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當大多數深圳打工人還擠在出租房的夢裡時,一對定居惠州的95後情侶已經穿戴整齊,準備開啟新一天的“深漂”。
阿琪在家附近的公交站總能準時見到往返于深惠之間的擺渡車和幾位“老熟人”——每天都穿着正裝的大哥,熱衷藍色的小姐姐,還有人手一份便當的夫妻……
說這群人像“潮汐”也好,像“鐘擺”也罷,他們放棄了與錢包和通勤和解,隻為住進每個深圳人都在奢望的那個“家”
雙城生活裡,都是敢為自己拼命的“新深圳人”
阿琪和她的男友小周同是95後,7年前就來到深圳打拼。在南山上班的兩人當時在寶安坪洲附近花了3000多元租下一間僅“半個客廳”大小的房子。
“憋屈”、“不幸福”、“經常搬家”,這是圍繞阿琪小兩口将近7年的居住關鍵詞,同時是驅使他們結束“七年之癢”的深圳租房生涯的動因。
從經濟和生活考量出發,半年時間,阿琪首先否決了昂貴又狹窄的市區“老破小”,接着小周又認為與其拖“車”帶“狗”租到城市邊緣的寬敞小區,不妨更大膽一些,而且兩人對“穩定”的渴望讓他們将目光投向了房價隻有一萬多的惠州。
阿琪兩人新家“入夥”的儀式感
深漂七年,終于安家,接着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直接抛在他們眼前。
“下午6點下班從歡樂海岸出發,坐地鐵到大劇院,然後在公交站等提前買好票的擺渡車,全程差不多70公裡,到惠州的家裡就已經8點半了。”阿琪介紹道,每天來回通勤5個小時是需要時間去做心理建設的,要是哪天加班錯過了大巴,就隻能坐高鐵回去,回家太晚會比較焦慮,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
阿琪每天的通勤路線(公交段)
阿琪和小周把自己叫作“新深圳人”,即有點小錢,但在深圳市内卻買不起房;在臨深城市買得起房,但又得靠深圳的工作去“養”。
小周盤算過,買房後每個月月供要8000來塊,加上阿琪每月通勤花費700多元,還有喂養領養來的金毛犬66,以及買租房時舍不得買的高品質家具家電,每個月經濟壓力不比在深圳租房小,“能夠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很安心,感覺結束了漂泊,不過還有很多房貸要還,當然要更努力一點。”
在大灣區,低房價并不是舒适圈的代名詞,而敢于選擇“雙城生活”的“新深圳人”從不意味着逃避。
跨城通勤,是年輕人用“腳”為城市投票
“雙城生活”早就不是一件新鮮事,随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主要城市的職住分離程度還會繼續擴大,“跨城通勤”正成為一種年輕化趨勢。
北京和燕郊、上海和蘇州、廣州和佛山、深圳和莞惠港……各個城市的打工人都孜孜不息地長途往返于家庭與工作之間。這種生活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同時也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都市圈的迅速發展融合的結果。
今年8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對外公布《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正式給深圳都市圈劃出了範圍。
深圳都市圈國土空間發展格局圖
《指引》明确,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區)、東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區(含仲恺高新區)、惠陽區(含大亞灣開發區)、惠東縣、博羅縣。
此外,深圳地鐵14号線惠州段延長線全線鋪軌于2021年底已完成45.3%,預計今年底有望通車,惠州或将成為在臨深城市中率先實現“生活在深外,工作在深内”的城市。
深圳地鐵14号線惠州段(來源:惠陽自然資源局)
我們看回如今的惠州,正因其位置接壤深圳,受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因此承接了深圳外溢出的大量購房需求。
所以阿琪和小周的選擇做“新深圳人”并非個例,事實上,深圳的年輕人們已經用腳投了票。
據樂有家統計,2022上半年臨深三城(莞中惠)中,在惠州購房的深圳客占比達到了49%,遠超東莞和中山,都市圈規劃和地鐵延長線建設對惠州樓市功不可沒。
同時,臨深三城的購房客戶越來越年輕,25-35歲的青年人群正成為臨深城市的購房主力軍。
對跨城通勤的深圳打工人來說,都市融合和通勤發展無疑是件好事。
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統計,目前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的跨市交通出行量約136萬人次/天,多為商務通勤出行。
随着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深莞惠都市圈之間聯系日益密切,預計2035年深圳與莞惠之間的跨城出行量将大規模增長至520萬人次/天,其中,跨城通勤量達到約300萬人次/天。
都市圈的發展正推動深圳朝着宜居宜業前行着。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雙城生活”在通勤、居住等各方面将更加便捷,這不僅拉近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也讓人與城市更密切融洽了,“雙城”正逐漸融合成範圍更大的“一城”。
要是有的選,誰願意花大量時間去通勤?
話說回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雙城生活”,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的人将面臨職住分離的考驗,而造成職住分離的核心原因,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工作機會和住房成本的失衡。
據深圳統計局統計,2021年,深圳市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85239元,遠高于惠州水平。
與深圳房價對比來看,在深圳城鎮私營單位工作一年隻能買到深圳一平米,像小周90平的房子,得不吃不喝大約74年才能買到,但如果是以深圳的收入在惠州買,購房壓力直接小了5倍。
既然選擇了充滿無限機遇的一線城市,那就注定是要與房價和通勤抗争的,而工作機會,就是對于這些人來說最有效的防禦。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深圳南山區跨城聯系最強,每天往返于深圳和臨深城市工作的人群有37.6%都流入了南山,這裡互聯網行業發達,高收入的工作也更容易在這裡找到,其次便是金融業發達的福田區。
實際上,早起和夜歸并不是跨城通勤的唯一阻力,能忍受排隊和在路上的超長待機、頂着極端天氣換乘的疾步、繁華都市與平淡生活的落差,同時還能保持準時上下班的打卡、面對《恐怖遊輪》般循環日常的樂觀,這才是“雙城生活”下最大的考驗。
“雙城記”的重複人生,終點在哪裡?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裡,巴黎和倫敦相距四百九十二公裡,馬奈特一家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奔波于雙城之間。
在深圳,這樣的“雙城生活”或許目前對于阿琪兩人來說也意味着更長的通勤和更重的家累,“我現在還是比較喜歡那種深圳城市的感覺,但是沒辦法,現在有了自己的小家,而且小區周邊也有煙火氣,至少10年内不會再搬了。”
十年之後,或許那些每日每夜都在上演着“雙城生活”的人們會回歸一線、或許會回去家鄉、也或許在城市實現真正融合的那天就此紮根。
但就目前來看,城市在努力,人們也在努力,雙城之間還有“路”要走。每一個向上攀爬的“新深圳人”都值得尊敬,無論是“雙城”,還是“圍城”,不渾渾噩噩,才能掌控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