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省、合肥市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先後出台《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合肥市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記者從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獲悉,除了按照國家、省、市統一部署,在長三角一體化方面完成規定動作,合肥高新區還有一系列的自選動作——結合園區發展實際,合肥高新區制定了《合肥高新區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在科創産業、基礎設施、産城融合、生态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快了深度融合發展。
合肥高新區。
引鳳來儀 近三年引進44個長三角項目
合肥高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首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颠覆性技術和産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訊飛入選首批四大國家AI開放創新平台,全國唯一的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即将建成,形成了“中國聲谷·量子中心”的園區品牌。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帶,合肥高新區多年精心打造的優越投資環境,也吸引了長三角地區一些優質産業的目光。近年來,合肥高新區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圍繞延鍊、補鍊、強鍊,積極引入長三角地區高質量項目。數據表明,近三年累計已有44 個長三角項目來園區落戶,累計到位資金80億元,引進了上海移遠、新華三、上海外服集團、華雲數據、複星醫藥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在進入園區後如魚得水,發展勢頭強勁。并且,合肥高新區在産業融入長三角的道路上還在闊步前行——目前正跟進項目20 餘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産品輸出 家電四大件30%銷往長三角
長三角是創業的沃土,也是一個新興科技産品的巨大市場。在融入長三角的過程中,合肥高新區的産品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目前合肥高新區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軍民融合、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均将長三角地區作為主要市場。據統計,合肥高新區家電四大件約30%銷往長三角地區;科大訊飛、四創電子、國祯環保等企業的産品占據蘇浙滬40%的同類産品市場份額,海特微波、威宇通信等一批企業為長三角相關産業提供電子元器件與組件。
科技融合 合肥高新區打出“互融”組合拳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堅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出一條“核心技術-領軍企業-産業鍊-産業集群”的内生發展道路,主要經濟指标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已形成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量子技術、網絡安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慧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其中人工智能和集成電路産業集群入選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名單。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連續5 年在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居前十,2018年被國家列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建設序列。
合肥高新區加強與長三角科技資源互通共享,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等戰略平台,以及中國聲谷、合肥國際人才城等産業和人才集聚區,還承接長三角地區創新創業團隊、人才引進、培育。
在與長三角互融互通方面,合肥高新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與杭州高新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探讨園區共建、科創資源對接、人才互補等相關合作;聯合上海楊浦區、江蘇常州武進區、浙江嘉興南湖區合作開展長三角雙創券通用通兌,打通科技創新券跨省“消費”瓶頸;加強與杭州銀行、浦發銀行等長三角金融機構合作,做大“創新貸”“助保貸”、科技保險、知識産權質押貸款規模,助推創新成果轉化。
未來可期 做積極融入長三角的排頭兵
作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産業發展的排頭兵,合肥高新區一直積極與長三角地區34家國家高新區參與“踐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率先實現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倡議行動。此外,合肥高新區先後與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南京高新區加強區域和項目合作等。
2015年11月30日,商合杭高速鐵路全面開工建設。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速鐵路合湖段開通運營。這條高鐵的開通,進一步拉近了安徽與長三角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擴大了合肥市輻射半徑,為合肥市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處于合肥雙創高地的合肥高新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科創、産業、信息、交通和能源、商務、金融、營商環境、環保、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等十個一體化内容為重點,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為抓手,充分發揮合肥高新區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于一體等綜合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園區,成為國家創新網絡樞紐和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地、長三角西翼創新中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