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脫貧攻堅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巫山專場,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巫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曹邦興,重慶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何浩,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貧困戶代表劉敬春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鄒樂 攝
中華工商時報:巫山縣是如何通過發展産業讓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
曹邦興回答記者提問 鄒樂 攝
曹邦興:①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巫山是大山區,海拔從100多米到2000多米,根據這種地理特征,大力發展“1 3 2”主導産業,在海拔500米以下低山帶發展柑橘18萬畝,175米—1000米中低山帶發展脆李28萬畝,800米以上中高山帶發展核桃15萬畝,1000米以上高山帶發展中藥材20萬畝、烤煙4.6萬畝。目前,全縣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85萬畝,農村居民人均接近1.8畝。産業效益大幅提升,比如巫山脆李,這幾年大力種植和推廣,畝産收益可達1.5萬元左右。
②結合巫山的實際,積極發展全域旅遊引領百姓緻富。巫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這幾年已創建為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所以巫山持續圍繞小三峽、小小三峽、巫峽、神女峰、當陽大峽谷這些經典景區來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鼓勵老百姓圍繞旅遊服務,辦農家樂,銷售農産品,發展了12處鄉村旅遊示範區。全縣通過鄉村旅遊的方式,帶動3000多戶貧困群衆參與其中。
③培育多樣的特色産業,促進群衆增收。比如這幾年發展的農村電商,還有農村發展的光伏,去帶動一部分群衆。發展電商能夠把它的産品很好的賣出去,同時有的沒有産品的就可以做電商,幫助在流通環節中獲取一些利潤。
城鄉統籌發展網:巫山的脫貧攻堅應該是力度大、效果好,特别是産業的發展很有特色。巫山在應對天災和産品過剩上,有哪些措施?
曹邦興:應對天災這塊,我們有幾個措施。首先加強巡邏預警做到科學調度。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提前預報災害天氣。第二是加強應急處置和應急值班,确保群衆的生命安全。第三是加強災後複建和救助工作,做到我們群衆當中的“兩不愁三保障”不受影響。第四是加強後續幫扶。幫助群衆增加就業,注重商業保險,讓老百姓基本收入能保障,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另外增加受災勞動力的就業,包括返崗的、因災受影響的,安排縣内的公益崗位和推薦到巫山縣内縣外的勞務需求。
對于産品過剩的問題,有幾個方面措施,首先拓展銷售渠道,盡量的先銷出去。比如銷售扶貧,通過借助三峽集團,中央定點幫扶,借助煙台市對口幫扶我們,今天為止銷售了近7000萬扶貧消費産品。第二是拓展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比如脆李銷售期間,我們組織10多位縣領導分别帶隊,在産品主銷市場進行營銷,效果不錯,為以後做了鋪墊。
其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農産品銷售起很大作用。去年僅脆李一種産品的銷售,電子商務達到2個多億,占整個銷售的25%左右。
三是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推動倉儲物流,一方面如果當有買的時候,能夠快速的運出去,減少滞留環節。另一方面如何天氣不好,能夠讓它在巫山縣暫時的倉儲起來,讓它存儲時間更長。
四是實現接二連三的深加工方面的工作。比如,今年跟中國農業大學煙台分校,還有一些其他的高校院士,江蘇大學開發了一系列的深加工産品,比如脆李酒,脆李做的小燒酒、白蘭地、果酒等。
最後是兜底的商業保險。萬一出現天災,通過商業保險,能讓老百姓的最低收入得到保障。
新華社:李書記提到狠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李春奎:主要從五個方面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
①建強“指揮部”。書記、縣長任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下設若幹個攻堅組,在鄉鎮層面每個鄉鎮都成立了指揮部,原則上縣領導擔任指揮長,然後從縣級機關選拔幹部到鄉鎮黨指揮長,形成了堅強有力、高效運轉的“指揮部 戰區制 包幹制”指揮責任體系。
②架起“連心橋”。選派26名央企和市級單位幹部,縣裡面選派了389名縣級單位幹部到貧困村駐村,選派496名鄉鎮幹部到非貧困村駐村幫扶。因為非貧困村也有貧困戶,這些駐村工作隊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與廣大群衆合力戰貧困、攜手奔小康,架起來黨和群衆的連心橋。
③選好“領頭雁”。配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紮實開展支部書記輪訓,特别是配齊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同時抓好村黨支部書記的輪訓,不斷增強基層黨支部書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不斷提升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意識和能力,這幾年也湧現出了一批大批的基層好幹部,脫貧攻堅的先進個人,包括我們今年推薦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幹部毛相林。
④評選“星級村”。累計評選“脫貧攻堅、基層黨建”星級村70個,通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領導力,打造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
⑤選出“好幹部”。堅持将脫貧攻堅作為培養、選拔、識别、鍛煉幹部的主戰場,這幾年我們累計在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幹部209人,在職務晉升中同等條件下也關愛我們的脫貧幹部,這幾年職級晉升387人。
視界網:剛才書記提到巫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得到煙台市、長江三峽集團的大力支持,請簡單介紹一下?
