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作為這個星球上的“統治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
因為思考,我們發明了文字和火,步入了文明社會;
因為思考,我們開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因為思考,我們竟然能把人帶到天空。
...
人類所有的進步,都在證明思考的重要性。
可是思考過度了,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古有“杞人憂天”的故事,對于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的事情卻還是牢記在心,最終的結果基本上會把自己給逼瘋掉。
而現在的人為了房和車,更是恨不得把24小時拆成48小時用,沒日沒夜的工作,像一台運轉的機器一樣,始終不肯停下來。
但胡思亂想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
首先它會讓人難以聚焦長遠目标,人之所以會胡思亂想,就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确定性。
而為了消除這種“認知模糊”,我們往往會優先傾向于那些容易的事情,以及能夠快速實現目标的項目。所以在進行抉擇時,就會表現為趨難避易和急于求成。
比如你明明知道看書是對自己有益的事情,但轉身還是拿起了手機,因為讀書的效果不會像玩遊戲一樣立馬給你反饋。
而且它還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
我曾經就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中頻頻出錯而經常胡思亂想,晚上雖然早早地上了床,但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會被老闆“炒鱿魚”就擔心地睡不着,所以那段時間狀态極差,這也導緻了惡性循環,我的工作更是漏洞百出。
後來還是老闆強行給我放了假,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我才恢複了之前的狀态。
後面我才知道,老闆從來沒有要開除我的意思,他非常認可我的能力,所以才會讓我強制休息把狀态調整好之後再回來上班。
如何才能停止胡思亂想?下面3個建議非常實用,如果配合實踐,效果會更好!
一、讓自己先忙起來可能有人會說,我就是不喜歡讀書,我也不喜歡運動,那如何才能讓自己不胡思亂想呢?
如果前期實在沒有什麼特别好的方法,我的建議就是先讓自己動起來。
當一個人開始忙碌的時候,他的生活就有了“奔頭”,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去胡思亂想了。
《士兵突擊》裡有一集說的是許三多因為新訓不達标,然後就被分配到了鳥不拉屎的“草原五班”,那地加上他一起總共也就五個人,連水管都沒有。
新兵一旦被分配到這裡,那就意味着沒有人會注意你,再怎麼表現也不會看到。它會磨滅任何一個人的激情,讓人沒有追求,唯一可做的就是入鄉随俗,與之同化。
可許三多的“憨憨勁”又出來了,他硬是要堅持在這個荒涼的地方修路,身邊的戰友都說他是個“傻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許三多因為這件“小事”被領導看中,然後被選進了“鋼七連”,給了他日後成為“兵王”的機會。
雖然很多人都在調侃說“自己是為了生活才工作的,要是有錢誰還工作?”
但事實卻是越有錢的人,他們在工作上的時間反而越長,因為到了他們那個階段,工作已然成為了一種享受。
換句話說,假如許三多也跟草原班裡的其他戰士一樣,撞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恐怕也就沒有了後面的草根逆襲兵王的故事。
當你察覺到自己有胡思亂想迹象的前,先讓自己忙起來,哪怕是給許久不見的朋友發條問候的信息,隻要手上有活做,那就會讓你快速走出來。
二、培養專注力,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态如果要說過去的幾十年裡,有沒有覺得自己非常專注的時刻?
估計幾很多人都會回答:
有,高考!
那個時候大家好像都跟“着了魔”一樣,腦子裡面就一件事,考上大學。如果還有其它事情,那就是争取考個重點大學。
吃了飯就刷題,然後接着刷題吃飯,甚至連睡覺的時間都舍不得。你會發現自己對考試這件事情沉醉其中,達到了忘乎所以,不知疲倦的地步。
其實這就說明你進入了“心流”的狀态,“心流”一詞是著名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在《心流》一書中提出的。
它指的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工作或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态。這種體驗本身會帶來莫大的喜悅,使人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
除了我們說到的高考,生活中還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比如你在地鐵上玩遊戲,坐過了站點卻渾然不知;
為了讀完一本喜歡的小說,竟然忘記了晚上的約會;
還有你在想一份策劃方案的時候,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
這些都是因為太專注于某件事情,而使自己進入到了心流狀态。
在心流的狀态下,你的大腦高速運轉,注意力高度集中,所有的念頭都被有序地組織起來,你不用刻意地控制這個過程,但一切盡在你的掌控之中,這個時候也就根本不會去胡思亂想了。
我有一個朋友,他每次開會的時候,都會盡量把手機關機或者背面朝上放桌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讓自己受其它消息的幹擾。
所以開完會時,當其他同事還在為剛才會上老闆講了什麼而交頭接耳時,朋友就已經開始思考怎麼執行了,而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工作效率會是比其他同事高幾倍的原因。
當然,“專注力”在這個時代是非常稀缺的,想要一下子就變得專注起來談何容易?
因此前期可以先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比如就給自己五分鐘時間用來發呆,等到自己能真的堅持下來再把專注的時間逐步延長,專注的習慣一旦培養好了,以後大腦就會給自己釋放一個信号:
現在就是專心做事的時候了,什麼都别想。
三、重塑新鮮感,主動擁抱新領域人是最依賴新鮮感的,我們需要新鮮的朋友,新鮮的樂趣,新鮮的體驗,否則我們的生命将無法完成必要的新陳代謝,最終早衰。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體驗:
周末宅家無所事事了一整天,剛準備吃晚飯時突然接到朋友的消息,說晚上有幾個新朋友一起來聚會,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立馬一掃白天的頹勢,瞬間滿血複活了?
人為什麼會追求新鮮感?
這在心理學上叫“感覺尋求傾向”,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缺少環境變化或刺激時,就得去尋找感覺刺激和經驗變化。
這種行為傾向由生物進化和遺傳的因素對其影響,同樣一個人出生後父母的教養、社會角色,學習和早期環境等方面都有可能影響這種特質的形成。
因此我們總會看到一些人對無聊非常敏感,一刻都不能停留在沒有新鮮感的生活中。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岩》裡,主人公亞曆克斯·霍諾德從事的就是一項“極限運動”。
在紀錄片裡,他要在沒有任何輔助的情況下,僅靠一雙手來完成3000英尺(約914米)高的酋長岩。
現在國内也有一些人開始接受國外的“極限運動”,比如滑翔,攀岩,空中沖浪等等,這些運動在很多人眼裡就是“作死”的代表,但他們來說卻很享受這種刺激感。
所以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生活也好,工作也罷,如果你能夠多給自己一點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
比如下了班之後,拿上自己喜歡的相機去拍照,即使拍得不專業,也無礙于自己跟大自然接觸的一次新體驗。
還有當你覺得現有的崗位已經沒有一點挑戰性了,每天都是重複着一樣的工作内容,不妨換一個新的崗位,說不定還能逼發出你新的潛能。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是衆人眼裡的那個“跨領域天才”,從支付公司,到電動汽車,再到民用航空領域,他在這些不同的賽道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假如他跟其他人一樣,隻是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就不會有後面這些傳奇的故事了。
讓自己立刻停下胡思亂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可能你因為會看到某一句話而暫停了下來,獲得了短暫的頭腦清醒。
但這隻是假象,過不了多久還是會陷入到紊亂的思緒中,因為你并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
想要真正做到不胡思亂想,先别閑着,讓自己忙起來是第一步。
然後培養自己的專注力,不輕易被外界事物所幹擾;
最後記得對生活,對工作保持新鮮感,多去嘗試一些想做但又不敢做的新領域,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被自己所掌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