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原武漢,住在山上是種什麼感覺?
以前去糧道街,習慣排隊買油餅包燒麥,直到拐進一個巷口,地勢逐漸上升,爬了一百多級台階,才發現這裡的人住在山上。
讓人疑惑,這還是武漢嗎?像山城。
武漢最初就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市,武昌古城範圍内的幾座小山連綿,有幾百年的民居,山上有千戶人家。
張大水(武漢“初代網紅”,曾在武大學建築,因手繪書《吾城武漢》出名,在昙華林有一家“大水的店”咖啡館)特别愛在武昌徒步,他說武昌的山像伊斯坦布爾,每走一處都能發現故事。
他在山上看到過武昌古城牆磚,看到過百年園林舊址。看到過居民在家門口曬太陽,眼前就是黃鶴樓。
在大江大湖的武漢,這回,我們看看山上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01
武昌人住山上
每天家門口看黃鶴樓
有一天,張大水搜索武昌圖書館時,找到了一處藍色扶手樓梯,兩邊是沿着山勢而建的房子,頗有山城意味。
有一戶門口挂着牌子,叫“半山制衣工廠”,對面山頭還有個“半山工作室”,名字取得很因地制宜。
這段藍色樓梯,和電影《你的名字》場景相似,後來還在社交媒體上成為打卡地。
張大水是學建築的,又愛看城市地理。這座古胭脂山,被糧道街、胭脂路這些老街包圍,是他認為武昌被低估的山之一。
他順着樓梯往上走,在山頂遇見了孟莎式折坡屋頂(法國建築師孟莎在凡爾賽工程中首創屋頂樣式,屋頂斜坡分上下兩端)的洋房,還有幾棟小房子連在一起,院前種滿了花草,有個阿姨坐在門口曬太陽,視線正對着黃鶴樓。
山頂居民家門口的風景,正對黃鶴樓
嚯!這風景妙啊!誰能想到,山上藏着幾百戶人家,還是觀景台。李白在這兒住幾年,指不定就寫赢了崔颢。
武漢的山其實不少,珞珈山、喻家山、九真山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地方。爬山,是武漢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唯有糧道街和昙華林附近的山,最有人文城市的氣息。畢竟,這一帶曾是在山水之間建起來的武昌古城。
1800年前,古人鬥不過洪水,就繞着水走,在蛇山建起了初代“武昌城”,城池逐漸在北邊擴大。還有“武昌古城十三山”的說法。
“武昌古城十三山”常見的說法是指“七山、二嶺、三坡、一岬”。“七山”是黃鹄山、蔡東山、高觀山(前三山為今日蛇山) 、胭脂山、花園山、鳳凰山、梅亭山;“二嶺”是巡道嶺、芝麻嶺;“三坡”是黃土坡、鼓架坡、察院坡;“一岬”是螃蟹岬。
武昌古城裡的山,雖然不高,最高的蛇山也才85.5米,但卻人旺福靈。百年前的地圖上,山上就已經有密密麻麻的民居。直到今天,這樣的地勢,也給山上的居民帶來了獨到的風景。
如果一個家住糧道街、司門口附近的朋友跟你說,不用專程去看黃鶴樓,可千萬别當真啊!
