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英特爾 13 代酷睿處理器家族是兼具性能和性價比的最優選,也是遊戲玩家們的不二之選。從 iPhone 13 到英特爾 13 代酷睿,”十三香“的定律并未被打破。
全新的英特爾 13 代酷睿處理器代号叫做 Raptor Lake。其采用了進階版的 Intel 7 工藝制造(Intel 7 ?),相比 12 代采用的工藝降低了電壓需求且支持更高運行頻率。
至于架構上的改進則不多,依舊是性能核 能效核,每顆性能核的 L2 緩存增大至 2MB,并支持全新的 L2P 緩存預取算法。
為了全面強化 13 代酷睿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英特爾這次大手一揮将首批三款 K 系列處理器的能效核心數量翻倍。因此這一代 i7 的核心數量配置已經看齊上代 i9,而旗艦 i9 更是提供 24 核心 32 線程的超強規格。
除了規格升級,英特爾 13 代酷睿的另一大優勢是全面兼容上一代 600 系芯片組主闆(不過我們發現兩代産品的頂蓋形狀略有區别)。這對于預算有限的用戶們來說是好消息,他們可以通過選擇 DDR4 主闆和内存的方式優化預算,将更多預算投入到更關鍵的配置上,比如顯卡。
因為買不起 Z790 主闆的關系,我們這次使用了華碩 ROG Z690 HERO,搭配海盜船鉑金統治者 5200MHz DDR5 内存、海盜船 H150i ELITE LCD 360 一體式水冷,顯卡則是來自索泰的 RTX4090 AMP EXTREME。為這套頂配系統提供動力的,是一顆海韻旗艦白金 1300W 電源。
操作系統為 Windows 11 22H2 版本,英偉達驅動 526.47版本。主闆 BIOS 中除了開啟 XMP、Resize-BAR 之外,其餘均保持 AUTO,當然在華碩主闆上,會默認開啟華碩的多核心增強。
對于和我們一樣準備使用 Z690 搭配 13 代酷睿處理器的用戶們,各位一定要在主闆到手之後将 BIOS 以及 Intel ME 微碼更新至最新版本。否則即使系統可以正常啟動,也存在無法發揮 13 代酷睿最大性能,或是超頻時最高頻率受限的可能。
在安裝 ME(管理引擎)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麻煩,來自華碩的 ME 安裝包無法正常在我們的系統上運行。随後我們從英特爾官網的支持頁面下載了對應的 ME 并成功安裝,至此系統的準備結束。
我們的整個測試過程并不算順利,兩顆 13 代酷睿處理器在我們主闆更新 BIOS 之後順利點亮。不過測試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電腦突然出現黑屏故障,無法正常開機。将主闆返修後售後刷入了相同版本 BIOS 後問題解決,二次測試時我們發現同樣的項目中性能比之前結果普遍更好,導緻之前所有結果全部作廢(這也是内容鴿到現在才發出來的原因)。
第二個插曲發生在對 12 代酷睿進行再次測試的過程中。我們手上的 12600K 似乎和 4090 八字不合,安裝顯卡驅動之後進入系統會立刻黑屏(12900K 沒事)。因此 12600K 隻能核顯亮機進行一些不涉及 GPU 的計算測試,這也是我們給出的跑分中 12600K 僅有非遊戲性能成績的原因。
以 Cinebench 三個版本為基準,13900K 的單線程性能平均比 12900K 的高12.03%,多線程性能平均高 52.16%。基本達到或超過了英特爾發布會上單線程提升 15%,多線程提升 41% 的數據。
至于發布會上沒有細說的 13600K,其單線程性能平均比 12600K 的高 6.5%,多線程性能平均高 38%。這麼看來其和上一代比,性能的提升主要來源于翻倍的能效核心數量。
在實際的 CPU 計算渲染工作中,13 代酷睿的表現也非常驚人。Blender 的 4 個範例文件渲染中,13900K h和 13600K 平均用時是自己上一代産品四分之三左右。
在其他反映PC日常使用的性能測試指标中,13代酷睿的性能相比12代也有一些提升。這些提升主要集中在需要 CPU 密集計算的場景,比如壓縮和解壓縮文件等。至于普通日常辦公,二者速度差别微乎其微。
跑分這些看夠了,接下來就是實際遊戲的運行情況。在所有的測試遊戲中,我們選擇了 1920×1080、2560×1440 和 3840×2160 三個主流分辨率,畫質水平均設定為最高。
