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俄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俄國農村中農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嚴重障礙,因此,農奴制的改革問題便被提上了日程,成了當時社會最關注的迫切問題。
屠格涅夫出身于奧度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母親就是一位殘暴的農奴主。他自幼目睹地主階級的兇殘專橫,早就産生了對農民悲慘處境的深切同情。上大學後,又受到了進步思想的熏陶,下定決心要與農奴制度作不倦的鬥争。1843年他結識了著名批評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響下,他更堅定了與農奴制作鬥争的決心
《獵人筆記》是19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問世的。這時正是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革命向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時期,是俄國社會生活處在大轉變的曆史時期。這一時期,俄國專制制度腐朽的本質更加暴露出來了,農奴制度的危機更加加深了。
内容介紹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随筆集。最初發表的為21個短篇小故事;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一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2篇——《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産生了很大影響。
1847年~1851年,屠格涅夫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裡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将其拘捕、放逐。
屠格涅夫
作者以一個獵人行獵的路線為線索,帶我們走遍俄國大大小小的村莊,看遍俄國美好的自然景觀,也聽說了許多或令人悲傷,或令人快樂,或極其有趣,或引人深思的故事。而除去這些趣聞美景,你還将看到農奴主們冷酷虛僞的嘴臉,也會看到農民身上我們從未見過的智慧和樂觀。你會認識許多不同身份的人們,無論是地主、貴族,還是農奴、家仆,亦或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會讓你對那個時代的俄國,有一個全面、新奇的認識。
名句精選
1、你無論怎樣喂狼,它的心總是向着樹林的。
2、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他們度過了冬天,在春天容易離别,告别過去,在春天,幸福的人也容易被吸引到遠方去,抑如永恒的長度,美好未來的力度,将有限的生命拉長、變寬,使其更具深度,延續到更遙遠的地方——未來。
3、一切不幸都是可以忍受的,天底下沒有過不了的坎。
4、夕陽下去了,可林子裡還是亮堂的;空氣清潔而明澈;鳥兒在饒舌地啁啾着;嫩草閃着綠寶石般的歡快亮澤……您就等着好了。林子裡漸漸昏暗下來;晚霞的紅光緩緩地滑過樹根和樹幹,越升越高,從幾乎光*的樹枝移向發愣的、沉沉欲睡的樹梢頭……接着樹梢也暗下來了;紅通通的天空漸漸地變藍了。林子的氣息也漸漸濃烈起來,微微地散發着暖洋洋的潮氣;吹進來的風一到您近旁便停住了。鳥兒們就要入睡——不是一下全都睡去,而是分批分類地睡去:最先安靜下來的是燕雀,過一會兒是知更鳥,接着是鵝白鳥。林子裡越來越黑了。樹木連成了黑壓壓的一片;藍藍的天上羞答答地出現了第一批星辰。各種鳥兒全都進入了夢鄉。惟有赤尾鳥和小啄木鳥仍在困倦地啼喊……
譯者介紹
張耳,北京大學俄語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做編譯工作。主要譯作: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托爾斯泰的《黑暗的勢力》,謝德林的《戈洛夫廖夫老爺們》
《獵人筆記》是統編版語文九年級名著必讀篇目,也是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考點之一。每一部經典名著都是很好的教科書,木頭馬出版的親近經典系列叢書,由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擔任總顧問,朱永新、聶震甯做總主編,圖書質量有保證,精細鎖線,内頁采用高端紙質,精品呈現,追求閱讀完美體驗。
▍來源:網絡。
▍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