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廣州司馬劉恂在其地理遊記《嶺南錄異》中記載:“遊宣州間,見彼中人好食蜂兒,狀如蠶蛹而瑩白;入鹽酪炒之,曝幹,以小紙囊貯之,寄入京洛以為方物。”可見那時蜂蛹已成為人們的美味食品。
在《神農本草經》中,對蜂蛹的藥性有“氣味甘、平,微寒無毒”的記載;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編著的《本草綱目》中,對其功用有較詳細的記載:“主治頭風,除蠱毒,補虛赢傷中。入服令人光澤,好顔色,不老。”
以上記載,均說明我國古代早已了解了蜜蜂蛹蟲的食用和醫用價值。在西南地區的很多地方,采食蜜蜂蛹蟲的習俗一直保持至今。
近幾年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膳食結構産生了變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成為人們理想的食物。昆蟲食品成了盤中美味,蜂幼蟲和蛹自然成為人們不可多得的佳肴了,有的飯店甚至把雄蜂蛹作為招攬顧客的招牌菜。
另外,用酒浸泡成的蜂蛹酒,對人體有極好的滋補和複壯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蜂蛹不能多食。蛹内蛋白質豐富,含有一些肽類膽堿及酶類物質,成分複雜,一次切勿食用太多,過敏性體質者切勿食用蜂蛹。食用已認識的蜂蛹時要按正确的食用加工方法,剔除有毒部分(蛹糞)并加工至熟才能食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