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跟山過不去
文 | 星球研究所
本文曾于年初首發,現在對圖文升級後重新呈現
在所有的自然景觀中
人們總是偏愛山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座聳立于地表之上的高山
足以讓芸芸衆生仰望膜拜
而當一個地方的高山數量達到成千上萬
又将會是怎樣一番場景呢?
中國的西南部
便有這樣一處土地
它是山的世界、山的王國、山的N次方
一個“偏跟山過不去”的地方
就連名字也透露着“霸氣”
橫斷山
(橫斷山脈位置,制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
橫斷山脈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
其中98%為山地
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3500-5000米的高山
更是占到總面積的73%
貢嘎、梅裡、四姑娘山、玉龍雪山
雀兒山、格聶、央邁勇、雪寶頂
一衆名山,密集相擁
(橫斷山脈範圍及主要山峰分布,範圍依據李炳元《橫斷山脈範圍探讨》,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群山之間
還有無數炙手可熱的人間勝地
九寨溝、黃龍、泸沽湖、若爾蓋
香格裡拉、稻城亞丁、大理、麗江
一個賽一個聲名遠播
(橫斷山區主要景觀,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三條縱穿其中的公路
318國道、317國道、214國道
也因此一躍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景觀大道
它們在橫斷山脈的任意一處途經點
都有可能讓東部一個5A景區自愧不如
(橫斷山區景觀大道,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橫斷山脈
為何會聚集如此衆多的美景?
Ⅰ橫斷七脈6500萬年前
印度闆塊與亞歐闆塊猛烈碰撞
青藏高原劇烈擡升
并向東西兩端釋放壓力
在東端
它遭到揚子闆塊的頑強抵抗
短兵相接之處
大地互相擠壓、緊縮
形成大規模的褶皺與斷裂
(印度闆塊與亞歐闆塊碰撞示意圖,原視頻制作@Christopher Scotese,星球研究所有修訂)
▼
在700千米寬的範圍内
這些褶皺共有七列
包括伯舒拉嶺-高黎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
芒康山-雲嶺、沙魯裡山
大雪山、邛崃山、岷山
統稱橫斷七脈
七脈主脊線平均間距隻有約100千米
山連山、山接山
摩肩接踵、緊湊之極
(橫斷七脈,有人據此提出橫斷山脈應稱為橫斷山系,是衆多山脈的集合;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以居于七脈中央的沙魯裡山脈為例
它是橫斷七脈中最為寬大者
從空中放眼望去,幾乎全是山
有如一支密不透風的雪山大軍
著名的雀兒山、格聶山、海子山
以及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皆位列其中
(請将手機橫屏觀看,沙魯裡山脈中段群山,攝影師@姜曦)
▼
沙魯裡山脈以東的大雪山脈
許多山峰海拔都超過6000米
是橫斷七脈中海拔最高的一脈
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同時也是整個橫斷山脈的王者
(大雪山脈群峰,最高者為貢嘎,攝影師@李珩)
▼
随着海拔上升
高山上發育出巨大的冰川
在冰川不斷退化的今天
橫斷山脈地區的冰川數量仍多達1961條
總面積超過1300平方千米
相當于200多個西湖
包括著名的海螺溝冰川
(上述冰川數據源自第二次冰川編目;下圖為貢嘎山海螺溝冰川,對比左下方的纜車設施,可以看出冰川的巨大規模,攝影師@姜曦)
▼
明永冰川
(位于卡瓦格博;從山下的公路上觀看,明永冰川傾瀉而下,冰舌末端直抵森林,攝影師@高承)
▼
雀兒山的冰川則十分張揚
它面積超過80平方千米
行走其上有如極地穿越
(雀兒山冰川,注意左下方的登山隊伍,攝影師@張佰強)
▼
一道冰河切穿冰面
水流湍急、冰冷刺骨
令人難以跨越
(雀兒山的冰川,攝影師@高承)
▼
如此衆多的冰川
持續剝蝕山體
(冰川侵蝕作用示意,制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
再加上重力、風化等作用
群峰被塑造得愈發尖削峥嵘、引人矚目
(請将手機橫屏觀看,貢嘎群峰,最高者為貢嘎,拍攝于雅哈垭口,攝影師@張強)
