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複複的疫情,讓平靜的生活再次泛起波瀾,開學延期,“神獸”居家學習。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作為家長的你們,既是孩子學習的陪伴者,健康生活的榜樣者,電子産品使用的商定者,又是親子關系的維護者,孩子心理健康的護航者……如何才能演繹好衆多角色?請查收這份“親子相伴‘心’”攻略”!
Q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助力?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需要“儀式感”,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獨立、有序的學習空間,将休閑娛樂的物品收納存放,隻放與學習相關物品,減少電視等聲音幹擾,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
督促規律生活作息。網課期間,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時期,需要督促孩子參照學校的作息時間,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準時上課作業,有規律地學習生活,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助提高學習效率。
尊重孩子學習自主權。“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做父母的不能過度陪伴,甚至完全替代孩子。即便是低齡段的孩子也要多鼓勵孩子自我管理,允許孩子有一定的獨處空間,掌握邊界,不時時刻刻盯着孩子,不過分噓寒問暖,避免過度幹涉或過度陪讀。
鼓勵孩子參與學習交流。遇到問題,鼓勵孩子通過網絡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或通過網絡查找相關信息解決問題。鼓勵孩子主動與班裡的夥伴互幫互助、共同監督,分享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收獲。同時,家長要每天要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了解孩子的情緒體驗,給予積極回應和及時關護。
Q居家在線學習,如何幫助孩子規範使用電子産品?
減少“電子依賴”從自身做起。父母和家人要做好表率,除了必要的工作處理和接打電話外,其餘時間不宜過多使用手機等電子産品。
商定彼此認可的電子産品使用協議。結合在線學習的課表,與孩子約定電子産品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時間。但注意盡量避免讓使用電子産品成為獎勵手段。
閑暇時間安排其他活動替代電子産品。在閑暇時間和孩子一起參與益智類、體能類活動,既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從電子産品上轉移過來,也能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交流。
Q在線學習期間,家長如何做到“不焦慮”?
覺察情緒,接納自身的焦慮。居家防疫,家長需要權衡工作和家庭,看到孩子不夠專注,擔心學習質量;朝夕相處,忙忙碌碌,難免發生“碰撞”;自己工作方式、孩子學習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帶來不确定......家長要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情緒,澄清應對變化的正常情緒反應,接納自己的焦慮。
放平心态,适當降低學習期待。孩子在線學習需要适應的過程,也面臨克服疲态的挑戰。面對孩子上網課分心、缺乏自律性的問題,家長要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多一些正向的鼓勵。同時,家長還應認識到在線學習的确無法達到線下現場學習的效果,因此可适當降低對孩子的學習要求。複課後,學校和老師會及時診斷居家學習效果,确定線下教學起點,家長們無需過份擔心孩子的學習質量。隻要孩子有積極的學習态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有長遠的質量。
放遠目光,聚焦孩子整體發展。成長是一生的事,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暫時的落後并不不代表他未來就沒有成就。要發現孩子的長處,欣賞孩子的優點,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缺點不放。别忘了我們自己曾經也是孩子。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曆,你會理解孩子的行為和表現,放下自己不必要的擔憂。
Q疫情期間失眠,該如何自我調整?
建立規律作息,保持勞逸結合。居家期間,有部分家長會出現夜間入睡困難的情況。建議白天困倦時不要倒床就睡,嘗試給自己找點娛樂或家務,堅持到晚上上床時間才睡。你還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律的作息,相互監督執行;如有使用咖啡、茶等提神的習慣,盡量上午使用,下午四點以後避免食用。同時加強運動,注重勞逸結合,注重消除困意,增加深度睡眠。
創造睡眠環境,調整良好心态。卧室環境應安靜、舒适,光線、溫度适宜,确保卧室有足夠厚的窗簾遮擋室外的光線,放松自己,安心入睡。如果發現孩子也有失眠情況,要安慰孩子,讓孩子懂得睡不着很常見,不要覺得氣餒;如果卧床20分鐘不能入睡,可以帶孩子離開卧室,到客廳裡面做一些放松訓練。
Q居家朝夕相處,如何避免與孩子發生沖突?
關系良好看優點。珍惜這段難得的親子時光,通過心平氣和的交流、積極肯定的語言、和善堅定的态度,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多與孩子溝通,如讨論時政要聞、生活中的趣事、學習中的感悟等。多發掘孩子的優點,看見他們的進步。
調整期待多接納。自律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網課初期,可能會出現各種“故障”,孩子适應線上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多包容,多幫助。家長需要調整期待,接納孩子出現的各種狀況,也接納自己和孩子因此出現的“小情緒”,給彼此改進的時間。
冷靜隔離避沖突。盡量避免跟孩子發生沖突,當覺察到自己有不良情緒時,家長可立即做物理環境上的自我隔離,比如單獨回房待一會,做做深呼吸或者跟朋友吐槽。等情緒穩定後再去和孩子溝通解決問題。切忌圖一時的“口快”,更激發孩子的對抗情緒。
Q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制定計劃,設置親子時間。為家庭制定一份包含工作、親子互動、學習的時間表,家庭成員嚴格執行,既讓孩子明白父母工作的重要性,也預留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和玩耍。父母在執行時間表方面要做好榜樣,到了約定的時間,放下工作,全身心陪伴孩子。學前的孩子每天可以早晚擁抱5分鐘,小學的孩子可以和他們每天愉快交流10分鐘,初中學段以上的孩子可以每天傾聽孩子15分鐘。
就事論事,表達感受。和孩子溝通時應盡量使用肯定句,不用否定句;少問“為什麼”,多問“什麼”;把情緒與行為分開說。尤其在面對孩子問題時,應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先描述孩子的行為,再說出你的感受,最後表達你的希望或需求。如“媽媽看到你今天一節課20分鐘出來倒了兩次水,上了一次廁所”(描述行為)“媽媽有點擔心你跟不上學習進度。”(說出感受)“媽媽希望你可以将喝水和上廁所的時間調整在課間,如果确實有困難,你可以跟老師和媽媽商量,我們一起解決。”(表達你的需求)。嘗試這樣的溝通模式,不僅能有效達到溝通效果,長期使用有助于改善家庭關系。
理性溝通,做到五原則。在家庭親子溝通中,你是否做到了“先對孩子表示理解和肯定,再提出不同意見”,“就事論事,分析利弊,不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一次解決一件事,不擴展聯想,不翻孩子舊賬”,“先解決孩子情緒,再解決事情”,“确保孩子理解了你的意思”?守住這五條原則,親子溝通必然順暢。
陪伴是最貼心的教育,是最長情的關愛,是手把手的傳遞,是心貼心的交融。願這份親子相伴“心”攻略,能幫助每一個家庭營建溫馨友愛的氛圍,從而滋養孩子心靈健康成長。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您是孩子最大的社會支持系統,也是學校教育最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希望每位家長用您的愛心與慧心,在陪伴孩子宅家學習生活中,實踐和發掘家庭教育寶貴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家長。
讓我們攜手共育,
成就孩子們的美好未來!
來源:成都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