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瓶裝飲料,外殼上均貼着印有産品基本信息和核心賣點的紙質或塑料标簽。
然而近些年,随着環保浪潮的興起,不少品牌開始對包裝去繁從簡,盡可能用最少的材料完成包裝事項。
更有甚者,直接嘗試起“無标簽”。用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證明,環保的盡頭是沒有包裝。
康師傅首款無标簽飲料上線近日,康師傅冰紅茶和康師傅無糖冰紅茶在康師傅飲品旗艦店,上線了主打低碳概念的無标簽PET瓶包裝。
區别于普通飲料瓶五顔六色的包裝設計,無标簽PET瓶包裝以“裸瓶”示人,外層并未添加任何搶眼标簽。
這也是康師傅推出的首個無标簽飲品系列。
目前,無标簽系列仍處于試水階段,涉及到的産品隻包括冰紅茶和無糖冰紅茶。後續會不會廣泛應用,估計還是要看市場反饋情況。
“非常不錯,我買别的。”
“山寨貨直呼妙啊,又可以省一筆開支。”
“生産标準都沒有,怎麼判斷價格與價值對不對等?”
以目前消費者反饋來看,康師傅給産品去标簽的行為引發了不小争議,持不支持态度的不在少數。
背後原因,從那些介于調侃和真心之間的“玩笑話”中便可窺見一二。
第一點:失去包裝這一鮮明特點後,消費者該如何鑒别真品與山寨?
“康師傅”和“康帥傅”這個梗大家已經笑了很多年。
玩笑之外,雖說兩者名字确實相似,但有标簽的時候,人們好歹可以憑借一雙慧眼,較為輕松地分辨真與假。
産品沒有标簽、沒有相關信息之後,用戶還能如什麼判斷?
關于這一點,康師傅應該也是有考慮到的,所以無标簽版冰紅茶并不單獨售賣,以箱為單位出售,相關産品信息都印在最外層紙箱上。
可線下大大小小無數個售賣點,康師傅該如何監控經銷商,确保産品不會被單賣?
第二點:失去包裝後,消費者該如何第一時間把握住産品的賣點?
不少人都覺得包裝最大作用在于能夠将顔值經濟優勢發揮到極緻,可實際上,包裝還有個更為基礎且核心的功能,就是傳遞産品賣點。
通常在标簽上,商家會将産品的主要賣點與亮點印在顯然位置,方便消費者選擇甄别。
沒有包裝之後,消費者又該怎麼将産品A與産品B區别開,怎麼确定價格更昂貴的産品A是否物有所值?
環保與商業除上述兩點外,品牌君覺得其實還有第三點,即消費者的損失厭惡心理。
損失厭惡,指的是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讨厭失去,是人之天性。
從有包裝到無包裝,部分消費者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包裝”商家“省了包裝費”,進而産生不滿情緒。
蘋果宣布将不再贈送配件的時候,消費者吐槽聲鋪天蓋地,也有這方面原因。
“我可以不需要,但你不能不送”這句話背後就是損失厭惡心理在作祟,人們讨厭“曾經擁有,而現在不再擁有”的感覺。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這是全人類的共識,不用過多探讨。
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織之一,更應主動積極承擔起保護賴以生存環境的責任,這也是共識。
隻不過在踐行環保策略的同時,品牌們或許還得結合市場環境與消費心理,細細斟酌一下具體舉措。
找到環保與商業間真正的平衡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