%。
增收不增利,由盈轉虧,自然不是一份讨喜成績單。對比A股所有30家乳企,除去主營業務不是乳制品的企業外,僅兩家出現虧損,另一是鬧出食安大風波的麥趣爾。
實際上,淨利困局早有征兆。2019至2021年營收19.97億元、19.47億元、23.16億元,歸屬淨利1.74億元、1.324億元、2026萬元。2020年疫情突襲,營收微降、淨利大滑尚可理解,可2021年營收漲幅18.96%的情況下,淨利反大跌84.7%,多少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作為新晉上市企業,剛上市就業績變臉,可謂寒了投資者的心。2022年第一季歸屬淨利虧損3995萬元,同比暴跌497.66%,第二季再虧2628萬元,同比下滑152.58%。雖環比虧損收窄,然連續兩季大幅虧損,不僅延續2021年下滑之态,還由盈轉虧、頹勢加重,試問投資者怎能淡定?一鳴食品到底怎麼了?這是其價值底色麼?
需要了解的是,一鳴食品上市經曆并非一帆風順。曾因乳品業務銷售毛利率常年高于伊利、光明、三元等一線企業,以及主材料采購價疑似前後矛盾等問題,遭不少輿論質疑。
其中,曾向員工、員工親友及經銷商、加盟商等特定對象開展的推廣活動“送奶贈卡”,因繳納一年活動款項,期滿後原額退還或循環續期的操作,一度引發“非法集資”質疑,招緻證監會發審會詢問。
同時,因加盟店虧損比例大升,發審委曾要求其對加盟商和加盟門店是否合法合規、是否拖欠裝修費用、是否存在涉及加盟投資的司法糾紛等情況做出明确說明。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往期看,不乏企業為上市全力做大營收淨利,甚至粉飾業績,就為博個好估值。而一旦上市便出現變臉,讓投資者入坑。也有受内外環境短暫影響,出現一時困境,基本面良好的企業,隻是被市場情緒帶節奏,出現股價錯殺。
一鳴食品屬于哪一種呢?
還是那句話,上市才是價值馬拉松的開始。所謂路遙知馬力,穿越迷霧、一時繁華暗淡背後,實力是一切基礎。
02
成本費用增加 多少激進性?
現金流承壓VS債務缺口
LAOCAI
那麼還是來盤一盤基本面。
今年上半年,一鳴食品銷售毛利率29.82%,比去年同期的 33.82%下滑11.84%,降幅不算小。
一鳴食品表示:上半年門店大增,但受區域疫情影響,使得公司直營門店虧損增加明顯。另外折舊和财務費、銷售費也有所增長。同時因直營店增加,人工成本及租金等固定費增長,推廣線上業務帶來的營銷費增加。
所言不虛。營業成本 8.17 億元,同比上漲 9.97%,占了近乎三分之二的營收。銷售費 3.48 億元,更上漲 49.88%。财務費雖隻有 888.73 萬元,漲幅卻達 376.6%。另外,管理費也有 4.87% 增幅。
很明顯,攀升的成本及費用支出對淨利造成不小侵蝕,是下滑轉虧的主因之一。這說明,上市後的一鳴食品保持了擴張之态,是活力張力的一種可貴體現,也是一種對投資者的責任之舉,但做大不代表做強、快不代表優,體量之外發展質量才是可持續性、穩健成長性的關鍵,需警惕好心辦壞事的可能。
從 2019 年開始,一鳴食品各年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都在大幅流出, 2020 年上市後募集了4.97 億元用于各種項目建設,到 2021 年其三年内投資活動現金流共流出 15.03 億元。
随之,債務壓力逐漸顯現。最新半年報中顯示,一鳴食品總負債規模 16.33 億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漲。其中,占比最大的流動負債13.68 億元,同比增長 8.23%。短期借款金額 3.95 億元;應付票據 1.13 億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0.85 億元,短債規模合計 5.93 億元。
另一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所下滑,從去年中期的 2.63 億元滑至今年上半年的 2.01 億元,無法覆蓋短債規模,存在近 4 億元資金缺口。這對寒冬期的抗風險力,不是加分項。君不見,強如華為的任正非都一再強調現金流,其是活下去的重要底氣。尤其像一鳴食品這樣的快銷企業,充裕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一鳴食品還有一個預算 8.38 億元的新項目 " 一鳴生态健康谷 " 剛剛開建,意味着後續仍有不小投資資金流出。
短債承壓、流動性收緊、淨利又虧損、還有大項目支出。不禁疑問,一鳴食品基本面夠穩麼?有無過于激進隐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金流量表中,有一個“政府補助”發生額,2021年為4611萬元。而當年營業利潤、淨利才1823.33萬元和2025.78萬元。2022年一季報披露: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也有244.4萬元是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如果去掉,淨利又是何成色呢?
