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外資企業前十強

外資企業前十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8:53:33

外資企業前十強?一個具體的案例是,外資企業對連續舉辦4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熱情不減今年第五屆進博會召開在即,已簽約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有270餘家,回頭率近90%,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外資企業前十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外資企業前十強(外資企業十年之變)1

外資企業前十強

一個具體的案例是,外資企業對連續舉辦4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熱情不減。今年第五屆進博會召開在即,已簽約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有270餘家,回頭率近90%。

“中國研發中心已成為公司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部分。”默克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史冬梅最近告訴記者,随着中國醫藥健康行業在過去十年的升級發展,默克公司的許多全球早期臨床開發項目都在中國區開展研發探索,這确保了中國成為默克全球新藥上市的第一梯隊國家。

像默克這樣,将中國視為最重要的生産基地、銷售市場、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不在少數。以外企“紮堆兒”的上海為例,截至2022年5月底,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到848家,外資研發中心512家。

在曆次全球産業鍊重塑的時候,跨國公司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它們把一條完整的産業鍊布局在全球不同區域,以期獲得最多收益。二三十年前,許多外企把生産線搬到中國,看中的是原料、人工等要素的成本優勢;如今,許多跨國公司又在中國設立輻射全球、策源創新的研發中心,研發了許多全球領先的技術或産品,所看中的是中國巨量的市場、豐富的技術和人才積累,以及對“世界工廠 世界市場 世界實驗室”的信心。

從工廠到實驗室

百年以上的跨國公司都有着基業長青的密碼。對于有着350多年曆史的默克而言,這份密碼或許就是其在全球配置資源、利用各國比較優勢的能力。1897年,默克就來到中國售賣化學試劑,之後在1933年開設第一家中國分公司,推廣其研發的藥物和化學産品。那時,中國還掙紮于貧困、疾病與戰争中。

改革開放以後,默克看到了新的“世界工廠”崛起的希望,在華建立了銷售網絡和制藥工廠,其在江蘇南通投資建設的制藥基地也在2017年開始投入使用。這是默克在歐洲以外最大的制藥基地,截至2022年默克已為之投入了2.17億歐元。據史冬梅介紹,這個制藥基地可以縮短默克的服務半徑,簡化供應鍊,離中國患者更近。

與此同時,這家跨國公司也越發倚重中國的研發實力。2009年,默克公司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一開始隻是将其定位為總部研發體系的支持角色。但在2015年中國實施藥品審評審批新政之後,生物醫藥領域的“中國速度”讓默克決定,持續推進中國區研發階段前移,将中國全面納入公司全球早期臨床開發項目。

如今,默克中國研發團隊在“北上廣”及成都等地擁有約200位科學家,負責轉化醫學、臨床開發與運營、注冊、數據科學、生物統計等工作,研發靶向抗腫瘤藥物、免疫和神經領域的創新藥物、輔助生殖技術方案,等等。

不同領域的領軍企業各有成功之道,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那就是不僅要在“世界工廠”制造,還要借力中國的研發力量創新。芯片巨頭高通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在深圳設立其全球首個創新中心;特斯拉在上海不僅建設了超級工廠,還設立了以整車開發為基礎的研發創新中心;施耐德電氣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建立了四大研發中心;法國工業軟件提供商達索公司幹脆将亞太總部從東京搬到上海;西門子将位于蘇州的西門子電氣産品中國總部升級為中國及東亞總部,覆蓋其在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業務;歐萊雅在華設立首家投資有限公司,把中國列為全球三大美妝科技中心之一……

研發投資的流動數據也能證明這個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從行業來看,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從來源地看,韓國、德國、日本、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别增長58.9%、30.3%、26.8%和17.2%(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in China for China

跨國公司的選擇絕非偶然。麥肯錫在一份題為《全球價值鍊中的風險、彈性和再平衡》的報告中指出:“更多的生産正在靠近主要的消費市場,而中國日益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将持續吸引全球跨國公司在中國深度布局。”

2020年7月,達能集團的開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揭牌,這個中心主要從事母乳、腸道健康、專業特殊營養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不謀而合的是,雀巢、恒天然等國際乳業巨頭也紛紛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或産品應用中心,進一步加碼中國的中高端奶粉、乳制品市場。

急速增長的市場,以及更加精細化、個性化、高端化的消費者需求,是吸引這些乳業巨頭的主要因素。2020年,中國乳制品總需求達到5431萬噸,同比增長8%。而随着奶粉新國标在近幾年的發布,高端奶粉更加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國信證券數據顯示,2014-2018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普通、高端、超高端年複合增速分别為5%、20.5%、39.5%(按零售價值計),預計到2023年,超高端奶粉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将占26.4%。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撰文指出,從空間布局來看,在華外資企業的戰略已經從in China for world(在中國為世界,強調中國“世界工廠”的作用)轉向了更多的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國為中國,強調中國生産更多面向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開始把中國市場業務作為主軸。這種新形勢,對于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開放合作、與國際接軌是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政策的特點。以醫藥研發領域為例: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允許境外未上市新藥經批準後在境内同步開展臨床試驗,且符合要求的實驗數據“可以在注冊申請時使用”。這給醫藥行業的研發格局帶來了深刻變化。2017年,中國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進一步加快了中國與全球同步研發的步伐,使中國患者可以及時獲益于全球藥物創新的最新成果。

“對于默克來說,這意味着巨大的創新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讓我們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信心倍增。”史冬梅表示,默克正在推進“中國主導”臨床模式轉型,并與本土創新藥企合作研發,進一步加快變革性的創新藥物在中國上市。

人才回流,開枝散葉

作為投資人,璞躍中國(Plug and Play China)中國管理合夥人趙晨最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外資企業重點關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前沿技術公司,甚至希望在中國開展一些項目投資。“很多我們外企的客戶也在中國設立他們自己的CVC(企業風險投資部)。”趙晨分析,外企到中國開展CVC投資最為看重的因素有兩個:“第一是市場,第二可能就是人才。”

巨量而持續的人才供給,是吸引外企加碼投入,并設立研發創新機構的關鍵因素。而頂尖的青年人才持續回流,則進一步堅定了外企在中國設立更多研發機構的信心。

全球化智庫(CCG)、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與領英中國(LinkedIn)聯合發布的報告《高校校友觀察:中外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1》指出,有七成以上的U10(十所“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在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正在逐步擺脫人才流失的情況,“出國留學-回國發展”的國際人才環流趨勢會更加明顯。

這些海歸人才往往會被跨國外企“盯上”,它們以頗為優厚的薪資待遇、寬松的研發環境,期待這些回流的海歸人才産出一系列技術創新。微軟于1998年設立于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便是一個案例。這是微軟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在與中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下,已有超過300項創新技術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誕生,并應用到了微軟産品中,包括Office辦公軟件、Windows操作系統、Bing搜索,等等。

随着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也從這家研究院走出,并且進入各個領域,有的創辦創業孵化機構,有的加入高校擔任教授,有的加入其他數字經濟企業施展拳腳。

今年9月,微軟宣布将圍繞人才吸納、園區擴建、教育投入以及本土生态四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并且在未來一年繼續擴大在華招聘,員工總數預計将突破1萬人。微軟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加速發展的中國機遇,微軟與各方深化合作,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技能的教育培訓,廣泛拓展人才發展前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見習記者 趙安琪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