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俄海上沖突

美俄海上沖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4:05:14

美俄海上沖突?俄烏戰争中,曾有人提出過一個刁鑽的問題,如果把這場戰争和1991年的海灣戰争相比,俄軍的戰力能比30年前的美軍強嗎?這個問題十分有意思,因為兩場戰争都是大國和小國之間的戰争但刁鑽的是,俄烏戰争一直僵持不斷,而海灣戰争美國卻僅用四十二天吊打伊拉克,這是不是就反映了戰鬥民族的戰力還不如當年的美軍?然而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俄烏戰争和海灣戰争,他們有相似之處,但更有着巨大的差異我們把兩場戰争進行對比,得到的答案或許比你想象得更驚人,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美俄海上沖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美俄海上沖突(俄烏沖突對比海灣戰争)1

美俄海上沖突

俄烏戰争中,曾有人提出過一個刁鑽的問題,如果把這場戰争和1991年的海灣戰争相比,俄軍的戰力能比30年前的美軍強嗎?這個問題十分有意思,因為兩場戰争都是大國和小國之間的戰争。但刁鑽的是,俄烏戰争一直僵持不斷,而海灣戰争美國卻僅用四十二天吊打伊拉克,這是不是就反映了戰鬥民族的戰力還不如當年的美軍?然而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俄烏戰争和海灣戰争,他們有相似之處,但更有着巨大的差異。我們把兩場戰争進行對比,得到的答案或許比你想象得更驚人。

首先,俄軍與30年前的美軍第一個差異就是信息化作戰的能力。1991年的海灣戰争,老美用前所未見的電子信息化作戰方式,教會了全世界現代戰争的打法,這場戰争在世界軍事史上是極其震撼。這場戰争耗時四十二天,美國出動了多個航母戰鬥群,配合電子戰空軍現代化裝甲部隊,先後發動沙漠風暴、沙漠軍刀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打垮了伊拉克軍隊,給全世界上了一課。這場戰争勝利的關鍵在于什麼?答案是信息化差異。在老美衛星定位系統與先進制導導彈的配合下,伊拉克的所有地面軍事目标皆無處遁形,小到一輛裝甲車,大到雷達基站,甚至整座軍事基地,完全暴露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而反觀伊軍方面,早就被老美多種多樣的信息幹擾封鎖手段完全戳下,有時就算美軍戰機、坦克已經發動攻擊,都無法鎖定目标,發現其殲滅。

這是現代戰争的規則,也是伊拉克敗得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而基于這一點,讓我們重回俄烏戰争,來看看俄軍的作戰模式與30年前的美軍存在何種差異。首先,俄軍的信息化作戰平台,精确制導武器配合顯然不如美軍運用的那般爐火純青。俄軍自身的發展局限,讓正在進行軍備換代的俄軍較難執行現代戰争理念與戰法,與美軍模塊化、統籌化、機械化的作戰效能形成對比。以俄軍精确制導導彈為例,由于該武器造價高昂,制導部需要消耗大量精密電子元件,這也就使得芯片領域被一衆西方國家封鎖的俄方在實際戰争中被處處掣肘,難以大展拳腳。而更要命的是,老美将大批武器運送至烏克蘭,明裡暗裡地提供援助,甚至老美已公開向烏軍提供海馬斯多管自行火箭炮,還有陸軍導彈戰術系統,讓海馬斯在進一步打擊300公裡以外的目标。

而有了海馬斯等精确制導武器,無疑是補齊了烏軍的短闆,讓俄戰略部隊在推進時必須小心翼翼,處處受到制約。所以從實際上講,俄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确實不如當年的美軍優秀。但這也不能完全怪戰鬥民族,畢竟這場戰争受到的制裁太大,而對手烏克蘭又得到了西方的大力支持,這仗還怎麼打?所以,俄軍不如美軍在這一點上情有可原。畢竟兩場戰争有着不同的時代環境和國情,我們要對比就必須要考慮各種因素,不能過于片面。那麼,俄軍和30年前的美軍第二大差異是對手的巨大變化。表面上看,好像30年前的伊拉克軍隊實力比烏克蘭軍隊強大得多,但實際上卻出人意料,在1991年海灣戰争開始前期,伊軍實力達到了一個極其恐怖的規模,陸軍有77個師,總共120萬人,空軍擁有包括戰鬥機、轟炸機等機種在内的770餘架戰機。

地面裝甲部隊擁有5100餘輛裝甲車,5800多輛坦克,火力支援部隊同樣強勁,有3.8萬餘門火炮以及800多枚對地導彈,各大水域停泊着将近200艘各式艦艇。海灣戰争爆發前,薩達姆宣稱要将這場戰争打成第二個越戰,要讓美軍血流成河,深陷泥潭。而另一方面,俄烏戰争中,烏克蘭的紙面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烏軍現役作戰人員将近21萬,陸戰車與坦克等地面裝甲單位在2600輛以上,牽引自行火炮等一系列重火力武器擁有3000餘門,空中力量包括戰鬥機、地面攻擊機、武裝直升機、運輸機等機種在内約360架。此時,不少人會心生疑惑,照這樣來看,烏軍實力實際上是遠遠不如30年前的伊軍的,但為何戰鬥民族打得如此吃力,完全沒有美軍在海灣戰争中勢如破竹。

