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當讀到男女主人公名字的時候,便感覺亦舒一定對魯迅的《傷逝》有所感觸,不然為何連涓生和子君都沿用同樣的名字,主人公的經曆也有些相似之處,隻是所處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截然不同。看亦舒的小說,并不能完全理解,更無法體會其中的智慧,隻是把其中的一些句子記錄下來當作語錄。因為讀亦舒的書,是要有歲月的沉澱,人生的經曆才能體會的。現在的我,再讀《我的前半生》,就會有百感交集的無奈,感同身受的震撼。
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發生的背景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盡管主人公涓生和子君與《傷逝》所處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截然不同,但是在懦弱性格的塑造方面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長期金絲鳥般被人籠中圈養的生活讓子君變得遲鈍,變得瑣碎,涓生雖然擁有了自己的小診所,但性格上也是被動的。當涓生提出離婚,子君頓時覺得天崩地裂。長期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脫離了社會,失去了生存能力,婚變後栖息在一個小小的公寓,痛定思痛。好在有好友唐晶的開導和幫助,子君從最低微的工作做起,開始自食其力,走過艱辛的生活。最終,子君發現了自己在陶藝方面的特長,經營起了自己的陶藝制作,而且再結良緣,重新開始了嶄新的生活。相比于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魯迅筆下《傷逝》中的子君,《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是幸運的,在日漸寬容的社會,一個被人遺棄的女人,隻要懂得自尊、自愛、自強,便不會隻有尋死一條路.
子君,離開了婚姻這座圍城,作為女人,也許生活會很窘迫,也許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精神先堅強起來。相信人生是在邊走邊悟中完美,那些曾經擁有的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已是過眼雲煙。現實的人情冷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把一個籠中鳥打磨成了獨立自信的職業女性。很喜歡看小說中的那一段:離婚一年後,子君的前夫遇見子君。彼時的子君已脫胎換骨。涓生很是羨慕道:子君,你看起來很年輕,似20餘歲的女子。而子君淡然一笑。那個時候,她才發現,她依賴了很多年的那個人,已經微微發福,甚至有些唠叨。旁邊涓生的現任妻子正怒目而視。望着前夫依依不舍的眼光,子君隻是微笑着潇灑地轉身。 說起來,婚姻的失敗不全是單方面的責任,如果不是婚姻本身出現了問題,第三者也是無法插足的。可悲的是當事人,當别人旁敲側擊,她依舊毫不知情渾渾噩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深愛着另外一個人。早一些看清真相,及早抽身,去擁抱更廣闊的天地,實為大智慧。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愛情或者婚姻,但不要放縱自己過一個糟糕的人生。人生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實;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樂。亦舒筆下的主人公結局大多是花好月圓的,是她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冷酷與悲哀都隐藏在輕描淡寫的叙述中,結尾處總留下生活的希冀和憧憬,為筆下的人物,也為讀者。
就像亦舒在《我的前半生》的原著中寫的:"不管婚姻、友情、還是工作,你跟别人其實都是合作關系,如果你不獨立,或者你從來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那麼這個合作關系總有一天會崩塌的。" 婚姻是圍城,圍城中的兩個人需要結伴而行。也像劇中對婚姻的概括:"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是希望更多的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内涵。" 無論在圍城内,還是圍城外,越來越多的女人,感到社會的壓力;婚姻的不穩定,也使越來越多的女人相信,唯有獨立的自信,獨立的生活能力,才能與獨立的另一半和諧相處,共同營造美好的生活。 當電視劇中的子君在咖啡館裡低聲下氣地哀求老公不要離婚,離開那個女人,得到的回答卻是,我愛她,無可救藥地愛她。那一刻,"想回頭也已經來不及,即使你肯淪為劣馬,不一定有回頭草在等你"。好在後來的子君在紅塵的曆練中站起來了,走進職場,過上了獨立又有自信的生活,"不再為誰犧牲自己,也不用再取悅誰,要做的就是取悅自己,成為一個靈魂有趣的人,才能吸引和過上有愛又自由的人生"。前半生在婚姻裡受傷迷茫,後半生才能如烈火中的鳳凰重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