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呦一道道水”,高亢悠揚的信天遊,傾訴的是這裡濃濃的情懷;“咚咚咚......嘿”,狂風驟雨般的腰鼓,震響了這片廣袤遼闊的土地,這就是卧在中國版圖中心的黃土高原。
它處于我國地勢階梯的第二級上,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包括了山西、山西全境,以及甯夏、甘肅、青海、河南等省區的一部分,它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750餘千米,總面積超過了60餘萬平方千米。
黃土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太行山、呂梁山和六盤山為主的山脈,把黃土高原分成了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鄂爾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五大部分,蒼茫的黃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積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高原上大部分區域都覆蓋着厚厚的土層,呈現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粹的特殊自然景觀。
然而,這片空曠遼遠的土地所擁有的不僅僅是溝溝峁峁、曲曲折折的蒼黃,巍峨聳峙的北嶽恒山是它雄偉的東大門,“華夏之根”的西嶽華山是它挺拔的脊梁,“塞上江南”的萬頃良田哺育着這片廣闊的土地。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顯露着這裡的粗狂與豪爽,這片神奇的土地,猶如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刻畫出的一副色彩斑斓的瑰麗畫卷。
黃土高原最典型的地貌就是殘垣遍布、墚峁縱橫的黃土溝壑,關于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各種推想和猜測層出不窮,有學者認為黃土高原的大量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甯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的幹旱沙漠區。
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塵土,每當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礫落在附近聚成片片沙漠,更為細小的粉沙和黏土則紛紛向東南飛揚,到達了現在的黃土高原一帶,這些黃土顆粒以大約一萬年一米的速度逐漸堆積,曆經幾百萬年的漫漫時光,最終形成了今天這舉世無雙的黃土高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