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缙雲到青田,還是全程走的高速,這段山路難度開始增加,第一次自駕遊,這樣的難度對平時很少開山路的我來說還不是面臨的最大問題,至今我還記憶猶新的是:一個連着一個的隧道,白天通過這樣的隧道感覺特别的不習慣,每一次穿越隧道我就像是在白天、黑夜不停的切換。
這次帶着爸媽自駕遊有一個很重要的行程,就是去外公外婆、媽媽的家鄉:溫州、青田看看家鄉的變化。
青田:既是著名的僑鄉又是中國的石都,我的媽媽出生在這裡,初中畢業後離開家鄉,随着在上海工作的外公外婆定居上海。如今,外公外婆早已故去,媽媽也已白發蒼蒼。
我曾經在1987年春節前,從上海坐了一夜的火車到達金華,然後換乘汽車到青田,到外公外婆的親戚家裡過春節,87年青田之行給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去青田交通非常不便,火車隻能到金華,金華到青田的汽車一天隻有一班,我們到了金華沒買到當天的汽車票,隻能在金華過了一夜,第二天才坐車去青田;青田的冬季非常冷,山區裡的冬天比上海冷多了,穿再多的衣服還是感覺哆嗦;親戚熱情似火,排着隊請我們去家裡吃喝玩樂,不去還會不開心;當時我們住在青田縣城姑婆家裡,半夜因為冬季瓯江缺水導緻經常斷電,讓我看不成電視,惱火的很。這次去青田的路上,一直提起這件事,還開着玩笑說,現在總不會再停電了吧。
這次我們回到青田,媽媽關照要悄悄地去,不驚擾任何親戚、同學、朋友,隻需看看城市的變化就好。到了青田,媽媽喜歡穿街走巷,越是小路越是愛鑽進去看看,有小吃必買,像青田的特産小吃:麥餅、山粉餃、山粉圓、炒粉幹等等,一定要嘗嘗,然後點評是不是當年的老味道。更奇怪的是,平時很配合拍照的媽媽,不讓拍照,她說回去後看到這些照片她會難受。所以青田之行是留下照片最少的。這種情愫,也許是多年未曾回家鄉的媽媽表達出來的近鄉情怯吧。
外公是半個溫州人,所以媽媽對溫州菜也情有獨鐘,自然,這點也遺傳給了我。溫州菜裡的盤菜、鹹蟹、黃魚鲞,是我們在溫州每頓必點的主打菜,配上小酒,那叫一個美呀。不過還是可惜了,菜鳥自駕遊出行第一次,依然沒留下PP。
原本在溫州安排的行程是去雁蕩山遊玩,由于媽媽在武義郭洞村遊玩時爬海拔不高的龍山就已經感覺體力不支,所以,後面的行程我們改變計劃,選擇了位于溫州市區、瓯江中遊、中國四大名嶼之一,有“詩之島”“瓯江蓬萊”之稱的江心嶼景點,因為這個景點休閑,對體力要求不高,特别适合老年人觀光遊覽。
江心嶼風景秀麗,曆史古迹,人文景觀豐富,是瓯江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曆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遊、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迹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曆代名賢留有歎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
江心孤嶼,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
在渡輪上遠眺如今的江心嶼和東西雙塔。
數百年來流傳至今的江心嶼十景,有:春城煙雨,瓯江月色,孟樓潮韻,遠浦歸帆,海澱朝霞、羅浮雪影、翠微殘照、沙汀漁火、塔院筠風、海眼泉香。
江心嶼十景之一:“遠浦歸帆”:從東峰山間舉目遠矚,群山連綿,江道彎轉,波光掠影。傍晚遠浦漁船揚帆破浪,滿載而歸。古人題詩曰:“江路夕陽明,歸帆遙可數,五兩折輕風,欲近上戍浦。”
東塔:建于唐鹹通十年(869年),一說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于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餘,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瓯江澎湃,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
江心嶼十景之一:“海眼泉香”:龍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們就去提水煎茶,一時松煙缭繞,如詩如畫,情趣橫生。古人題景詩雲:“攜缽汲寒泉,試将松火煎,自從谒趙州,不參五味。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為紀念浙南地區在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
逛累了,泛舟共青湖上的休憩時光。
溫州古城百景圖:通過幾十幅畫在牆上手繪彩圖,讓我們了解溫州古城的曆史、美景。
盆景園:占地0.42公頃,其中有不少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風格各異、古拙雅緻;還有一座縮微的北雁蕩山合掌峰、觀音洞大型盆景。
這座高5米,長14米,44級石階,躊跨湖而設,北上石階,猶似登塔,至塔頂,塔巅白雲,橋下水霧,飄忽相交,确有淩雲之感,顧名“淩雲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