曹邦興:①資金援助多。這些年兩個幫扶單位持續加大财政資金和企業運營的資金的支持。比如煙台市今年援助資金達到4384萬,三峽集團援助的資金今年達到1億。
②消費扶貧效果好。中央定點幫扶和煙台對巫山的農副産品都納入了自己的扶貧消費的範圍,今年總的扶貧消費這塊,到現在接近6千萬。
③人才交流受益很多,特别是煙台市,它屬于沿海發達的城市,它的大學也很多,一方面它把它屬地的一些大學資源,幫我們開發研發我們的農産品,比如說我們說的脆李酒還有果蔬,借助它的高效院所資源幫我們開發農産品。另外他們的教師隊伍,包括醫生,也派駐到巫山進行挂職幫扶。還組織巫山的幹部群衆,到煙台一些院所和當地進行培訓。
④勞務協作這方面拓展較快。特别是煙台這塊,它的工業相對比較發達。去年巫山機場開通以後,在他們支持下開通巫山到煙台航線,兩地的飛行時間縮短到兩小時左右。過去我們一年隻有幾十個人到煙台務工,今年超過500多人。
⑤通過搭橋招商,産業的合作前景很廣。比如巫山的光伏産業,大概接近有19萬千瓦裝機去年已并網發電,現在有5萬千瓦的風能正在建設中。同時還通過長江環保集團,推動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通過煙台市委市政府牽線搭橋,引進煙台的龍口粉絲,在巫山落地,投資5000萬,每年産值接近8千萬,也帶動了300多個當地人員就業,其中接近100人是貧困戶。
新華網:扶貧要扶智,請問市委宣傳部扶貧集團在精神扶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現在成效如何?
何浩回答記者提問 鄒樂 攝
何浩:這些年我們充分發揮自自己的優勢,堅持扶貧和扶志結合,“輸血“與“造血“并舉,盡職履責,全力攻堅,推動對口幫扶工作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對口幫扶規劃實施項目144個,投入資金10.482億元,已啟動建設144個,完成141個,項目完工率97.91%,投資完成率94.45%。
取得這些成效,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①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幫扶合力。2017年7月以來,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張鳴同志先後12次,深入巫山縣及雙龍鎮開展“挂牌督戰“、定點攻堅工作。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薛竹任雙龍鎮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指導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市委宣傳部派出1名副部長常駐雙龍鎮擔任駐鄉工作隊隊長,專職抓脫貧攻堅工作;各成員單位班子成員深入巫山縣雙龍鎮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140餘次;落實“盡銳出戰“要求,市級相關部門派出駐鄉工作隊員5人、駐村第一書記10人,全面充實幫扶力量。
②輿論引導,營造想脫貧的氛圍。在新媒體平台設置宣傳,圍繞巫山的特色資源,建立起鄉村旅遊采訪線,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采訪線,天坑村脫貧攻堅采訪線,其中絕壁上的天路點擊量超過1.5億。
③激發内生動力,培養要脫貧的自覺。推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嚴克美,積極向中宣部推薦毛相林為時代楷模,開展文化進萬家的活動200多場,講好脫貧故事,樹立脫貧榜樣,用身邊人身邊事樹立勤勞緻富脫貧光榮的正确導向。
④增強脫貧本底,堅定脫貧的信心。開展線上線下實用技術培訓600多次,建立夢想檔案,給予物質幫扶,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開拓視野,樹立遠大志向。組織貧困群衆參與幫扶項目實施,讓他們不但有脫貧的願望更有緻富的能力。
雙龍鎮作為我們定點的深度貧困鄉鎮,目前,1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出列,貧困戶1788戶6617人實現脫貧,深度貧困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工人日報:請問劉敬春先生,最近幾年,您的葡萄産業做得風生水起,能給大家分享一下你自力更生、帶頭緻富的故事嗎?
劉敬春回答記者提問 鄒樂 攝
劉敬春:大家好,我是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劉敬春,2014年因病評為貧困戶,2017年實現脫貧,2018成為安靜村緻富帶頭人。
記得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差、兄弟姐妹多,我勉強讀完小學就辍學了。去外地打工,也是幹的都是髒活累活,也沒掙到多少錢。
2010年2月,我大兒子出生,孩子患有嚴重先天性唇腭裂,2011年初,我本人被檢查出因患腰椎結核導緻的椎體骨質破壞病,必須住院治療。半年裡,我們父子倆手術治療,欠債20多萬元。
戴着“貧困戶”帽子讓我心裡很憋屈,一直苦苦尋思脫貧方法。2015年開始,我就享受到了低保、生态搬遷補償、小額信貸等政策,駐村幹部隔三差五到家講政策、拉家常,帶我到縣城聽脫貧攻堅彙報演講,參加扶貧日活動。2017年初,在鎮村幹部和親戚朋友的幫助支持下,籌集資金接手了白坪村一個100多畝的葡萄園。
為了節省工錢,也實在請不起工人,園裡的活兒,我們夫妻倆全部自己來。除草、整地、起壟、補苗……兩萬株葡萄一窩一窩培土、施肥、剪枝……東倒西歪的水泥樁一根一根重新栽正栽穩,原來的鋼絲繩隻拉了一根,不夠,增加了兩根。半死不活的葡萄園活過來了。豐收時,政府和工作隊通過網絡營銷,朋友圈代銷,水果商直銷等方式幫我銷售,解決了銷售後顧之憂。
我的葡萄是紫色的,晶瑩透亮,所以取名為“紫珍珠葡萄園”。每年從栽種管護到葡萄采收等各項工序下來,我請了2個民工幫忙,最忙的時候需要10多個工人,其中有6個貧困戶,他們每年可以在我這兒掙6000多元。
如今,我又發展了一個300畝的柑橘園,辦起水果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展産業。未來,我還想帶領大家搞種植,當股東,共同發家緻富,希望他們也能成為緻富帶頭人。
來源:重慶發布 人民網重慶頻道
記者:胡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