▼
許多今天聲名赫赫的山峰就此成形
包括貢嘎
(貢嘎西南坡,攝影師@南卡)
▼
四姑娘山
(從成都遠觀四姑娘山幺妹峰,攝影師@嘉楠)
▼
梅裡雪山
(人們常稱的梅裡雪山,實際應為太子雪山,最高峰為卡瓦格博;攝影師@王源宗)
▼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攝影師@羅銘)
▼
央邁勇
(亞丁三神山之一,攝影師@姜曦)
▼
夏諾多吉
(亞丁三神山之一,攝影師@姜曦)
▼
就連那些不太知名的“配角”
也同樣精彩紛呈
例如太子十三峰之一的緬茨姆峰
(攝影師@崔永江)
▼
處于四姑娘山幺妹峰光環之下的婆缪峰
(攝影師@嚴磊)
▼
還有令人莞爾的兔兒山
(攝影師@仇夢晗)
▼
不僅山形出衆
橫斷山脈還借助冰川融水
形成了上千個高山湖泊
在中國各大山脈之中
這裡是觀賞雪山倒影的最佳地帶
例如四姑娘山的八角棚海子
(幺妹峰,拍攝于八角棚海子,攝影師@蘇鐵)
▼
貢嘎山的冷噶錯
(貢嘎,拍攝于冷噶錯,攝影師@伊倫迪爾)
▼
裡索海
(貢嘎,拍攝于裡索海,攝影師@南卡)
▼
在亞丁的波用錯
央邁勇倒映湖中,一塵不染
堪稱世界上最純淨的畫面
(當地人對波用錯的發音更接近于BoYu,山峰為央邁勇,攝影師@沈雲遙)
▼
尤其夏諾多吉、央邁勇、仙乃日
三神山同框出鏡,令人如癡如醉
(請将手機橫屏觀看,從左至右依次是夏諾多吉、央邁勇、仙乃日,攝影師@沈雲遙)
▼
Ⅱ橫斷六江
數不盡的高聳雪峰
為另一種洪荒之力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即“水”
從印度洋來的西南季風
與從太平洋來的東亞季風被橫斷山脈攔截
高山之中雲霧蒸騰
(牛背山,以雲海著稱,攝影師@高承)
▼
大地之上降水增加
(紅原大草原的積雨雲,攝影師@樊哲)
▼
加之上遊來水、地下水等共同作用
橫斷山脈的北部形成了大面積的沼澤
即著名的若爾蓋濕地
(請将手機橫屏觀看,若爾蓋,攝影師@姜曦)
▼
在碳酸鹽岩衆多的山地
流水将岩石中的鈣質溶解
不斷在沿途沉積,形成鈣華
鈣華層層堆疊有如梯田
于是,雲南香格裡拉的白水台誕生了
(香格裡拉白水台,攝影師@羅銘)
▼
更為出衆的則是黃龍、九寨溝
鈣華景觀遍布數條溝谷
其聲名遠播,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黃龍,攝影師@李珩)
▼
根據生長在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的不同
鈣華會呈現出不同的顔色
搭配上周圍植物的缤紛色彩
可以幻化出一個極為絢爛的世界
(九寨溝五花海,攝影師@曾勇前)
▼
山間斷陷的盆地也被流水充盈
一個面積約50平方千米的湖泊
泸沽湖
呈現在世人面前
它最大水深超過100米
同時也是中國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
(泸沽湖,攝影師@阿杜)
▼
與此同時
更大量級的流水
沿着橫斷七脈之間的谷地流淌
逐漸形成了六條大江
包括怒江、瀾滄江、金沙江
以及雅砻江(砻音lóng)、大渡河、岷江
我們将其統稱為橫斷六江
(橫斷六江,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其中怒江穿行于
伯舒拉嶺-高黎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之間
從西藏察隅縣的察瓦龍
到雲南怒江傈僳族(音lìsù)自治州首府六庫
約300千米的河道
被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夾峙
谷底與山巅高差可達2000-3000米
是為怒江大峽谷
(怒江丙中洛段,攝影師@張伊華)
▼
峽谷内河床寬度最窄處僅數十米
洶湧的江水怒吼咆哮而過、聲震山谷
怒江也因此得名
(怒江大峽谷,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
▼
論高差
與怒江間隔他念他翁山-怒山的瀾滄江
有過之而無不及
雲南德欽縣境内的瀾滄江大峽谷
江面海拔約2000米
右岸紮拉雀尼峰海拔5460米
左岸雲南第一高峰卡瓦格博更是高達6740米
峽谷最大高差超過4700米
相當于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的近6倍
(瀾滄江,攝影師@李曉棠)
▼
兩岸山高谷深、岩石壁立
仿佛随時都會跌落進湍急的江水之中
(瀾滄江大峽谷,攝影師@胡澍)
▼
橫斷山脈南北走向的山勢
迫使河流隻能沿着山體向南流淌
最終流出國境
怒江成為緬甸的重要河流
瀾滄江則發展為東南亞的母親河湄公河
橫斷六江中的兩個已經就範
另外四個仍會“聽天由命”嗎?
