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7月19日,93個中央部門在同一天“曬”出了2018年的決算“賬本”。
也就是說,93個中央部門去年花了那些錢,都在各自的網站上進行了公布。
“三公”經費不斷壓縮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中央各部門普遍實現了“三公”經費的壓減。
如:科技部2018年度财政撥款“三公”經費決算數較2018年初預算少支出664.14萬元;水利部2018年度财政撥款“三公”經費決算數為7048.26 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79.2%。
從财政部彙總數據來看,2018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财政撥款支出合計39.92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7.14億元。
這些年,在“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以及部門經費公開越來越透明的要求下,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不斷壓縮。
2017年,中央本級 “三公” 經費财政撥款支出43.6億元 (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安排的經費),比預算數減少17.87億元。
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财政撥款支出合計48.25億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安排的經費),比預算數減少14.85億元。
2015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财政撥款執行數為53.73億元,比年初預算少花了9.43億元。
2014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财政撥款執行數為65.66億元,比年初預算減少5.85億元。
總的來看,從2014年至今,中央本級的“三公”經費已下降了近40%。
省下來的錢去了哪裡
上圖看出,近三年每年都有10多億的“三公”經費節約下來。很多人會疑惑,省下來的錢,會怎麼處理?
所謂的“三公”經費,其實就是政府部門人員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産生的消費。
“三公”經費省下來,當然是個好消息。但如果從這些項目裡節約下來的錢,換個名目、換個馬甲,那肯定是不行的。
2015年,時任财政部長就回答過這個問題,當時的回答是“收回後用作總預算平衡”。
怎麼總預算平衡?當時的記者大概是不敢繼續問啊,其實,意思就是把節約出來的錢,支付在不夠花的地方。
但是,這樣講也很抽象,畢竟,不夠花錢的地方有很多啊。
今年5月的減稅降費座談會上,明确提出“把節省下的資金用于支持重點建設和民生改善。”
這樣的表述,就相對明确了,但什麼是重點建設?什麼又是民生改善?
今年兩會期間,曾發布《關于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報告列出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推進的70個工程項目。
包括: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城市群加快推進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規模部署;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等重點建設。
民生改善,就相對好理解了,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這些都包含在内。舉個最直觀的例子,遍布城鄉的各種公共健身設施,就是财政民生支出的一部分。
如果說中央部門節省的“三公”經費去向感受不明顯,那麼各省的感受就相對直觀。
201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浙江的人大代表曾回答了記者“節約下來的錢都上哪兒了?”的問題。
根據當時浙江的規定,節約資金全部作為“五水共治”的經費使用。“五水共治”,就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也就是全面整治環境,建設“綠山清水浙江”。
廣東省在今年初省兩會上表示,對于大幅壓減下來的預算安排,将根據2018年的績效評價結果,補助到義務教育、城鄉基本養老等關系到個人的民生項目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