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1種無鱗魚,酷似泥鳅背上卻有倒刺,1斤80元但很少人養殖
在南方地區,到了春天以後的雨水就特别多,而且南方的水資源比較豐富,一般靠近河流、水庫等水源地的村民,在下雨天以後就會去河裡、水溝裡面撈魚,經驗豐富的農民一般收獲不錯,像菩薩魚、麥穗魚、筍殼魚、泥鳅、黃鳝、河蝦等都會撈到一些。有時候運氣好的話,還會撈到一些比較稀有的魚類。其中有一種無鱗魚長得很像泥鳅,但是它卻不是泥鳅,因為在它的背上長有倒刺,非常的鋒利。也是因為這種魚如今比較少見了,在市面上一斤更是能賣到80元,但是卻很少有農民養殖,這是為何呢?
對于喜歡釣魚的朋友們來說,這種長得像泥鳅卻背上有倒刺的無鱗魚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偶爾還是能釣到一些的。它就是刀鳅魚,有些地方也叫它鋼鳅、刀鳅、石錐。這是因為這種魚長得很像泥鳅,不過背上卻有倒刺,所以得名刀鳅,學名叫中華刺鳅。它是一種典型的淡水魚,相較于大刺鳅而言,中華刺鳅中個體較小的一種中,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廣泛分布,雖然長得像泥鳅,但是它要比泥鳅的個頭更大,體型細而長,嘴巴也要更尖更細。
在過去刀鳅魚是比較多的,很多的河流、水庫和魚塘裡面經常能抓到這種魚,不過當時因為可吃的魚類較多,這種魚是不吃香的。也因為它的背上有刺,并且沒多少肉,一般撈到它了要麼是直接把它扔掉了,要麼是把它拿回家裡去喂鴨子,或者是喂貓了,很少有人去吃它,有不少人還說這種魚不好吃,還不如泥鳅!
但是這些年因為一些江河湖泊環境受到了污染,刀鳅魚的數量嚴重減少,也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再加上刀鳅魚的營養很豐富,其中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和組成、鮮味氨基酸總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等方面優于大刺鳅,并且還具有更佳的食用口感和更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刀鳅魚的價格就不斷上漲了,如今野生的刀鳅魚能賣到80多塊錢一斤,有些地方價格還會更貴,并且在市面上是供不應求。那有些人就好奇了,如今刀鳅魚價格如此貴,有人養殖泥鳅、黃鳝等,為何卻很少有人養殖刀鳅魚呢?
其實,在有些地方也養殖刀鳅魚,隻是它僅僅作為一種小型的經濟魚類來開放利用,并沒有像泥鳅、黃鳝等大規模的養殖。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刀鳅魚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刀鳅魚數量的大量減少,就是因為和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所緻,這種魚對生長環境要求是比較高的,水質一旦受到污染就難以成活。可是現在農村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大量的水資源受到了污染,能夠提供刀鳅魚生長的環境比較困難,畢竟它對水質要求太高。
其次是刀鳅魚生長緩慢。像泥鳅、黃鳝養殖的周期不長,并且技術也是比較成熟的了。但是刀鳅魚則不一樣,它的生長比較緩慢,一般需要2-3難的時間才能長大,這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租金,并且風險也就更大了。再加上很多人都沒有嘗試過刀鳅魚養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就不敢輕易嘗試。
最後,刀鳅魚是小衆魚類,市場空間有限。目前在市面上野生的刀鳅魚雖然能賣到80塊左右一斤,這是因為它是野生的,并且數量也不多。可是一旦人工養殖之後,這樣的價格就會下跌,而且後期的市場容量有限,到時候就未必能賣到這麼好的價格了。換句話說,沒有受衆人群,就算是喂養了販賣的難度也很大,如果是大規模喂養,價格更是極有可能會直線下降。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當地還有刀鳅魚嗎?現在是什麼價呢?歡迎留言讨論!(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