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02:19:14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1

2011年,郭黛姮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查閱圓明園檔案

我國著名建築史學家、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郭黛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日18:5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郭黛姮先生,1936年生,北京人,畢業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師從梁思成教授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完成學術專著十餘部,并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多項。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建築創作大獎。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圓明園的原貌,了解圓明園無與倫比的價值,郭先生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2020年,幾經郭先生反複調整、動版後,《重拾瑰寶圓明園》終于出版了。她的認真、執着和對學術、對建築、對圓明園的熱愛深深的打動了我。

如今,郭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唯有哀思悼念,先生千古。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2

郭黛姮跟随梁思成先生去趙州橋考察

書院書樓

選自《重拾瑰寶圓明園》

圓明園中不僅有一處處書院、藏書樓,還有多處書屋,有的特别标明為皇帝讀書之所,有的雖在字面上沒有提及讀書之意,如“洞天深處”,實際上卻是皇子專門讀書和居住的地方。乾隆帝說,洞天深處稍南的“前垂天贶”,是他同兄弟們的“舊時讀書舍”。其中有孔子的神龛,龛兩側寫有一副對聯:“道統集成歸智德;聖功養正仰微言。”意思是,想治理好國家,必須學好儒家的道統,這樣才能有智慧。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些匾額名字似乎與讀書無關,皇帝也常會在那裡研習經史。如九洲清晏景區,本為帝後寝宮,乾隆帝的題詠卻說,“旰食宵衣,左圖右書”,表明自己或其父其子要實現九洲清晏的志向,離不開書史。乾隆帝在詠天然圖畫景區的詩中說:“徵歌命舞非吾事,案頭書史閑披對。”即使有空閑的時間,也絕不聽歌觀舞,而是披對書史。實際如何,姑且不論,但乾隆帝确實表現出了對内聖外王的追求。

清朝帝王非常注意對皇子的教育,“皇子六齡即入上書房讀書……定制卯入申出,攻五經、史、漢、策問、詩賦之學,禁習時藝,蹈舉業弇陋之習。日課詩賦,雖窮寒盛暑不辍,皆重笃實之學……圓明園書房在勤政殿東,屋凡三進,地宇幽邃,有純皇帝禦書‘先天不違’‘中天立吉’‘後天不老’三匾額,時呼為‘三天’雲。”乾隆帝自稱:“予自六齡入學堂,讀易、書、詩三經。”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3

皇子讀書處複原圖

也正因此,在圓明園的各個景區,除了直接稱為書院的景區,其他數十處“齋館”也有若幹是以讀書為題命名的。例如冠以書屋之名的有九洲清晏的長春書屋,镂月開雲的養素書屋,濂溪樂處的味真書屋,北遠山村的湛虛書屋,接秀山房的怡然書屋,藻園的夕佳書屋、貯清書屋,獅子林的探真書屋、四藏書屋,法慧寺的靜娛書屋,如園的含芳書屋,茜園的韻泉書屋,以及養正書屋、解愠書屋、寫琴書屋、夕春書屋、陶嘉書屋、卧遊書室、愛山書屋、四宜書屋、溪岚書屋等。另外還有含經堂的味腴書室,武陵春色的品詩堂,四宜書屋的葄經館(按:葄,音祚, 藉也。“葄經”者,指經書遍布,連休息 時都以經書作枕)、茹古堂、開益軒、虛明室、怡情書史等。這些場所皆為讀書之處。讀書可以使人“茹古涵今”,可以 “探真”“養正”“得趣”。通曉古今思想,不是為了附庸風雅,而是要掌握古今帝王治世經驗。“茹古非關希博雅,古來治亂 在遺篇。”乾隆帝說,他在禦園中設有這樣多的書屋,是因為他“平生喜讀書, 處處有書屋”。“來如讀畫領神韻,坐則翻書晤古人”。對乾隆帝來說,“讀書”是一種生活樂趣。

讀書、親賢在皇帝看來,是重要的政治生活,二者常常融為一體。皇帝通過與儒臣一起讀書來培育賢良。在詠“彙芳書院”中,乾隆帝直道:“菁莪械樸育賢意,佐我休明被萬方。”用周文王“能官人” 的典故,表示自己招賢親賢,要用賢人一起治天下的心願。彙芳的“芳”,便是賢良之意。乾隆帝正是通過親近賢良儒臣,以他們為師為友,而得以體道、正心、明性;也由此而正天下之人心。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4

