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1:14:14

新華社哈爾濱9月9日電(記者楊思琪、戴錦镕)教師節前夕,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獲評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這位91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從教70年來,他總是站着給學生講課,很少坐着,被人問起為什麼,他打趣地說“站着講課,我能加上動作,自在又形象”。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1

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楊士莪。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身邊人眼中,“一站到底”不僅是他上課的姿态,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狀态。目光平和、充滿睿智,聲音洪亮、慢條斯理……同事們說,幾乎沒見過他發脾氣,但他不怒自威,一方面因為高深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态度,一方面源于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

楊士莪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戰火紛飛中。1950年響應海軍号召,在清華大學讀書的他肄業入伍,兩年後被抽調至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支援,1957年被派往蘇聯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進修。不久後,他發現四個實驗室中,聲呐設計和艦船噪聲這兩個研究室是對像他這樣的外國人緊緊關閉的。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2

楊士莪為青年學生講解水聲知識。新華社記者 戴錦镕攝

“水聲事關國家海洋安全、資源開發等重大戰略利益,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給你的。”緊閉的實驗室激發了楊士莪的決心和志氣。1959年進修回國後,他開始組建我國首個理工結合、覆蓋全面的水聲專業,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人才和技術空白。

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區,又是重要海上通道。1994年4月,一場中國水聲界期盼了幾十年的考察終于到來,楊士莪帶隊出征。行進至深海,赤道附近的太陽幾乎垂直高懸于頭頂,甲闆溫度接近70攝氏度。當時,年過花甲的楊士莪和所有隊員一起忍受着高溫酷熱進行科研。長期工作,淡水告罄,他們便把船上的壓載水燒開了喝。“有時候科研跟打仗似的,該咬牙的時候就得咬牙。”他說。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3

楊士莪與學院骨幹教師探讨水聲學科建設情況。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楊士莪的學生、如今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德森回憶說,與年輕人相比,楊院士在年齡和體能上沒有優勢可言,但大家從未見他流露過半點疲态或者慌亂的神色。“無論肩上的壓力再重,他總是像一堵牆,指揮若定、沉着果斷,給團隊堅實的依靠,并且關懷着每個人。”

幾十年間,楊士莪最先在國内開展水聲定位系統研制,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水聲領域颠覆性成果,為我國水下設備裝上“耳朵”和“眼睛”,築牢“水下國門”。他組織編著了《水下噪聲學》《聲學原理》等理論著作,為我國水聲領域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和中堅力量,成為我國水聲工程學科重要奠基人、水聲科技事業重要開拓者。

教書育人楷模劉開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士莪)4

楊士莪為學生講解水聲實驗。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2016年,85歲的楊士莪榮獲國家海洋局頒發的“終身奉獻海洋”紀念獎章,奮鬥的底色在他身上從未黯淡。“人雖然老了,為祖國做貢獻的腳步不能停。”直到現在,他仍奮戰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每年都給本碩博學生授課,依舊寫工整的闆書、講前沿的知識。有時參加實驗或學術會議錯過上課,隻要一回到哈爾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耽誤的課補上。

楊士莪常說,教育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受過教訓、栽過跟頭的一代人應該在教學中讓年輕人少摔跟頭,這樣才能帶動整個學科更好地發展。

如今,在楊士莪的感召下,一代代水聲人艱苦創業,把水聲事業推上更高台階,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水聲科研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1995年出生的陳雨晨是楊士莪的博士生,他說:“楊院士帶我認識深海、走向深海,教給我如何将最新理論發現與工程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更将海洋情結傳遞給青年一代,為守衛藍色國土作出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