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湖南衛視文化公益脫口秀節目《天天向上》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節目“我們的美好時代”媒體探班及發布會在長沙舉行。節目制片人沈欣、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代表嚴金昌、第一家中外合作的餐廳廣州白天鵝賓館代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代表、“食神”蔡瀾先生及知名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出席了本次發布會。“我們的美好時代”系列作為《天天向上》的四季度誠意之作,從穿着、飲食、出行、生活娛樂四個維度出發,緊密聯系人們生活,分享改革成就。
《天天向上》用陪伴的方式講述最動聽的改革故事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也是《天天向上》開播以來的第十年。有如制片人沈欣在發布會上所言,“最初可能是新銳,時間長了之後,大家會慢慢成為一種習慣,習慣之後可能就是陪伴。”《天天向上》的發展正是與觀衆一步步經曆從初戀到相伴的階段,這種習慣慢慢沉澱成為惦記,而做一檔會被記得的節目這正是《天天向上》的價值所在。談到“我們的美好時代”系列錄制,沈欣用“一雙眼睛”“一個窗口”去定義《天天向上》。無論是負責系列主題的導演自身就是經曆過改革開放的人,還是通過《天天向上》的語系,将有曆史沿革的東西用現代的設計方式讓各階層的觀衆看到,各個方面的精細都無一表現着《天天向上》要用最普适的方式向觀衆講述最動聽的改革故事。
典型代表分享發展曆程,展示改革成果
本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參與本期節目錄制的幾位典型代表。其中,安徽鳳陽小崗村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就來到了現場,據嚴金昌透露,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村,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間,發展的越來越好,“吃不愁穿不愁,家家住的小洋樓”是對小崗村現在的真實寫照。對于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餐廳白天鵝賓館,代表彭樹挺也分享了白天鵝“引進走出”的發展經曆。“白天鵝是合作企業,合作方堅持讓我們打開大門,讓老百姓進來,讓老百姓看看國家未來會發展得很好。” “我們請進來,走出去,把全球出名的廚師請來白天鵝。”這正是改革開放的契機下,國外與國内,國内與國内,傳統與傳統的不斷交流。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的三位科研人員,參加一檔綜藝節目還是頭一次,被問及參加感受,王偉平副主任這樣評價,“《天天向上》有關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主題,我覺得很好,可以把我們綜藝的東西跟科學的結合起來,可以幫助科學知識的普及,這個創意很好,很多科學家也希望像知名藝人一樣受到大家的尊重,有更多的粉絲,這也是我們科學家的心願,我覺得這個創意很好。”三位代表也在發布會現場跟我們分享了兩件大喜事,一是袁隆平院士獲得第三屆未來科學獎,二是畝産攻關獲得了新的世界紀錄。
蔡瀾诠釋“味道”,回憶與美食密不可分
不得不提的是在錄制本期《天天向上》與飲食相關的主題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也被邀請到了發布會現場。在被問到對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于食物的追求改變的看法時,蔡瀾先生說,“改變是一定的,40年不是很短的時間,是不是會更好吃,還是要看人的要求,有些人就會要求吃的一天比一天更好。”現場,蔡瀾先生還品嘗了長沙的幾樣特色小吃,對于現場準備的豬油拌飯,蔡瀾直言“豬油不夠”,十分耿直。
陳曉卿現場定義“美食地圖”,衆風味不及“餓”滋味
作為一名與食物打了多年交道的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現場接受采訪時也用專業的眼光評價《天天向上》的美食系列做得好。對于現場媒體提出的對食物“創新”的理解,陳曉卿則有着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食物并不是要一味創新,相反,把原來好的東西留住就已經很不錯。現場,陳曉卿也應各家媒體的要求推薦地區的特色餐館,現場定義了他心中的美食地圖。但在陳曉卿心中,任何食物的滋味都比不上“餓”,而美食對于他的意義也就如他所說“夜裡上來一碗豬油拌粉,看着零星的燈光,覺得人間很幸福。”
發布會的最後,《天天向上》節目組還為各家媒體朋友精心準備了“記憶中的改革開放,長沙老味道”品嘗活動,讓媒體朋友親身通過味蕾享受,了解記憶中傳承與發展變化的老味道。《天天向上》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契機下,用節目特有的方式去捕捉我們的美好時代。該系列節目将于12月2日起于每周日晚10點播出,相信“我們的美好時代”系列将會給觀衆帶來更美好的共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