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評判大學的強弱,主要看各種公開的排名數據,比如綜合實力排名、學科排名、國際化排名、新生質量排名等等。
1)
為了讓大家能直觀地感受國内一流大學之間的實力差别,筆者将軟科2022中國大學排名和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147所“雙一流”高校的國内排名數據整理了出來,制作了“‘雙一流’高校雙榜排名表”,現與大家分享。
在軟科2022中國大學排名中,國内排名前五的“雙一流”高校分别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複旦大學;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内地排名前5的“雙一流”高校分别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47所“雙一流”高校中,有8所在兩個排名榜中均位列國内前10。在軟科2022中國大學排名中排國内第9位的武漢大學和排國内第10位的西安交通大學,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分别排中國内地高校第13位和中國内地高校第17位;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排中國内地高校第8位的中山大學,在軟科2022中國大學排名排國内第12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它在U.S News版排名中與中山大學并列排中國内地高校第8位,卻沒有上榜軟科2022中國大學排名。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公認的頂級高校,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與清華北大相當。但該校因為實行的是“科教融合”體制,有點像大學,又有點像科研機構,所以部分排名機構沒有将它納入大學排名。
不過,從實力和影響力上看,中國科學院大學絕對能排到國内前十,部分領域在國内處于數一數二的水平。
表單中有部分高校,在兩個榜單上的排名差距很大。比如上海财經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中央财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它們在兩個榜單上的國内名次差距都超過了50位,個别院校的名次差距甚至超過100位。
“雙一流”高校表單中标紅的校名,是今年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新晉的7所“雙一流”大學。它們整體表現不錯,排名都在國内前140位,其中上海科技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能排到國内高校50位左右。
2)
北京大學陳教授認為,大學排名對中國大學的發展是弊大于利。他說,近二十年,中國大學發展非常迅速,卻充滿了内憂外患,大學的個性在高校排名的影響下被逐漸消滅和同化,很多大學是在舉全校之力參與到大學排名中去,大學教育功能會被徹底廢掉!
陳教授的說法不完全對,但的确反映出了一個事實,就是:人們對高校排名的争議越來越多。
大學排名,實質上是一種數字上的排位,排名機構把高校的新生高考成績、畢業生就業率、高被引論文數量、社會捐贈數額、頂尖人才數量、科研經費投入等軟性實力,硬性地整合成各種數字化維度,然後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排名。這種做法對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然而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也是不容忽視的。
有些高校,為了獲得較多的影響力,不自覺地參與到具有商業性質的大學排名中,他們可能非常不喜歡這種無聊的數字遊戲,但迫于社會壓力和大環境,隻得加入。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大家質疑排名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既然高校排名存在漏洞和隐患,那相關部門下令禁止機構發布排名不就行了。
民間對高校的排名豈會因一紙禁令就停止?有人的地方就有競争,有競争的地方就有排名。社會發展到現在,人們對大學進行排名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競争帶來的必然結果。除了大學排名,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會有人或機構進行相關排名,我們應該要正确看待這種現象。
不過,如果參與排名的高校非常不信任某機構的排名,可以退出排名。當退出排名的高校比較多,該排名機構就自然被逐出大學排名市場,這會逼着剩下的排名機構提升排名數據的質量。
前不久,中國人民大學決定不再參加國際排名;南京大學則在學校規劃中提到“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标”。這應該是部分知名大學對高校排名的直接抗議。
不管怎麼說,我們看任何機構發布的大學排名數據,都僅僅是參考,别太在意。
今日話題:你認為哪個版本的大學排名數據比較靠譜?歡迎大家參與讨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轶工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