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發展百年巡禮?光明日報北京9月18日電(記者張景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國首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成果展(2021年版)”,近日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開幕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總規劃師石曉冬表示:“總體規劃實施第一階段目标已全面完成,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和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北京城市發展百年巡禮?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光明日報北京9月18日電(記者張景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國首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成果展(2021年版)”,近日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開幕。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總規劃師石曉冬表示:“總體規劃實施第一階段目标已全面完成,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和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走進展覽館,記者看到,展覽分為主展區和若幹專題展區。主展區分為“總體規劃實施成果”“總規實施第二階段重點内容”兩個篇章。“總體規劃實施成果”包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加強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強城鄉統籌、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保障規劃實施等8個方面的成效,一批相關文字内容、指标數據、圖紙照片首次向社會公開。
以減量約束倒逼發展方式轉型。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規模由2016年2195.4萬人峰值降至2021年2188.6萬人,平原地區開發強度由2016年46.15%峰值降至2021年44.31%,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淨減量約110平方公裡,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現狀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
緊緊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謀劃“城”的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有序拉開,帶動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城市格局由單中心集聚向多組團轉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帶動城南地區加速發展,新首鋼引領京西地區打造首都城市複興新地标;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雄安新區進入北京一小時交通圈。
構建全覆蓋、完善的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2021年北京重新制定《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并施行,名城保護法規體系更加完善;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開展老城整體保護,完成鼓樓、正陽門箭樓修繕,拆除太廟、社稷壇、先農壇内部分非文物建築,全面烘托中軸線作為城市骨架的統領作用;建設好大運河、長城兩個國家文化公園;完成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各項任務,31處革命舊址得到修繕、保護、提升。
“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标志性成果。北京市軌道交通裡程2021年達到1148公裡,較2015年增長82%,交通擁堵得到一定緩解;大氣質量顯著改善,2021年PM2.5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市民身邊的綠色空間不斷增加。
“總規實施第二階段重點内容”篇章是對《北京市國土空間近期規劃(2021年—2025年)》的整體介紹,系統梳理總體規劃實施第二階段的實施重點,全方位展示到2025年的城市發展目标、行動舉措及相關計劃。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9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