彙芳書院南面入口複原圖

學的最高境界和目标是體道、悟道,作為聖王,便是“接夫道統之傳”。而道原于天,出于自然,所以要“體道”“接道”,須得從自然中直接感悟。這也是為學之不可或缺的途徑。圓明園是精心構築的宮苑,但又極力“法自然”,從多方面呈現自然的本色與本性。這不僅是為了觀賞和怡情悅性,更重要的是幫助皇帝借此體悟天機妙道。

“願為君子儒,不作逍遙遊。”是乾隆帝詠《洞天深處》詩作中的兩句,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要作一個内聖外王的皇帝。他說:“治天下者,以德不以力。故德勝者王,德衰者滅。”圓明園作為皇帝的“遊豫”之地,自然應有多處供觀賞的美景勝地,但乾隆帝對這些景點的欣賞 不是抒繪景物本身,也少抒發個人兒女情懷,他總是引經述典,自覺規範德行,檢讨功過。《論語 · 雍也》中說:“女(汝) 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君子儒努力修身進德,有濟天下的胸懷。小人儒雖為儒者,滿腹經綸,但不過是為求一己之私利。乾隆帝不但以君子儒的标準要求自己,而且告誡他的子孫不作逍遙遊,要做一代明君聖王。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5

郭黛姮與學生們在一起

學人的樸素與堅持

文 | 溫淳

因緣際會,我成了《重拾瑰寶圓明園》的責編,于是有了一段與郭黛姮先生接觸的經曆。

那是2021年年初,經社裡老編輯的推薦,我聯系到郭先生,和她讨論這本書的編輯出版。因為雨果說過,圓明園是人類曆史上一處消失的奇迹,我便建議将書名定為“圓明園:一處消失的奇迹”,郭先生堅決不同意,她認為我不該追求流行的說法,而忽視事實。事實上,圓明園的若幹遺迹還在,山水在,西洋樓在,正覺寺也在,說“消失”不準确。後來,我們将書名定為《重拾瑰寶圓明園》,既能點名題意,又大氣莊重。在郭先生心裡,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設計的一次超越式的表達,園内的山水與建築,是帝王的追求與造園師的努力的結合,它展現了古代中國的哲學、審美、倫理等方面的期待和認可。

後來,我将排版好的稿子寄給她。郭先生雖然年歲高,仍然仔細地校對的稿子,補充相關的材料。不到兩周,就将稿子返回。郭先生堅持要求圖文相對,所以排版同事調版的時候,反複調整,前後大約動了近十五六次版。直到2022年初,這本書才姗姗付梓。社裡對圖書的周轉有要求,這本書的起印數定的不高,我便和郭先生解釋。對于印量,郭先生卻不執着,隻說,你們安排就好。

參考上千張古代圖紙,結合考古發覺和史記材料、再加上作者的獨特觀察整合,這本書可算是郭先生和她的團隊幾十年的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現。書出版之後,我們聯系郭先生,希望做一些簽名蓋章的特别版本,或者講座推廣,都被婉拒,後來做圖書宣傳,郭先生不稱其功,隻讓我們多介紹圓明園的價值。

經過十幾年的工作,郭先生和她的團隊已經複原了圓明園60%的山水與建築。事實上,我們熟悉的遊覽景點基本都有涉及,網上也有複原的圓明園視頻展示,人們可以遙見圓明園的壯觀。網上有一些聲音提議重建圓明園,我也和郭先生聊過這個想法。但她非常清醒,不贊同重建。技術可以複原圓明園,但遺址要保存。她的理由有三個:首先,圓明園周圍的地貌已經變化。海澱從前的水源多,造景引水都是依據地貌而來,現在地下水位線已經不足以支撐山水的設計。第二,雖然複原了60%的山水建築,還有很多資料已經徹底消失,隻能留白。此外,圓明園曆經幾代皇帝修建,幾百年來建築也有别,複原哪一朝代的建築也無法确定。第三點最關鍵,保存圓明園的遺址,讓後人哀思與銘記。這一處荒廢之地,曾經的輝煌與傷痛,都是說不完的。現在的人,如果因為技術的成就,忘了當時如何走向被焚燒的慘狀,就會将技術變成一場表演,從而失去與曆史的連接。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後人,隻有親臨遺址,才能切身體悟曆史中最沉重的一面。

郭先生一頭銀發,帶一副眼鏡,清瘦有神氣,雖至耄耋,仍在科研中前行。我相信,圓明園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而她的名字也将留在圓明園研究的曆史中。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6

圓明園 3D複原動圖

1873年 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拍攝

圓明園海晏堂的銅版畫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7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8

郭黛姮 | 重拾瑰寶圓明園 | 人民文學出版社

郭教授人生的痛苦都源于認知(紀念郭黛姮先生)9

稿件初審:周 貝

稿件複審:王 薇

稿件終審:王秋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