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節的7大習俗

清明節的7大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1 04:29:48

清明節的習俗和由來,看看你都知道嗎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

1、清明寒食

清明是節氣,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因為清明與寒食的日子很接近,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寒食也成為清明的别稱,變成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寒食,不動煙火,隻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2

2、掃墓祭祖

清明寒食節、十月一寒衣節,每年兩度祭祖日。寒食禁火,祭奠先人,墓邊拔除雜草,掃帚掃除灰塵,擺放供品,上香燒紙,或獻上一束鮮花,或叩拜或默哀,以寄托對先人的感恩和懷念。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3

3、踏青郊遊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田間地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抽芽吐蕊的大好景象,也正好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清明踏青的意義就在于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機盎然,萬物萌生,走出房門,來到野外,感受田間地頭,山坡河谷,迎合時氣,促進身體的健康。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4

4、門前插柳

清明時節正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在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

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可編成花環戴在頭上,也可插在門楣、屋檐上。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在家門口插柳可以避免蟲疫。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5

5、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活動一直延續到夏至才告結束。

最早的鬥雞始見于春秋戰國時期。到了唐代,鬥雞成風,唐朝玄宗愛好鬥雞,因此經常會在舉行規模盛大的鬥雞比賽,特别是每年的清明節一定要聚衆鬥雞,以示天下太平。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6

6、射柳

射柳是一種比試射箭技藝的項目。将鴿子放在葫蘆籠子裡,然後将葫蘆籠子高高的挂在柳樹枝子上,射中葫蘆籠子口,鴿子就會飛出,再以鴿子飛行的高度定輸赢。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7

7、放風筝

清明節放風筝是民間一種祈福去穢的活動,古人認為放風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災病和穢氣。放風筝時,把自己所有災病和晦氣,都統統寫在風筝上,等風筝飛高了,直接剪斷風筝線,讓斷了線的風筝随風飄逝,表示自己的疾病、晦氣都讓風筝給帶走了。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8

8、蹴鞠

蹴鞠相傳是黃帝發明的,用來軍中訓練士兵的,後來流傳于民間。明朝發展到了高峰期,高俅就是發迹于蹴鞠。蹴鞠,就是踢球。這種球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緊,算是最早的皮球。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9

9、拔河

拔河最早始于春秋後期,用來軍中訓練士兵的,後來流傳于民間。唐玄宗曾在清明節舉行全國拔河比賽,從此,拔河成為清明習俗。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0

10、植樹栽苗,

諺語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故許多人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清明前後,春光明媚,春風徐徐,春雨甘霖,春意盎然,正是民間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此時節種植樹苗、移栽花木,成活率高,成長飛快。清明植樹就成了習俗。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1

11、蕩秋千

蕩秋千也叫打秋千,是北方的一種運動。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自漢代以後,打秋千秋千就成為清明節日踏青郊遊自娛自樂的習俗。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2

12、蠶花盛會

蠶花會也叫蠶花聖會,是南方的一種活動。每年蠶花會都是人山人海,豐富多彩,輪番上演迎蠶神、拜香凳、鬧台閣、搖快船、踩高跷,翹高竿、跑旱船、唱戲文、打空拳、耍龍燈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在船上進行,少部分在岸上舉行,整個活動豐富多彩。

清明節的7大習俗(清明節的十二個習俗和由來)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