若真如此
中國的江河格局将發生重大改變
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也不會是今天這般的規模
扭轉乾坤的重擔落到了
橫斷六江中水量最大的金沙江身上
(金沙江,攝影師@商睿)
▼
金沙江自進入橫斷山區後也被山脈“挾持”
它與怒江、瀾滄江平行南流
中間相隔兩條山脈
最窄處三江兩山僅約70千米
這便是著名的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位置,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1.7萬年前
雲南麗江石鼓鎮附近的山體被古長江切穿
金沙江就此擺脫了橫斷山脈的控制調頭北上
并形成了一個Ω形的奇特轉彎
是為長江第一彎
(上述理論在學界稱為“襲奪說”,目前尚存在争議;下圖為長江第一彎,攝影師@崔永江)
▼
之後的金沙江聲勢更加雄壯
它無懼各種巨石的阻擋
沖過12千米長的虎跳峽
洶湧澎湃,聲回數裡
(虎跳峽,攝影師@阿杜)
▼
沿途還接納橫斷六江的另外三條
雅砻江
(甘孜縣城外的雅砻江,攝影師@姜曦)
▼
以及岷江、大渡河
(岷江與大渡河彙合後仍稱岷江,之後再彙入長江;下圖為大渡河泸定段,318川藏線沿河而行,山上的鄉村公路曲折形成一隻人手,攝影師@曹鐵)
▼
最終
橫斷山脈地區七脈六江的格局正式形成
(七脈六江,制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Ⅲ橫斷東西
七脈六江,高山深谷平行相間
這是地球上最壯觀、最密集的高山峽谷區
(雅砻江八衣絨鄉段,攝影師@7556米)
▼
南北走向的高山、洶湧難渡的江河
形成了天然的阻隔
橫斷東西交通
(金沙江奔子欄月亮灣,攝影師@崔永江)
▼
1863年
太平天國将領石達開
欲渡過大渡河進入橫斷山脈
卻因河水暴漲,全軍覆沒
1935年
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并奪取泸定橋
之後曆經數月翻越二郎山、夾金山
穿過紅原、若爾蓋的沼澤濕地
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才得以走出橫斷山脈
(大渡河安順場,石達開與紅軍曾分别在此渡河,攝影師@姜曦)
▼
不過
交通的阻礙也使得這裡保留了相對原始的生态
這裡是世界上垂直自然帶最豐富的地區
從山地森林到高山灌叢
再到亞冰雪帶的高寒荒漠
(白馬雪山,攝影師@姚璐)
▼
雲杉林、鐵杉林、冷杉林、柏木林
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各得其所
(仙乃日與亞丁村的植被,攝影師@毛峰)
▼
動物種類的豐富更加引人矚目
1869年法國傳教士譚衛道
在橫斷山脈發現了大熊貓
這種“呆萌”的生物迅速引發了世界的好奇
近代大批動物學家、捕獵者專門為此來到中國
這種好奇直到今天依然高漲不消
(大熊貓,攝影師@喜之狼)
▼
1890年
西方人在橫斷山脈捕獲了滇金絲猴
它們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
是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滇金絲猴,攝影師@丁寬亮)
▼
新的物種仍不斷被發現
2017年中國科學家确認橫斷山脈再次發現新物種
天行長臂猿