但最關鍵的一點是烏軍的背後有着以老美為首的一系列西方國家的支持。除了海馬斯火箭炮外,西方國家還為烏克蘭提供了高達上百億美元的武器援助,其中包含射程高達4500米的光學跟蹤導彈上千枚,對俄軍指揮部雷達系統達成精确打擊,155毫米榴彈炮上百枚以及數十萬枚榴彈給裝甲車、建築物等作戰系統提供直接支持,有效阻遏俄裝甲部隊的推進,上百套120毫米迫擊炮系統以及近百萬發破擊炮彈,能夠讓烏軍在近距離遭遇戰、快速反應等戰鬥中擁有大規模殺傷的能力。而西方國家甚至還為烏克蘭提供了來自挪威的地對空導彈系統,這種防空系統極為先進,能夠擊中100英裡以外的目标,讓俄軍空中力量處處受到制約,無法飛抵拟定目标執行任務。

除了上述武器裝備外,老美還為烏克蘭提供了鳳凰幽靈、刀片戰術等一系列無人機、魚叉、毒刺标槍等涵蓋了海陸空三方打擊目标的導彈防衛系統。上萬部反裝甲系統,至于雷達、彈藥、車輛、船隻等設備武器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正是因為老美有着海灣戰争的經驗,明白現代戰争中真正重要的戰術武器裝備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所以對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俄方自然會極度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想而知,當年海灣戰争,美國是領着一群小弟打一個伊拉克,而俄烏戰争是戰鬥民族單挑整個西方世界戰鬥民族不如美軍在海灣戰争中的風卷殘雲也是理所當然。

再者除了老美暗中為烏克蘭提供大量先進武器外,俄軍在此次戰争中也有着一系列遺憾。因此,俄烏戰争隻能打成持久戰,不能像1991年的海灣戰争打得那麼快。其中第一個遺憾是俄軍缺乏精确打擊能力。而在芯片、資金等因素上的短闆,注定了他們無法像美軍那樣财大氣粗,毫無顧忌地進行大規模精确打擊,徹底癱瘓目标境内偵察、防空等一系列系統,戳瞎對方雙眼。這就導緻了即使戰争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烏軍的信息獲取渠道仍未被完全隔絕,沒有陷入絕對劣勢,依然能夠根據俄軍的行動做出反制。俄軍戰機被數次擊落就是因為這點原因,缺少精确制導彈藥,讓俄戰機隻能執行近地打擊,被烏方防空系統擊落的概率極大。當然,這一點與老美援助等外力是分不開的。即使俄方真的成功打擊烏軍全境指揮偵察系統,老美依舊會介入,為烏克蘭方面提供信息支持。

第二個遺憾是俄軍缺乏運輸能力。因為處于陣地後方,俄軍在頓涅刺客、盧甘斯克等地區的後勤保障相當不錯,各軍武器彈藥、作戰人員都能得到及時補充。可一旦出了頓巴斯地區,俄軍運輸能力便會大打折扣。路程如果超過60公裡,那麼俄軍的運輸效率不但會大幅度降低,辎重部隊還會時刻遭受烏軍打擊威脅。而在地方防空反裝甲系統的威脅下,俄軍隻能出動大規模後勤卡車來保證前線物資補給,否則俄軍持續戰鬥力根本無法保證。與之相比,美軍在海灣戰争中的後勤力量可謂是大手筆,老美出動了391架運輸機來保障後勤運輸,讓前線部隊能夠持續對伊拉克軍隊展開狂轟濫炸,形成全面壓制效果,讓伊軍根本沒有反攻可能。

第三個遺憾是俄作戰兵力較少,俄軍是否真的已經無人可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俄軍現役人數在100萬左右,其中作戰部隊大概40萬人,此外還有數量遠超現役的預備役兵力,足以排進世界前五。但出于戰略方式、作戰目标等方面考量,以及财政、合同兵、義務兵責任方面的影響,俄軍投入俄烏戰争的兵力實際上在10萬至20萬之間。相較于海灣戰争中老美為首的聯軍66萬人部隊,這個數字顯然偏低。況且,總人口遠低于俄方的烏克蘭,在經過數次全國動員後,作戰兵力已經直逼百萬。在有生力量上,烏軍對于俄軍的優勢已經十分明顯,數倍于俄方的兵力讓烏方擁有反攻對抗的能力。不僅如此,俄軍作為進攻方,還有撤下前線部隊、替換傷亡人員等休整需要。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俄軍前線作戰部隊實際上在不斷降低,導緻頻繁戰敗可及。

所以,戰鬥民族在俄烏戰争中的難度要比美軍在海灣戰争中的難度高出幾十倍。因此,事實是無奈的,這場戰争不能求速勝,隻能打持久戰。而且,戰鬥民族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在大體戰局上依然領先于烏軍,畢竟作為紅色巨人的傳承者,戰鬥民族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觑。

更多軍事時政分析請關注@川逝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