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近年來的地理試題從命題看可以說是“無圖不成題”,并且對學生的讀圖能力要求是越來越高。而面對我校的生源差,尤其是文科生學困生比例大的這一現狀,地理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學生的讀圖能力太差。因此學生能不能學好地理,關鍵在于對地圖的掌握能力。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和堅持對學生讀圖技能的培養。如何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做法:一、重視地圖。這是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決定的。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載體,是地理現象的“信息庫”,是各地理要素綜合和具體體現的“綜合體”。二、熟悉地圖語言,掌握地圖基礎知識,掌握讀圖與析圖的一般程序。三、培養讀圖興趣,養成運用地圖習慣。四、勤動手繪圖,加強描繪地理略圖指導。五、借助多媒體教學,加強讀圖效果。六、加強填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關鍵詞:
讀圖能力 地圖 繪圖
一、重視地圖。
地圖是學習地理各種基本技能的核心,由于地理事物的地域空間廣闊,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狀況都要通過地圖表示出來,如地理區域的劃分,自然環境的地帶性研究,學習地理知識,了解國際形勢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旅行等等,都高不開地圖。所以地理教學在傳授地理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對學生進行地圖技能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熟悉地圖語言,掌握地圖基礎知識,掌握讀圖與析圖的一般程序。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學會讀圖、用圖,首先要掌握好地圖的基本知識,熟悉地圖語言,明确地圖的有關概念,掌握讀圖與析圖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這是讀的基礎。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的距離在腦海中産生實際概念;上方向的正确認識才能保證用圖的正确性; 圖例注記的理解才能保證所讀的地理事物名稱的正确,也幫助在地圖上迅速找到目标。正确牢固地掌握地圖基礎知識,對提高學生讀圖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雖然這一塊知識點是初中地理的一個重點,但對于我校學生來說,雖步入高中,這一塊知識仍然是一個難點。所以教師應該在初高中銜接這一部分重點講解。在知識難度上,教師應講得更加具體、更加細緻,而不僅僅是簡單地一帶而過。
例如,教學“運用等高線地形圖辨認地面高低起伏”這個知識點時,學生較難于理解。主要是因為生活中所見的地表形态是立體的,而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表的起伏是通過平面上的等高線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學生把立體空間轉化為平面圖,它牽涉到作圖、透視等多方面的知識,難度較大。但學生立體幾何還沒有學,空間想象能力不足,所以學習這一塊内容,難度可想而知。教學中應該适當做一些必要的補充,如拿實際地形與其地形圖做比較,或者做一些地形模型等,再或者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實際地形到地形圖之間的轉化過程,以便學生加深對等高線地形圖的理解。
2、明确要素,引導讀圖。一幅地圖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豐富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标,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講述“北印度洋季風環流的成因”,先讓學生觀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亞地區冬、夏季風的風向,進一步引導分析兩要素之間的關系,季風環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養讀圖興趣,養成運用地圖習慣
确定目标,引發讀圖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的重要一環。因此,制訂适當的讀圖目标,讓學生思索,能激發求知欲,調動積極性。地理教學如果能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就能更大程度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用地圖習慣。讀圖興趣的培養在于對地理知識的熟練運用,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教師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對地圖産生興趣,學生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就能對學習地理充滿信心,興趣倍增。教學中,教師要适時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讀圖興趣的問題。
如在中國地理第一堂課上,讓同學們讀地圖冊,并找出中國在南北半球、東西半球中的哪個半球,中國的形狀像什麼,南海在哪裡,釣魚島在哪裡。這些簡單的提問,拉近了地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引起同學們閱讀地圖興趣。又如,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一節後,教師出示一張學校附近山體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标出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野炊的地點和爬山、攀岩的路線,學生興緻高漲。
學生讀圖、用圖意識的培養是學好地理的内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培養了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完“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後,為了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教師出示“青藏地區”的教學挂圖,要求學生讀圖:“舉例說明拉薩地勢和氣溫的關系”,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拉薩和四川都在北緯30°稍南的地方,但由于拉薩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四川海拔僅200多米,根據地勢每升高1000米氣溫大緻下降6℃的原則,拉薩氣溫比四川低20℃多,所以說地勢和氣溫關系密切,确實是:高處不勝寒。”
四、勤動手繪圖,加強描繪地理略圖指導
繪圖是學生在讀圖過程中的動手實踐,是讀圖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動手繪出簡單的圖形,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
繪制地理略圖是讀圖能力培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略圖,或把繁雜的地圖進行簡化、縮略,以突出某一問題、某一區域、某一要素。地理略圖能把複雜的地理圖像簡單化,收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效果;可以有力地提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顯示出地理各要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對學生理解地理成因有重要作用。學生做地理筆記時,若能及時輔以地理略圖的描繪,學習效果更佳。
教師引導學生繪制地理略圖,是培養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的密切合作。在教學中,讓學生獨自動手畫一畫,指一指,可以深化學生對地理事物表象的理解。如在講述我國山脈分布規律時,教師邊講邊繪,學生邊聽邊繪,将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在空白地圖上先勾畫出來,再将我國主要的大江大河勾勒出來,最後填上我國的主要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一幅由學生自制的簡易中國地形圖就完成了。這樣,不僅能使很多地理事物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為今後學習各種地理知識奠定基礎。
教師指導學生繪制地理略圖時要注意:一要盡可能的簡單,最好以簡筆畫出現;二是一張圖中内容不宜過多、過繁,要突出主要地理事物;三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各種地理要素按一定的順序依次出現,使學生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
五、借助多媒體教學,加強讀圖效果
中學地理時空跨度大,教學内容豐富。要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可利用多媒體使圖“活”起來。多媒體不僅能演示和播放音像、動畫,還能形象地展現畫面,突破時空限制,變靜态為動态,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表現力。教師在講述概念、規律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簡明準确,省時省力,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可突出教學重點難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例如,在教學“我國年降水量分布”時,降水量分布比較繁雜,而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曲曲折折,比較難找,學生讀圖比較費勁。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然後依次點擊出現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每出現一個畫面就提出一個問題。再讓學生分組學習、分層次學習,不斷領會各地區的降水情況,總結出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讓學生歸納出中國降水量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内陸遞減的。學生在較短時間内,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圖像,掌握了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而突出本節課重點、突破難點。
六、加強填圖訓練,強化讀圖能力
讀圖能力的培養必須“善用地圖”,進行适時、适度、恰當的填圖訓練。“一圖多填”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學習中國疆域時,教師先在黑闆上勾畫出中國的空白圖,從位置入手,在黑闆上填注周圍的海洋和鄰國,再填寫地形區、河流、城市、交通線、港口等。填注地圖時也要注意方法,有規律地按照一定順序填寫,效果很好。雖然隻有一張地圖也可以反複填寫,一圖多填不但提高了地圖本身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填圖的樂趣,強化了讀圖能力,使學生養成多層次、廣角度、綜合性處理地理問題的習慣,提高綜合理解、綜合記憶和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緻用。
在填圖練習過程中,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填圖文字的大小要适當,書寫要規範,位置要準确,不能張冠李戴,随心所欲。教師要使學生清楚:圖上差之毫厘,實際失之千裡。
總之,讀圖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時系統的對學生加強訓練,不斷反思總結,建立繪圖集,積累起來,積土成山,集腋成裘。相信,我們雪楓中學文科生也能啃下地理讀圖這塊硬骨頭,從而收獲滿滿的地理幹貨,赢得屬于他們的輝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