03
家族企業利弊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LAOCAI
客觀而言,一鳴食品一直在打造貫通上下遊的全渠道經營模式。
2022上半年,其直營門店同比大增。截至6月底門店總數1971家,已簽約待開業門店61家。截至8月末,已開業自主經營加盟門店31家,已簽約待開業加盟店數74家,其中自主經營加盟門店數46家。
集合疫情反複,這種逆增信心可嘉,不過成本之壓亦肉眼可見。
以2021年為例,總營收首破二十億區間達到23.16億元,可總成本支出亦高達23.17億元,其中營業成本15.97億元,銷售費用5.232億元,管理費用1.316億元。
盡管如此,2021年報中,一鳴食品仍表示公司将繼續加速線下“奶吧”布局。遺憾的是,淨利承壓明顯。同時2022上半年,又投入大量資金在廣告推廣和社交電商拓展上,加上外賣業務,導緻銷售成本費大增。
足夠努力,隻是策略方向是否出現偏差?要知道,當今消費市場日益成熟,如開文所言,乳制品業格局已定、競争日烈,後浪破局愈發困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30家乳企累計營收約1646.42億元,累計淨利約36.55億元。保持盈利的25家乳企中,有16家淨利不足1億元。而頭部企業,伊利營收632.13億元、淨利61.33億元,蒙牛為477.22億元、37.51億元,飛鶴96.73億元、22.72億元,光明144.11億元、2.81億元。
《2022 年中國乳制品行業競争格局及市場份額分析》顯示,巨頭蒙牛、伊利2020 年市占率為 26.4% 和 21.6%。也就是說,兩企把持了行業近一半份額。
行業累計超1600億元的經營成本,意味着企業間互相牽制、角力的同業競争很激烈,二三線企業想逆襲冒頭,難度可想而知。
從競争方向看,奶源、配方、産品、全産業鍊,競争集體走向高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高品質液态白奶的零售額已破800億元。且伴随存量内卷,奶酪棒、羊奶粉、低溫奶等細分領域,正成為頭部新分食點。
這意味着,行業競争更加内核,二三線企業相比開拓江山,如何守住原有江山更重要。除了渠道、營銷,更加拼創新力、品質力、特色力、精細化、專業化、全産業鍊水平。這些一鳴食品還差多少,上述發力是否最優解?
公開信息顯示,一鳴食品成立于2005年。從浙江溫州一隅起步,17年以來逐步發展成集奶牛養殖,乳制品、烘焙食品生産加工,連鎖經營、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可以說,一鳴食品一路風雨、做大做強,發展活力韌性肉眼可見,當家人的商業能力毋庸置疑。
創始人朱明春,上世紀80年代曾是全國有名“養雞大王”。時至今日,溫州地區仍流傳着大佬故事。因發明推廣“淺籠高密度飼養技術”,大幅提高肉雞産量,其登上過《人民日報》,被譽“全國養雞大王”。
1991年,朱明春投資400萬元創辦“瓯海縣明春禽蛋品有限公司”。1992年,國内第一波奶業低潮來臨。一邊乳品廠不斷關閉,一邊許多市民卻買不到鮮奶。由此其毅然投身奶業,以保護價收購奶農鮮奶,進而成功進軍奶業。
之後,畢業于浙江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的兒子朱立科加入,父子聯手企業發展進入快軌道,也讓權力平穩交接,朱立科現任一鳴食品董事長、實控人。
目前,公司實控人包括五位:除了朱明春,還有妻子李美香,兩個兒子朱立科、朱立群,以及朱立科的妻子李紅豔。上市前五人共計持股93.38%,上市後股權被稀釋至79.18%。可謂妥妥的家族企業。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企業發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運營穩定性、決策高效性。而成長到一定規模後,現代企業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業治理透明性、決策先進性、開放性、精準度前瞻度,團隊人才培養、提升空間等都是輿論焦點。
不算苛求。明眼人能看出,跻身上市公司的一鳴食品不乏種種努力、做大做強、提振股價之心溢于言表。可從結果看,内困業務短闆、業績頹勢,外困行業内卷、巨頭擠壓,左支右绌中,反而消磨了市場信心。
市場不等人、競品不等人,資本不等人。關鍵較真時刻,如何高效破題、精準破局考驗管理層大智慧。
04
有夢想的人最美 “熬”出好未來?
LAOCAI
當然,夢想常遙不可及,但有夢想的人最美。
聚焦一鳴食品,槽點在外,并非沒有看點。
市場端,其大力發展的鳴真鮮奶吧,作為一健康營養補給站,持續為顧客提供新鮮牛奶、健康營養套餐、烘焙品及休閑下午茶等産品。2021年報顯示,其計劃在華東地區開設6600家門店。
在铑财看來,該布局豐富産品之餘也離市場客戶更近,雖前期成本很重,但相較于其他乳企,“直營 加盟”模式也是“護城河”關鍵一環。如能把握好節奏、持續死磕精細化、特色化,後續不失為一強壁壘。
營銷端,一鳴食品通過打造IP聯名産品拉動銷量。如今年上半年,攜手《熊出沒》動畫IP共同推出多款聯名産品,不僅有貼紙、勳章、公仔玩偶等限定周邊,還推出了“牛氣沖天蛋白套餐”系列,可謂特色出圈。
産品方面,在乳品基礎上,發展出烘焙食品及米制品業務,其食品銷售創收已占到總營收的50%,未來這一比例或将繼續增長,從此意義上說,一鳴已是一家大食品企業,更多賽道擴容,有利避開單一乳業厮殺,打開更多成長可能。
運營方面,通過激活加盟商的主觀能動性,降低單店成本,一些線下規模效應初露端倪。如7月,揚州新開3家自主經營門店,日均業績完成率超150%;8月,安徽滁州新開自主經營門店現烤店業績日均超14000元,預包裝店超7000元。
這些細微利好,投資者不應忽視。著名的冰激淩理論告訴我們,寒冬都能存在,又何懼夏日競争。
同理,一鳴食品寒冬期擴張雖帶來種種陣痛,但打下的基礎、積蓄的力量、練就的韌性亦是一筆财富。
寒冬終将過去,中國經濟仍是一片大海。熬過來的企業,又豈缺反彈空間?
隻是,競品乃至行業同樣在做類似蓄力。大浪淘沙、春暖花開後,才是真正的強者角力、競争或更為慘烈。方向卡位、效率性、精準度依然是一場賽跑。
一句話,想否極泰來、除了有隐忍“熬功”、戰略定性,更要有破壁大智慧、敏銳洞察及上下一體的高效實操。
一鳴食品做到多少、又差多少?能否熬出好未來呢?
本文為铑财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