它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國内的種群數量不足200隻
(天行長臂猿,攝影師@謝建國)
▼
其他各種種類的動物也同樣精彩
例如小熊貓
(小熊貓,攝影師@李雪松)
▼
白唇鹿
(白唇鹿,拍攝于道孚縣,攝影師@張強)
▼
岩羊
(稻城亞丁的岩羊,攝影師@鄒滔)
▼
藏狐
(拍攝于瀾滄江流域,小藏狐們正在洞外嬉戲玩耍,等待着母親覓食歸來,攝影師@鄒滔)
▼
黃鼬
(黃鼬,拍攝于貢嘎山下的子梅村,攝影師@鄒滔)
▼
另一方面
橫斷山脈橫斷了東西
卻也同時開啟了南北溝通的孔道
6000年前
黃河流域的一支古人
沿着溫暖濕潤的橫斷山脈河谷不斷南遷
在之後的演化中慢慢形成了
包括藏族、彜族在内的多個族群聚居區
社會學家費孝通将它稱為藏彜走廊
雪山之下
藏族建立起寺院
(雅拉神山與塔公寺,攝影師@羅銘)
▼
僧人們早出晚歸地修行
排成望不到首尾的長隊
(亞青寺修行的喇嘛,攝影師@商睿)
▼
并用堅固的碉樓
保衛家園
(甲居藏寨碉樓,攝影師@張強)
▼
蒼山下的白族
營建出精緻的城市
用高聳的佛塔祈求福報
(大理崇聖寺三塔及蒼山,攝影師@阿杜)
▼
納西族遙望着玉龍雪山
築造起宏大的土司衙署
(麗江木府與玉龍雪山,攝影師@文軍)
▼
弱小的獨龍族為防止外族搶掠
興起女性紋面之風,留存至今
(下圖可能會引發不适;紋面原因有多種,為防止外族搶人隻是其中之一;攝影師@沈雲遙)
▼
群山密布、江河縱橫
物種豐富、民族多樣
這便是橫斷山脈
Ⅳ曆史記錄然則
自然與人文景觀如此密集的橫斷山脈
也是我們最晚認知的大型山脈
直到1900-1901年
清末地理學家鄒代鈞
才在一份地理講義中首次提到它的名字
(語出自《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京師大學堂為北京大學前身)
▼
“阿爾泰山系與希馬剌亞山系間之高原······有大沙積石山,迤南為岷山,為雪嶺,為雲嶺,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脈,是謂橫斷山脈”
2015年3月
60多位戶外攝影師
組成20餘個探索小組
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橫斷區域實地踏勘
項目名為“大橫斷”
一系列地理發現在踏勘中不斷産生
包括阿色丹霞
(阿色丹霞,位于四川甘孜州白玉縣,拍攝于2015年10月,發現者@稅曉潔)
▼
怒江古米大峽谷
(怒江古米大峽谷,拍攝于2016年11月,發現者@曾建華/王煥友)
▼
不僅如此
大橫斷項目還提議并踏勘了
“中國首條長距離國家步道”
橫斷天路
(橫斷天路項目視頻)
▼
由衷地
感謝那些情懷不滅之人
感謝那些勇敢探路之人
感謝那些“偏跟山過不去”的人
讓我們有機會
重新認識橫斷山
(玉龍雪山,攝影師@宮小劍)
▼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包括:李炳元《橫斷山區地貌區劃》《橫斷山脈範圍探讨》、張立漢《中國山河全書》、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橫斷山區自然地理》、呂儒仁等《青藏高原地表過程與地質構造基礎》、石碩《藏彜走廊:文明起源與民族源流》
今日話題:你喜歡我們的哪一張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