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續貂”的成語出自《晉書·趙王倫傳》
西晉時,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馬倫為趙王,掌管臨漳軍事。趙王司馬倫到任後,濫封官爵,甚至有些奴才仆人也加封爵位。因此,每次上朝,貂蟬盈座(古時大官的官帽上,有蟬形圖案的金铛為裝飾,并插上貂尾,稱為“貂蟬冠”),殿上擠得滿滿的盡是“大官”。當時老百姓看不慣這股腐敗之風,編歌謠諷刺道:“貂不足,狗尾續。”貂尾是珍貴的皮毛,因為司馬倫的濫封,大官太多,貂尾不夠用,隻好用狗尾巴代替。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賈後手裡,賈後生性兇狠狡詐,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個兒子),與一個名叫張林的大臣密謀策劃,以此為借口帶兵沖入宮廷,殺死了賈後,自封為相國。由于是靠這種手段當上相國,司馬倫整日憂心忡忡,害怕衆人不服。為了籠絡朝臣,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連聽差的奴役也給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騎、常侍等一等高管,在當時的宮廷人事編制中一般隻有4人,可司馬倫當皇帝時竟達近百人。真是官職泛濫成災!等到一切就緒後,又廢掉晉惠帝,自稱皇帝。當時規定,凡宮内高級官員的官服,都是統一式樣。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裝飾。不同官職,插的位置也有區别。侍中插在左邊,常侍插在右邊。由于司馬倫大肆封官晉爵,所以一時貂尾都不夠用,所以隻好用狗尾來代替,人們就據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後來,人們用“狗尾續貂”來比喻以壞續好,美醜不相稱。多用來形象地揭示妄續他人文學作品,也有時用來表示自謙之意。
清代蒲松齡的《代王次公與顔山趙啟》裡也有這個典故:“庇輿蓋中,仍添晝行之錦;從缙紳後,張慚尾續之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