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意漸涼,距離NBA常規賽還有十多天,許多球迷已是心潮澎湃。對于今年夏天NBA的大變天,完成補強和重建的球隊已經開始為了下賽季的奧布萊恩杯做沖擊,而因這場動亂被抛在邊緣的球隊,隻能眼睜睜的為了2021年的自由大市場争奪強者繼續擺爛。曾經耀眼一瞬的太陽并沒有如意料般的抽中屬于自己的那份幸運,反倒被鹈鹕莫名其妙的得到令衆球隊羨慕的那支上上簽。夷愉和悲傷同時充斥着聯盟上下,雖說這僅是一個體育賽事,但他同樣充滿着複雜的商業利益。遙想昔日,NBA的畫面永遠是那麼的令人振奮和匪夷所思,雙核帶隊的球星令比賽激情澎湃。可如今似乎變得稍有不同,雙核隻是标配,三核乃至四核才是高配。但亦是如此,也未必能夠将總冠軍穩拿捏在手。
時代的變遷導緻籃球發展的轉移,自NBA建立以來的曆史長河中,我們大緻能夠分為三個時代:初始時代—内線為王—小球輪換。初始時代就不說了,所有行業都有一個發展初期,隻有達到了某個瓶頸或者說進入了某個輪回,才能夠繼續往下。進步或者滅亡就在這個關鍵節點,很明顯,NBA是前者。當他步入了一個正常發展的軌道時,剩下的就是精細化運營和發覺利益點了。“奧布萊恩杯”一個神聖又具有魅力的獎杯,所有球隊和球員都為之争得頭破血流。時過境遷,不同往日,内線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更多的是戰術上的策應打法,戰術 标配已成總冠軍熱門争奪者。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後兩個時代的不同,由此來銜接當今“擋拆”戰術的熱潮。
中鋒鼎立——内線為王
1955年前後到2010年前後,這段時期可以稱之為得内線者得天下,當然這是個籠統的概括。畢竟對于未知的概率性賽事來說,凡事無絕對。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摩西-卡龍到海耶斯再到奧拉朱旺和姚明、奧尼爾,大部分球隊都認為禁區才是最好的得分點,身高、體重、離籃筐進的特點被無限放大。
摩西-卡龍,曆史知名中鋒之一,巅峰時期場均31.1分,14.7籃闆,1.8助攻,這是一名實錘的内線霸主;籃闆怪獸埃爾文-海耶斯,新秀賽場均28.4分,17個籃闆成為他耀眼的光環;奧拉朱旺,火箭名宿,不僅擁有着強悍的身體,他是内線為數不多的擁有靈活性的中鋒,連續兩個賽季帶領火箭奪得總冠軍;姚明、奧尼爾的能耐同樣證明了該時代中鋒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某些男人的出現,内線為王的時代仍會延續。這是個以身體為基石的時代,這是個醜惡的時代,同時這也是個充滿着令雄性荷爾蒙噴發讓人尖叫、呼嘯的時代。籃球賽事的魅力莫過于此,縱使内線道路充滿着坎坷與黑手,但為了團體的榮譽仍不顧一切。反觀如今聯盟,枸杞哥維金斯無疑是舊時代的一朵奇葩。
雖說現今内線已不同往日,但他們仍是每支球隊總冠軍拼圖上不可缺乏的一角。可傳統中鋒的地位無疑正在急劇下降,從近幾年的比賽走向與觀察來看。恩比德、唐斯和約基奇才是中鋒未來道路的模闆。機動性充足,能突能投能傳,還有一手精準性的三分。靈巧性的中鋒無疑是球隊更加喜愛的,高度和視角是能夠為球隊充當起銜接站點。可像法裡德、卡佩拉這樣的傳統中鋒,在如今的改革球隊中并非很重要。而且他們所能做的事較少,雖說卡佩拉和法裡德在常規賽中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可一到季後賽這種大強度比賽,缺點和劣勢就顯而易見。這是中鋒的改革之路,為了生存和适應,必不可少。
時代變革——小球輪換
1996黃金一代,由艾弗森領導的另一個時代萌芽開始慢慢崛起。身高和身體不再是一支球隊完全必備的核心,畢竟高個和強壯的身體意味着靈巧性低下,瞬間爆發的速度以及防守能力也不一定能夠限制小個球員。當然,除非是在強勢的壓制下,例如詹姆斯防守庫裡,後者着實很難受。但至少艾佛森打破了這個先河,屆時,雷阿倫再加添上了一筆,三分比兩分還多一分。曆史長河最好的三分手之一莫屬雷阿倫,他讓當時一些久久無法立足的球隊看到了重建之路的希望。
昔日,勇士連續幾年勝率都不足40%,96年至06年,十年無緣季後賽。但能夠明顯看到的是,他們在這十年間,全隊三分出手次數正在逐步上升,從16.6次上升至26.6次。到2015賽季,勇士已經成為三分大隊。場均31.6次的出手數位居聯盟前列。
當然,這都是經過時代變革所換來的,當三分成為球隊的關鍵得分點後。節點往後的發展,都開始呈現出一種大動幹戈的局面。可以說這是一個更新叠代的時代,但也可以說這是缺少了當初柯爾蒙碰撞的時代。如影如夢,漸漸地,三分成為了聯盟的一個趨勢。大中鋒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畢竟籃球賽事始終是以得分端為勝負的比賽,所以速度、射程、命中率成為了大部分球隊優先選人的标準。但這隻持續了幾年,因為當大部分的球隊成功轉型後,相對針對性防守戰術就會被研究透徹,這一點可難不倒坐擁幾十億資産的團隊。于是想要勝利,除了鬥勇,還需要智力,這就是我們後面所要說的戰術。
