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磁器口古鎮?來源:新華網“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古鎮·新顔——重慶磁器口變身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重慶磁器口古鎮?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新華網
“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丨古鎮·新顔——重慶磁器口變身記
新華社重慶7月23日電 題:古鎮·新顔——重慶磁器口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陶冶、何凡、侯偉利
千年古鎮如何在保有獨特曆史風貌的同時煥發新的生機?重慶磁器口的發展變化可供參考。
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鎮磁器口是重慶旅遊一張響亮的名片,但由于地處重慶中心城區,景區與周邊工廠、棚戶區、居民小區交雜在一起。随着人氣越來越旺,景區發展影響周邊居民生活、遊客旅遊體驗不佳等問題開始顯現。
近年來,磁器口所在的重慶沙坪壩區系統謀劃,綜合施策,決心下大力氣對磁器口片區進行整體提檔升級,将群衆“急難愁盼”問題逐一化解,讓“巴渝第一古鎮”重煥新生。
首先,針對磁器口古鎮核心區的保護和風貌提升,當地以“古鎮慢遊街、共生新社區”為目标,按照分類保護、綜合整治、最低介入的原則,先後進行了民居風格立面整治和地面景觀改造。其中,核心區片區整治房屋162棟。
在磁器口正街18号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陳天佑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長期漏雨,一次大的暴風雨直接把屋頂吹開了。“幸好有政府牽頭對危舊房進行修繕,如今房子不漏雨了,還增加了廁所和廚房,解決了期盼多年的實際生活問題。”陳天佑說。
磁器口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超告訴記者,磁器口古鎮雖然曆史悠久,但占地面積并不大,核心區面積僅23公頃,每到節假日遊客量日均超10萬人時,古鎮内便擠得滿滿當當,遊客體驗很不好,因此不僅要保護好核心區的曆史風貌,還必須擴展空間,滿足更多遊客的多元需求。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政府并不“大包大攬”,而是引入北京金融街集團投資18億元,通過市場手段對古鎮周邊棚戶區進行改造和建設,打造磁器口後街項目與古鎮核心區有機融合,成為景區提檔升級、擴容分流的主要區域。
“七一”前夕,磁器口後街項目一期順利開街,和老街以中低端餐飲業為主打不同,此次開放的磁器口後街,在餐飲上實現了提升。時尚輕食、特色茶飲、咖啡等業态可讓遊客放慢步伐,駐足品味。新引入的上海三聯書店、時光磁場數字媒體藝術館等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場所,更是得到了年輕遊客的青睐。
此外,針對通行不暢、停車不便、逢雨易澇等現實問題,沙坪壩區統籌水利、交通、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準,一體化建設嘉陵江磁井段防洪護岸工程和13.7公裡雙向四車道濱江大道,既消除了沿江洪災隐患,又打通了沿江交通大動脈。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不影響古鎮的風貌和視線通廊,濱江大道在途經古鎮時改為“鑽地”通過,雖然預算比以前增加不少,但卻留給遊客最美的江岸線和遊船碼頭。
吳超介紹說,近年來磁器口景區還先後建成綠化景觀及休閑廣場4.3萬平方米,修建生态步道15公裡,新增綠地面積40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2000餘個,配建和改造提升旅遊廁所25座,遊客綜合服務中心2個,加入自助語音講解、景區廣播系統,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遊客體驗度、滿意度。
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戶邑表示,磁器口片區的華麗“蝶變”,是基層黨委、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下一步還要繼續按照“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指引的方向,竭盡全力辦好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參與采寫:劉晶瑤、梁文雅、王如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