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觀星台主要内容

觀星台主要内容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5 07:17:09

夜觀繁星,是一件浪漫的事。沙漠、雪山、草原都是觀星愛好者們的首選。

然而,往前追溯千年,古時的文人墨客心中也有一個推崇備至的觀星聖地,那就是——位于登封告成鎮的觀星台。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1

2019年5月8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火種也将在觀星台點燃。

這裡到底有着怎樣的奇特之處?

我們請到了多年研究觀星台曆史、曾起草觀星台申遺文件的登封史志辦主任呂紅軍,為我們揭開觀星台的神秘面紗。

今天推出第一篇《立竿見影的來曆》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2

3000年前,周武王滅商之後,一個中國曆史上統治時期最長的朝代周朝就此建立。對于一個穩固的王朝來說,政治和軍事問題最為重要。

當時,中原地區分為華夏部落和東夷部落,他們認為周人是西戎部落。一個小小的西戎部落怎能統治泱泱華夏?當時的人們認為這不合規矩。所以周朝就在“天地之中”嵩山,舉行了一場祭天大典,宣告他們源自華夏(漢)民族,确保能夠名正言順的治理國家。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3

這在西周初期著名的青銅器天亡簋上都有記載。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4

周人的都城鎬京(陝西寶雞附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行軍打仗基本靠步行。别看現在坐着高鐵兩個小時就能到,當時卻要步行一個月之久。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發生戰亂,局面可能難以迅速控制,容易贻誤戰機。何況當時殷商王朝的舊部還在中原一帶頻繁活動,意圖挑起戰争。

遷都刻不容緩。

但這裡面學問可大了。将都城定在何處?如何說服鎬京的群臣遷都?

很快,一種“定天寶、倚天室”的說法廣為流傳,認為國都要建立在天室山附近,也就是如今的太室山。此外,當時的宇宙觀是“天圓地方”,我們腳踩的大地是一個邊長為三萬米的正方形。在古人心中,在大地中心建都必然最為穩固。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5

在沒有衛星地圖的周朝,如何尋找這一中心點呢?我們的主人公——赫赫有名的周公姬旦,在天文地理上頗有建樹。

他想到了“立竿見影”的方法。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6

人們研究天文的起源很早,在長期的生産鬥争和生活經驗裡已經注意到日影的長短和寒暑變化有關,為了準确地測量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化,就産生了立竿見影的方法。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7

△周公測景(影)台

中國最早的天文觀測儀器是叫“圭表”,而最早裝置圭表的觀測台是西周初年在陽城建立的周公測景(影)台。

圭表測影

“圭”就是放在地面上的土堆,“表”就是直立于圭的杆子,太陽光照射在“表”上,便在“圭”上成影。

到了周代,使用圭表有了規範,杆子(表)規定為八尺長。

據說周公測量時,先是用土堆起台子,然後又用同一長度5根木杆,分别立在五個觀測站,木杆的長度就是人身的平均高度(八尺)。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8

用圭表測量太陽照射在竹竿上的影長,可以判斷季節的變化,也能用于丈量土地。後來“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也是周公用這個法子确定的。

同一日子内,南北兩地的日影長短倘使差一寸,它們的距離就相差一千裡,所謂“影差一寸,地差一尺”。周公認為,邊長為三萬米的正方形,水平線上最偏僻地方的影長應是三尺,地中的影長則為一尺五寸。通過這種方式,周公找到了“地心”陽城,也就是今天的登封告成鎮。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9

《周禮》中載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的記載,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河南省登封市告成村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台影長,剛好是一尺五寸。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10

不過,考慮到陽城多丘陵、少大河,周朝最終選擇在太室山下的洛陽定都。

“中國”二字的由來

呂紅軍說,“中國”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周朝。1963年,寶雞發現了一個周朝青銅器何尊。上面記載着,“宅茲中國,自茲乂民”,意思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在古代,“國”的本意指城、邦,并非國家;“中國”原意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也就是說,中國就是“天地之中”國家的簡稱。

這或許也是河南人愛說中的原因吧~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11

定都之後,周朝開始發展經濟。在農耕文明時代,農業發展離不了天文知識的指導,曆法應運而生。而位于“天地之中”的觀星台無疑是制定曆法最好的位置。

周公是如何利用“立竿見影”的方法制定出太陽曆法和二十四節氣的雛形呢?我們下期見~

策劃:葛向陽 張紅雨

記者:王妍斐

編輯:弓雪

統籌:劉芳 趙克

講述人:呂紅軍

觀星台主要内容(立竿見影的來曆)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