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部分:
①要舍得花時間:10—13 分鐘,不急不躁,避免忙中出錯。②4 個選項都要看
到。③遇到困難可用排除法。④抽象問題具體化(結合實例),具體問題(實例)
抽象化(變成理論原理)。⑤相似選擇多比較。
更多資料無償請看文末更多資料無償請看文末
二.非選擇題部分:
(一)坐标曲線題:
1.識圖:做到“三看”
一看坐标軸:橫軸、縱軸各表示什麼?
二看曲線的變化趨勢:曲線是上升(直線上升,逐漸上升)?、下降(直線
下降,逐漸下降)?、還是保持穩定?
三看關鍵點:曲線與橫軸的交點、與縱軸的交點、兩條曲線相交的交點、曲
線的頂點、轉折點、零點等,各點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含義。
有的坐标圖中有多條曲線,這樣的坐标圖至少有兩個自變量,解題時也要進
行“分别分析”。在分析每一條曲線時,隻需要考慮一個自變量就夠了,便于找
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2.述圖:描述曲線時注意:①分段描述;②每句話都要反映出自變量對因變量
的影響。[例 1]甲、乙、丙表示綠色植物新陳代謝過程中的有關變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影響甲圖 A、B 差異的原因是根細胞膜上的( )數量不同。
(2)乙中 a 點的含義是( ),若圖示陰生植物代謝變化的情況,
請在圖中用虛線畫出水稻植株相應代謝的變化曲線。
(3)若丙表示小麥種子萌發過程中的相關代謝變化,當其處在 A→B 階段,請
寫出此時細胞呼吸作用反應式。
[答案](1)運載 NO3-和 K 的載體
(2)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3.繪圖:①确定坐标軸。橫軸表示自變量,縱軸表示因變量。标明坐标軸的名
稱和單位。②劃定刻度。在坐标軸上劃定刻度,标出數值。③(處理數據後)描
點。④連線。⑤标出各條曲線的名稱。
(二)表格信息題:
①分析表格:可分為文字表格和數據表格兩種類型。關鍵還是要學會分析和
提取信息。每個表格都有幾行幾列,可先分析“行”再分析“列”,或相反。
②繪制表格:
[例 2]科研人員在探究影響 A、B 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時,将它們放置在一定
的條件下分别進行培養,得到了下表的實驗數據(實驗溫度為 20℃)。請回答。
(三) 圖形分析題:包括結構圖、過程圖、概念圖、原理圖等。
1、細心分析每一結構或過程的名稱,弄清相關結構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聯
系。
2、回答時注意标号的數字或字母的格式要與圖中保持一緻。
3、繪圖:可先用鉛筆繪好,再用鋼筆描塗,注意清晰規範,還要寫上曲線
或圖的名稱。
[例 3]研究人員利用番茄植株進行了兩組實驗,實驗一、二的結果分别用下圖中
的(1)、(2)表示,請據圖回答問題:
(3)③根據圖(2)在圖(3)中以 A 為起點畫出該密閉容器内 CO2 含量變化
的曲線。
(四)材料分析題:
題目提供的材料一般是與生物學的發展緊密相連,一般平時不會做過,特點
是題幹新穎,有時與圖表結合。有的同學一見到材料是新的,沒見過,加上材料
内容多,就會發怵。其實,這類題一般是高起點,低落點。 解題時注意:
(1)浏覽題目,了解大緻内容,然後将思維集中在與題目相關的知識範圍内。
(2)精讀題目,知道題目在“講什麼?”、“研究什麼?”、“問什麼?”或
要求我們“幹什麼?”,通過反複篩選,去除無用信息,提煉出有用信息。(3)把材料中的新内容與已學過的知識挂起鈎來,許多答案落腳點是課本中的
知識(如一些專業術語、重要結論、原理等)或題幹中的相關信息,隻要适當加
工便可。
(五)實驗題:
實驗題解題步驟
(1)明确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還是“探究”;題目要求
我們“做什麼”, “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進行實驗”。
(2)弄清楚實驗原理:實驗原理是進行實驗的科學依據,結合所學知識,找
準原理(理論方法)。
(3)選取實驗材料:一種情況是實驗者根據需要自選材料;第二種情況是從
題目所給材料中選擇材料,題目中一般有“選用”、“請選擇”等詞出現,
既是“選用”,題目所給材料就有多餘的;第三種情況是“利用”題目所
給材料,所有材料都要用到。
(4)确定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三個變量一旦确定下來,題目就解出
了一大半。
自變量:控制實驗條件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是對照組;因變量要求實驗者
觀察、測量,有時還要進行前測和後測或取平均值。無關變量要嚴格控
制,既要等同又要适宜,以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5)設計實驗步驟:注意“分組”、“編号”,分步驟一步步叙述,可先寫簡要
的提綱。
(1)取材、分組、編号将生理、發育狀态(.長.勢.).
相.同.的生物材料随.機.平.均.分成若幹組并編.号.為 1、2、3 或甲、乙、丙。
(2)控制自變量:(設置實驗組、對照組)
根據題目提供的工具、裝置等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注意單一變量——添
加任何物品、試劑都要等.量.)
(3)控制無關變量:将裝置/材料放置在适.宜.且.相.同.的條件下處理/培養一段時
間。(4)因變量的觀察、測量和記錄: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和現象(結果要具體,
例 顔色變化、種子萌發率、植株高度等)
(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驗證性實驗結果和結論唯一,探究性實驗結果和結
論在兩個或以上,注意對應。
[例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資料查找發現:桐花樹(紅樹的一種)幼苗在
鹽度為 1%~3%的環境中生長較好。為探究桐花樹幼苗的最适生長鹽度是
多少,該學習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六)遺傳病系譜圖分析:
[例 5](7 分)生物研究性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人類的遺傳病進行調查。在調查
後的數據統計中發現甲種遺傳病(簡稱甲病)的發病率較高,對患甲病的家族
調查中還發現連續幾代人均患病;而乙種遺傳病(簡稱乙病)的發病率較低。
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該地區每萬人中的基本情況(該地區男女比例相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