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做題家文化熱評?【新聞随筆】作者:李一陵(媒體評論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小鎮做題家文化熱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新聞随筆】
作者:李一陵(媒體評論員)
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有點火。這個詞指的是一群來自農村地區的貧寒學子,依靠題海戰術與學業高壓考進一流高校,但在大學期間乃至畢業後就變得泯然衆人,甚至面臨“畢業即失業”風險。
這個詞主要來源于網絡,是對那些畢業于“985”“211”大學,卻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子的描述。希望通過讨論如何“脫困”,以幫助他們實現“自救”。該話題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這個現象,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城鄉之間的教育差異——農村地區大多數學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題與高壓學習中度過的,城市學子則相對接觸了更多其他教育資源、培養了更多興趣愛好。這種教育差異,在目前社會中是很普遍的,而造成這種資源差異的原因之一,正是城鄉二元結構。從這個角度上說,通過教育改革、社會改革,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通道,打破限制階層流動的桎梏當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城鄉融合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話題,很容易讓人想到最近流傳頗廣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見的二本學校學生》。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師,入職14年,教過4000多名學生。他認為,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的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了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作者以班主任的身份,觀察了06級某班學生的命運,目睹了這個班級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生時代到完全步入社會的狀況。她得出的結論是:“整體上,對80後一代孩子而言,在房價平穩低廉、經濟上行的階段,他們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大都能擁有一份讓人踏實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業,實現讀書改變命運的古老承諾。”這個結論令人信服。
與那些多數畢業于一流高校的“小鎮做題家”相比,這些二本學校的年輕人整體所擁有的條件還不如他們,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也能擁有一份踏實的工作,并安穩地成家立業。“擅長做題的孩子”從較低的起點出發進入名校,本身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優秀者。但是,他們也因此背負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對自己的未來有更高的期望。這也是他們内心失衡、自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個人的發展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定,教育是擺脫父輩生活軌道最重要的途徑,但并不是所有限定都能被個體所突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事實。另外一個事實則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逃不出“庸常”二字。走出小鎮,頭頂光環,進入大城市,卻遭遇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差,這是難免的。但不必為此自怨自艾,甚至頹廢、悲觀。擺正心态,腳踏實地繼續努力,朝着目标前行,生活自然不會辜負這份努力。就像“擅長做題的孩子”中的很多人,雖然他們有歎息,但更會反思,并在梳理過往中尋找出路。他們深知,進入大學之後的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02日02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