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劉同學!今天繼續分享一道關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題目。
請看題:已知△ABC的三邊長分别為a,b,c,且∣b c-2a∣ (b c-5)²=0,求b的取值範圍。
求b的取值範圍,關鍵是判斷a,b,c中的最長邊,依照a,c的大小關系為标準進行分類讨論。所以說,解該題的思路邏輯順序就是先分别求出a,c兩邊的長度,最後再來推導b的取值範圍。
即它的解題步驟分為三步:
第一步,求出a的長度。
其實完全可以沿着我上一次所分享題目裡的思路,再去看待這道題。這同樣是等于零的方程的第二種情況,零加零等于零,即該方程中的兩個項都是零。我們根據∣b c-2a∣ (b c-5)²=0,可列出方程組為
b c-2a=0
{ b c-5=0 ,
化成
b c=2a ①
{ b c=5 ②,
使用代入消元法即是2a=b c=5,解得a=5/2。
第二步,用含b的式子表示c。
我們直接單獨抽出第一步所列方程組中②部分 b c=5,可得c=5-b。第二步很直接、很簡單地就完成了。
第三步,最關鍵的就在這裡,要根據前兩步的求解,利用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知識點,求出答案。目前,三條邊中a是已知的,而b,c是未知的,所以要拿兩個未知的分别與已知的來進行比較。
這裡就需要進行分類讨論——
首先,假設a是最長邊。
我們根據第一步所列方程組中①部分b c=2a,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的2倍,這種情況隻有在等邊三角形中。我們假設等邊三角形ABC的一條邊長為2,所以它每一條邊長都為2(AB=AC=BC=2),則任意兩邊之和為2 2=4(可假設是AB AC),那另一條邊(BC)的2倍為2×2=4,這種情況就成立。
當c=a,即b=a時,a b>c,
代數轉換成 當5-b=5/2,即b=5/2,a b>c,實為5/2 5/2>5/2,
所以b可取5/2。
其次,我們由第一步得出的結論2a=b c=5,可知a=1/2(b c)=5/2,就是說a恰好為b,c之和的一半,以a為中間參照數,則若b,c中如果有一條邊比a長,那麼另一條邊必定要比a短。我們就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讨論了。
1)c是最長邊,
當c>a,即b<a時,b a>c,
代數轉換成 當5-b>5/2,即b<5/2,b a>c,實為b 5/2>5-b,所以移項化簡可得b>5/4,
b的取值範圍就是5/4<b<5/2;
2)b是最長邊,
當c<a,即b>a時,c a>b,
代數轉換成 當5-b<5/2,即b>5/2,c a>b,實為5-b 5/2>b,所以移項化簡可得b<15/4,b的取值範圍就是5/2<b<15/4。
綜合以上全部三種情況,我們知道确定解集取值範圍的辦法是“同大取大、同小取小”,那麼實際b的取值範圍就是5/4<b<15/4。得出答案!
這道題作為引子,最後總結出兩點:
1.要用代數思維取代算數思維。
小學數學都是闆塊狀的,分成各個單元不相聯系,你哪怕上一單元知識還未掌握,重新學的新單元知識也可以學得很好。但中學數學是一個前後聯系、層層遞進的知識系統體系,學習必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否則後面你就越來越跟不上了。
這其中最關鍵原因,是小學數學運用的是算數思維,計算能力強的孩子就可以适應,而中學數學一步步培養的是代數思維,你要用代數理解世界的本質規律。
2.要掌握分類讨論思想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
無圖的題目一般都有多個解,必須區别出各類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謝謝大家,下回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