他們早上刷牙,都是對着窗戶外的黃鶴樓,嘴裡含着薄荷味的泡泡,能念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住在蛇山腳下大成路的人,常常在「小秋水餃」打包過早回家,對着屋外的武漢長江大橋下飯。想去散步,順着階梯就上了大橋。
02
這些名人
都愛武漢的山
“他的寓所是在雲架橋——多麼美的地名!地方安靜,飯食也好,還有不少的書籍。以武昌與漢口相較,我本來就歡喜武昌,因為武昌像個靜靜的中國城市。雲架橋呢,又是武昌最清靜的所在,所以我決定搬了去。”
老舍曾客居武昌雲架橋,在《老舍自傳》中不吝贊美,還記錄下了不少歡樂時光。
“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蕩船,在華中大學的校園裡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興。”
這也是張大水覺得在武昌徒步有趣的地方,隻是逛一圈,就能順着時間,摸出幾千年的故事來。
胭脂路裡藏着個「胭脂坪」,這是條寂靜的小巷,百年前黎元洪在這裡置地建房,建了8棟中西風格的紅磚小樓。後來,導演婁烨在這裡拍文藝電影,大雨瓢潑,郝蕾騎着自行車去找段奕宏。
憑借裁縫好手藝出名的的「胭脂路」,也才百年曆史。從前胭脂山體态龐大,橫卧在糧道街和民主路中,交通不便,就生生炸出一條路,胭脂山就這樣一分為二。
站在路口,往北走買趙師傅油餅包燒麥,往南走排大連鐵闆鱿魚。
崇福山巷42号,由祖宅改造,巷子裡最美的小院之一。哥哥嚴明是社區規劃師,弟弟嚴鋒打造了一個小型植物園。
張大水偶爾會去糧道街覓食,他有一條自己私藏的近道,從糧道街經胭脂路,穿過「崇福山巷」,回到昙華林。
崇福山巷裡也有密集的民居,走着走着,就遇見幾棟保護建築。往前數幾百年,這裡是明朝王爺朱孟炜王府的後山,叫崇府山。
往事隻添今日風采。如今,山下是繁華的市井,汽車川流不息。上山隻能步行,居民自得其樂。
穿過巷子的路人,會遇到高大的石榴樹,經常有小孩兒在樹下跳皮筋,熟了的石榴“啪”地掉下來,砸到腦門上。
大水推薦路線(大水手繪地圖):
胭脂坪-武昌圖書館-糧道街-崇福山巷-昙華林-花園山
03
開張了
武漢人重新上山
張大水覺得,武昌古城内最有意思的路是「昙華林」。花園山、鳳凰山、螃蟹岬三座小山包圍,路也是随着山勢起伏,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既有江夏民居,也有瑞典住宅。
去年,昙華林二期開放,北歐風格的老建築往山上延伸,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昙華林是座山啊。
全新的生活方式在山上鋪開,被折疊的武漢,重新打開了。
「山頂燒烤店」「山上大排檔」依次開業,生在平原的武漢人,體會到了吹着夜風,從山頂俯瞰武昌的快活。
昙華林山頂還有個在建的「城牆博物館」,選址武昌古城城牆舊址。張大水無意中走上去過,山頂可以眺望積玉橋、黃鶴樓。
昙華林二期對面的「花園山」,是張大水最推薦爬小山的地方。
這座山曾經有知名的私家花園「霭園」,後來就被人們稱為花園山。現在,它真的變成了一處公園。山上古樹參天,滿山都是桂花香味。
山上有兩處老建築,一棟古典主義建築,一處天文台遺址。
花園山天文台,武漢最早的天文台,部分長江流域的農業,水利、交通都要聽它“指揮”,入選了《中國氣象志》的遺址。
張大水在天氣好的時候上山遛狗,陽光在樹蔭之間搖曳。有人鋪了張墊子,就地做起瑜伽。向對面看,是正在新生的螃蟹岬。
沉默的山脊,打開了胸懷,讓人們登上山頂,穿過時間。
/
早在6年前,崇福山巷就有了新故事。山頂的民居小院,改造成了52O世外小院。後來,這裡開了一間52O世外咖啡,讓武漢人走到山上來。
夕陽時分,山上每家每戶的屋頂,都鋪滿了金燦燦的陽光。
喝着咖啡的人想,哇塞,原來武昌山上的人,每天都在樓頂看夕陽。
* 文旅君提示:請廣大市民朋友做好個人防護,繼續保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不紮堆、不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禮儀。進入景區、文博場館等場所,請預約、錯峰出行,嚴格遵守“六必”防控措施(即口罩必戴、體溫必測、場所碼必掃、健康碼必亮、大數據行程碼必示、核酸陰性證明必查)。
編輯| 語 文
攝影| 廖晨陽、黃大頭、minshawkwan、Path
設計| 語 文
制圖| 王朝陽
今日話題
Topic
你最喜歡武漢的哪座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