球隊勝利的資本
在内線為王的時代,球星的個人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能夠主導比賽的走向。抛開主觀意識的抱團取暖,大部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依靠核心球隊的個人能力。就如杜蘭特在關鍵時刻幾乎比球隊任何一名球員要穩。很多球迷說喬丹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有隊友願意給他打下手。但毋庸置疑的是,喬丹的确将籃球這個賽事帶上了另一個高度。個人能力如何想必不用多言,盡管你可以不喜歡他,但必須得尊重他。中鋒時代粗糙點來講,可以說主要打的是身體球,對于戰術和策應這方面涉及的肯定沒有現在多。要知道當時如果使用“一盯四聯”戰術絕對會被打爆,不然你放在巅峰的公牛隊試試。
因時代的轉型,現在球隊擁有一名球星還不足以成為其他球隊正視的對象,參考如今的籃網,單靠歐文一人從大概率來講的确很難進入季後賽。于是現在球隊的勝利從側面映襯出其他與之關聯的因素:球星、主教練、戰術、态度等成為了重要因素。
球星最具代表性的球隊莫過于上賽季的勇士,雖說季後賽陰溝裡翻了船,但常規賽一路的“真香”定律很好的诠釋了這一點;主教練的最佳代表球隊則當屬由波波維奇領銜的馬刺,上賽季七場大戰差點讓掘金懷疑人生,雖說沒有太多過于大牌的球星,但主教練肚子裡的墨水仍能夠決定比賽的勝負;而戰術上的代表球隊有兩支:勇士和火箭,作為小球時代代表的勇士無疑将“快攻”和“擋拆”練習的如火純青。而甚愛“跑轟戰術”的火箭也是玩得不亦樂乎,此兩支球隊的戰術雖說并不難模仿,但能夠玩成這種頂級模樣,同樣實屬少見;所以如今想要勝利,條件因素增多了不少。
對于戰術性的打法,如今風靡聯盟上下的莫過于最基本的“擋拆”,其中又分為高位、地位、無限等多種玩法。一場比賽擋拆的重要性不亞于球場再多一名球星,畢竟大部分的戰術都是依靠他為基準。無論是順下、跑位、雙擋,還是以大打小,殺入禁區後無限輪轉等,都是依托一個中轉點來實現。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勇士和騎士大戰七場的“擋拆”數據能發現。玩好最基本的擋拆戰術,是球隊獲勝的基本準則。
擋拆——騎勇7戰數據重現
根據統計2015-2016賽季勇士和騎士七場比賽的數據能夠得出:勇士使用擋拆配合為362次,騎士使用的為315次,也就是說勇士場均52次,騎士場均45次的擋拆打法。這其中的擋拆可簡單分為“高位擋拆”和“低位擋拆”,以擋拆衍生出來的戰術以及得分不算在内。從數據表裡可發現,勇士主要以高位擋拆為主,通過我對這幾場比賽的錄像回看能發現,他們高位擋拆後喜歡順下沖擊籃闆,或者是無限傳導之後的外線三分。而他們擋拆的區域主要集中于三分線内外的中路以及側翼,其中頂角高位的次數最為頻繁。
騎士同樣是高位擋拆使用頻繁,通過觀察可發現他們擋拆主要集中于中路的高位以及底角三分處。最常見的就是湯普森為詹姆斯或歐文做擋拆配合,随後前兩人都可沖擊籃筐或選擇分球。詹姆斯的能力不用多說,他能夠從一号位打至五号位,而且當時他的爆發力充足,當防守球員沒能瞬間反應過來,防守湯普森的球員沒能換防時,詹姆斯能夠持球單打得分。除此之外,負責擋拆的球員能夠參考場上的情形進行順下接應。綜合來看,勇士所使用的高位擋拆占據了65%,而騎士則是67%,雖然從整體上面來看,勇士的場均擋拆次數要比騎士多,但是在得分效率上面卻不如後者。很多球迷在通過主觀意識看當時的比賽會認為,勇士的擋拆效率比騎士高,其實在分析數據後不難發現,當時騎士的陣容能夠更好地駕馭這個打法。
總結
綜合來看,“擋拆”并不隻是一個單純的中鋒拉上然後順下搶闆的簡單戰術,其中的門道依然可以掌控着球隊的勝負。雖然“擋拆”戰術在球場上非常常見,但很多球迷并沒有注意到他在比賽中的重要性。而從上面騎士和勇士的數據分析中能夠看出,作為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戰術配合,指引着某些戰術的走向。看似簡單的擋拆其實并不簡單,就拿這次世界杯的中國男籃來看,他們都是職業球員。所以對于基本功的把握來說肯定比一些其他球員要強,但無論是從對陣波蘭、還是委内瑞拉的比賽中來看,我們的中鋒其實并不穩定。
周琦所為後衛做的擋拆,很難形成一堵牆将防守球員完全擋住,我們大可說因身體原因橫向遮擋率不足,但現實的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能力仍然不夠。要知道負責掩護的無球隊員不僅僅是“擋”那麼簡單,他還需要通過觀察防守球員的路線來判斷自己是否應該進行順下。即使很多球隊在進攻端緻力于牛角戰術、三角戰術、普林斯頓戰術,但他們都是需要利用擋拆來完成。尤其是在小球時代,能夠玩轉最基本的打法,是成功的基礎。有的時候,勝負往往在一瞬間,但很多時候,穩紮的基礎決定着球隊的高度。
“擋拆配合”一項被人容易忽略的完美戰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