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解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從兒童的視角,通過好奇發問,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裡質樸、自由的生活場景。
詩歌共四節。第一節,由爺爺的話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寫出森林廣闊無邊、綠蔭蔽日的特點。第二、三節具體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裡的生活情景。第四節,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強調遼闊豐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賴以生存的搖籃,與開頭照應。
知識要點
1.認識以下七個生字。
(1).學法指導:這七個字都是形聲字。可以讓孩子根據形聲字規律猜想它們的讀音,再作糾正。特别注意“祖”是平舌音,可以與“主”加以區别。
(2).識字方法:
A.換偏旁法,如“掏”—“萄”,“薔”—“牆”。
B.偏旁歸類法,将同偏旁的字進行歸類,幫助記憶字形和理解意思。“薔、薇”“逗、逮”。
C.随文識字,如“掏、逗、逮”可以在學習二、三節時順勢識記,這3個字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動詞,引導孩子發現這3個都是表動作的詞語。
2.會寫以下9個字。
(1).易錯字
(2).擴詞并抄寫加以鞏固
示例:
3.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中的問句。
朗讀指導
(1).“我想——”,“想”字語音應稍稍延長些,呈現回憶、思索的感覺。
(2).“可曾”,“可”在這裡是副詞,用來加強疑問的語氣;“曾”是“曾經”的意思。這是對祖先生活情景不确定的猜測,也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讀的時候要入情入境,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覺。
4.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說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裡做些什麼。
示例(一)
示例(二)
那時候,孩子們也在這裡/撿石頭,/打水漂嗎?/也在這裡/捉蝴蝶,/逮蟋蟀嗎?
5.能認讀含有“摘、采”等動詞的詞語,并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提升練習
四.選詞填空
七.判斷,對的打勾,錯的打叉。
參考答案
四.藍 藍 籃
滴 摘 摘
淘 掏 掏
憶 藝 憶
五.外婆 來過這個地方
六.1.(2) (1)
2.摘野果 掏鵲蛋
和野兔賽跑 看蘑菇打傘
3.策馬奔騰 看夕陽西下
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