在 1920×1080 這個分辨率下,13600K 的表現非常亮眼,其在幾乎所有測試的 3A 作品中的平均幀率、最低幀率基本都可以看齊或超過上代旗艦 12900K。至于 13900K 則是在各方面一騎絕塵,大幅度領先于上代旗艦和自家入門型号。
在衆多測試遊戲中,因為競速類遊戲更能利用處理器多線程計算的關系,12900K 開始在《GRID》這樣的賽車遊戲中找回場子。憑借核心數量的優勢,這顆老旗艦至少保持了對新一代 i5 的領先。
将分辨率上升到 2560×1440 後,三顆處理器的平均幀率拉近了不少,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延續了 1920×1080 分辨率下的特性。
13600K 的表現依舊出色,它在多款遊戲中的平均幀率繼續和上代旗艦平分秋色,且保持更高的最低幀。
在 4K 分辨率下,三顆處理器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不過因為 4090 的性能實在太強,因此即便在 4K 這個分辨率下,一部分遊戲依舊會出現輕微的 CPU 瓶頸,也就是無法吃滿 GPU 的情況。
在這類遊戲中,13900K 憑借更高的主頻和更大的緩存,可以跑出顯著高于上一代旗艦 12900K 的幀率。和 13600K 同代對比的時候,其也可以依靠高主頻和多線程性能更好地發揮 4090 的性能。
所以毫無疑問,如果你準備給自己的主機裝上一塊 4090 顯卡并希望充分發揮其遊戲性能,那 13900K 是你最好,甚至唯一的選擇。
至于電競類遊戲,我們依舊選取了以上 3 個主流分辨率進行測試,不過測試畫面設置并非最高。另外對于沒有通用幀率測試功能的遊戲,我們選擇了手動在固定場景進行相同操作的方式以盡量控制變量。
各個遊戲的畫面設置和場景選擇如下:
在競技類遊戲中因為畫面渲染需求降低,三個分辨率下所有處理器都出現了瓶頸。在比較新,且優化相對較好的《堡壘之夜》、《Valorant》 裡,性能強大的 13900K 優勢非常明顯,在 FHD 和 2K 這個分辨率級别下的平均幀率都能遠遠甩開 12900K 和 13600K。
至于 13600K,則繼續保持前面 3A 測試中的特性,作為新一代酷睿處理器中的”入門小弟“(暫時),它的性能表現讓我們非常驚喜。在搭配 4090 時都能有這個表現,說明 13600K 完全能夠充分驅動市面上絕大部分遊戲顯卡。
當然對于不差錢,追求極緻高幀率的玩家們來說,13900K 依舊是唯一的選擇。這顆新旗艦在遊戲中的表現極其強勢,不管是平均幀還是最低幀均無懈可擊。無愧于“最強遊戲處理器”之稱号,如果你想要最大化發揮自己 4090 顯卡的性能,那還是認準 13900K……或是後續英特爾可能會推出的 13900KS吧。
總的來說,英特爾 13 代酷睿是目前最具有競争力的桌面處理器家族。它擁有同級别中最強勁的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對上一代平台的兼容性也使得圍繞其搭建性價比遊戲主機成為可能。
不過很讓人驚訝的是,在首發的 3 款 13 代酷睿處理器中,性價比最高的反而是旗艦 13900K。其擁有目前最強的遊戲性能和多線程計算性能,上市首發的售價卻比上一代還低,¥4899 的官方價格非常“十三香”。若是希望完全發揮新一代顯卡的性能,那 13900K/KF 就是當下的不二之選。
能逼得競争對手将剛上市一個月的旗艦大幅度降價銷售,也隻有 13900K 了。
至于 13600K,其售價相比上一代 12600K 有一定增長。不過考慮到其遊戲性能已經比肩甚至超越上代旗艦産品,加上大幅度提升的多核心性能可以更好兼顧生産力計算,這個價格也具有很好的性價比。
升級建議?我們認為任何使用英特爾酷睿 11 代或之前的處理器的遊戲玩家們,完全可以閉着眼睛下單自己預算内的 13 代酷睿處理器。這一代産品相比兩年前的處理器們在計算性能和遊戲性能上的提升非常巨大,是這部分用戶升級的首選。
12 代酷睿的用戶們其實也可以稍微考慮下——當然前提是你準備将自己的顯卡升級到 4090,并且希望最大化遊戲性能。13 代兼容上一代平台的特點,意味着你可以不用換主闆、内存等。至于預算……你都買 4090 了,大約不差這點錢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