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相通之處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相通之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18:15:01

影響中國社會幾千年乃至當今世界的中國曆史先賢老子與孔子,他們的思想哲學根源究竟是什麼?他們的思想區别究竟在哪裡?老子思想淡出中國人類社會生活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惡果是什麼?今天作者想就這些話題談談自己的認知,供傳承中華文明之新秀共勉。

因為曆史的作用是它會用它的創傷和偉大的經曆,向曆史的人們和現實的人們告知其曾經的是與非,對與錯,好讓當世的人們在創造新的曆史進程中,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

老子用畢生的經曆、學習古史提煉的智慧,給我們創作了《道德經》,想讓人們學懂弄通後,用《道德經》治天下和安天下,實現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實現人類社會與地球的長久共存。

《道德經》的誕生,确實大踏步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在自然科技方面,大大促進了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社會科學方面,大大減少和杜絕了人類的戰争,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和平。在人文倫理方面,大大提升了人們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言行的思想構建。然遺憾的是老子的賦有先進思維的治國、理政的哲學思想,在封建制度統治中國社會的初期,就人為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純粹将老子神化,被淡化出了人們的生活。

儒術,是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倡導“仁、義、禮、智、信”等為治國理政思想的儒家思想。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就以此作為統治人類社會的指導思想至清朝滅亡時止,占據中國曆史近兩千年之久。然最終緻中國自然科技停滞不前,社會科學皇權至上、等級森嚴,人文、倫理男尊女卑、官尊民卑、富尊貧卑、上尊下卑,嚴重地影響了中國自然科技的繁榮與發展,嚴重的人權踐踏和扭曲,鑄就了人心的刁鑽和險惡,思維的僵化和教條。緻八國聯軍用洋槍洋炮打趴了刀叉的防衛,攻進了北京城,瓜分了我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成果。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曆史的恥辱!

儒家思想在中國曆史統治過程中雖然有唐宗宋祖的文明與輝煌,但這僅是農耕文明演譯的結果。沒有使自然科技有重大突破和走向人們的生活迹象,就連國防國之重項,也是千年如一,即仍是大刀、長茅、土牆、馬匹等等。

孔子與老子生活于同一時代,為官不順,無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轉為辦學,故一生教育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後由學生集其思想和講學之大成編制了《論語》。後世均以《論語》治國。

雖然老子與孔子生活于同一時代,分别産生了思想,治世方法,人文理論,但其哲學根源有本質的不同,其區别如下:

第一、指導思想不同。老子是先天下而後國再家以民為重,而孔子是先家後國再天下以君為重。比如老子說,城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大、道大。君王居一隅不為大。而孔子則說,皇權最高。君臣父子。

第二、治世着眼點不同。老子着眼人類社會整體,孔子則着眼于人類社會個體。老子提倡的厚德載物,是指人類社會人們應多破譯未知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多積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實現厚德,隻有厚德後才能多創造人類社會人們生産和生活所需的物資,即生産生活物資才能運載而來。而孔子的厚德載物,他的學生們則認為是指一個人能擁有多少物資,是與這個人的品質相聯系的,你品質越優,你才能承載和擁有很多物資,否則會喪失。是問,你一個人擁有多了,其他人就窮了。一個政治家能有這樣的追求嗎!

第三、價值觀不同。老子在學說價值上取的是讓人自然吸取和接受,孔子在則采取的是灌輸、人傳人。如老子采取的是著書流傳,孔子采取的是辦學流傳。

第四、哲學根源不同。老子思想來源樸素唯物主義,即以自然界的陰陽平衡,對立統一為思想的根源。孔子思想來源唯心主義,即以天命、皇權作為思想根源。

第五、胸懷不同。老子着眼于天下,探索的是宇宙、自然界、人類社會、天下長治久安、人類社會與地球長久共存之規律。即老子研究的是規律文明文化。孔子則着眼于人類社會的秩序構建,其研究的是人類社會秩序文明文化。老子研究的是整體,孔子研究的是局部。

第六、治世方法不同。老子要求的是明理,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言行而實行自律;多破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多造物而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而孔子則追求的是君臣父子、尊卑老幼,用秩序來鎖定人們言行,從而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

第七、解決社會矛盾的方法不同。老子倡導的是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和大怨,執左契;以柔克剛;無中生有。而孔子提倡的是忠義,仁義等道德教化。

如此等等之差異,孔子之思想必然緻科技落後,皇權至上;必然緻人權受阻,人心莫測;必然造就社會複雜,貪腐盛行等。

所以,通過上述比較和曆史的證明,中華傳統文明文化中,隻有老子的規律文明文化,即《道德經》所揚溢出來的道與德文化,才是人類社會文明永恒的文化,那就是:隻要人類社會存在,人們就處在已知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的遵循中,就處在未知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的探尋中。

所以,我們必須認真理解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思想,認真理解“道生之,德蓄之”思想。

“無為",指的是我們不要違背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言行。

“無不為”,指的是隻要我們不違背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說話和做事,我們什麼話都可說,什麼事都可做。

“道生之、德蓄之”,指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道),被我們弄懂、弄清後,我們的知識(德)就積累了。

故厚德才能載物,載物人類社會才能久安;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言行,人類社會與地球才能長久共存。這就是《道德經》要告訴我們的生存密碼。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相通之處(老子與孔子思想的哲學根源與區别)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