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立秋的民間傳說

關于立秋的民間傳說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2 00:39:42

關于立秋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1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吳剛伐桂,這是我國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裡便記載,月中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人,名叫吳剛。因為犯了錯誤,被天帝懲罰,進入月中砍伐桂樹。在嫦娥奔月的神話裡,碧海青天夜夜心,陪伴嫦娥的也是玉兔和月宮中的桂樹。

月亮神話是古代先民對于天象的一種浪漫想象。在數千年前的遠古時期,人們就開始幻想在月亮中必定有動物或者植物的存在,這或許是由于環形山脈形成的“月影”,給了人民無限想象。

但如果非要給冷寂的月宮中“裝飾”一顆樹,又為何偏偏挑中桂樹呢?

“月桂”的植物特性和藥用價值把它“送入”月宮

關于立秋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2

早在嫦娥奔月與吳剛伐桂之前,月亮中有桂樹的神話就已經在古代中國流傳。成書于漢代的《淮南子》最早記載了桂樹在月亮中,寫有“月中有桂樹”一文。對于月桂神話的産生,學界一直有所争論,不過大緻離不開從植物特性、宗教影響、文化溯源等幾個方面來讨論。

一部分植物學研究學者認為,月桂神話的誕生應該源自桂樹中其中一個品種——月桂本身的植物特性。桂樹的品種非常多,常見的金桂、銀桂一年開一次花,大約在中秋前後,香氣濃郁。而有一種當代已經比較少見的月桂(即真桂),月月開花。這種每月開花的桂樹,古人取名“月桂”。因此學者們認為,古人之所以把月和桂聯系在一起,主要源自月桂樹花開花落的周期,與月亮陰晴圓缺的周期相同,由此聯想而起。

這種月月開花的月桂樹,主要栽植于南方,尤其以浙江、廣東一帶為多。《說文解字》中就說道:“桂,江南木。”而從漢魏直至唐代,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不少詩文中常常出現“月桂”神話,作者也大多是南方人士。自古以來南方多神奇詭谲的浪漫傳說,将生活中常見的月桂樹“送上”月亮,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有一些研究認為,月桂神話,也與道教的成仙入道大有關聯。兩漢魏晉以來,政局動蕩,百姓疾苦,求仙問道的思想不僅在統治階級上層流傳,也深深影響了民間的風氣。也正是在那時,道教在我國誕生。道家觀念“長生”、“成仙”都需要求問仙藥。仙藥是什麼?“桂”便是其中之一。

《說文解字》載“桂,江南木,百藥之長。”說桂樹是百藥之長,足以說明桂樹在古代的藥用價值。《列仙傳》裡說一位叫“桂父”的仙人之所以成仙,就是因為常常服用“桂葉” 。又說春秋時期軍事家範蠡,後也成為神仙,原因是他“好食桂”。

其他古代典籍中關于“食桂成仙”的記載多不勝數。桂是仙藥靈丹, 與成仙、仙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月中桂樹勢必就不能單獨存在了。嫦娥求仙藥入月、吳剛因為學仙有過被懲罰等等,一系列神仙故事便被聯系在一起,一同進入了月亮之中。

根源上或與遠古生殖崇拜有關

關于立秋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3

然而月月開花的也不僅有桂樹,有藥用價值的也“大有樹在”,即便是從這兩方面讨論,似乎也依然沒有将“為何偏偏是桂”的根源探究清楚。

在這種背景下,另一種從文化根源上進行解釋的說法或許更能追本溯源。

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中的萬物之母,女娲的“娲”字,與“蛙”、“娃”語音、語意上都存在關聯。不管是“蛙”還是“娃”,偏旁中都有“圭”字。從文字的起源來看,它們都是由“圭”字演變而來。而巧合的是,“桂”也同“圭”同源。

圭,是一種重要的古代禮器,上圓下方。古代典籍中有載,桂樹得名于“桂”,或是因為桂葉的形狀,神似這種“圭”的古代禮器,因此才取名為“桂”。

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女娲、青蛙的“蛙”,或者“娃”,以及“桂”,它們從文化上溯源來說,都具有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正是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生命不息,源源不斷。青蛙繁殖能力強,一直是古代先民對蛙崇拜的原因;女娲造人,也是一種生命不斷出現的象征。

于是我們也就很容易理解,與它們同源的“桂樹”也就具有了生殖、生命不息的文化内涵,這是一種遠古對母性生殖的完美崇拜。

自古以來日主陽、月主陰。太陽象征着男性,月亮則象征着女性。在此基礎上,月亮與桂樹深層的文化淵源,也就得到了解釋。而神話中的吳剛伐桂,桂樹一分為二,随即又愈合。吳剛不停砍伐,桂樹死而複生,這種反反複複的過程,也恰好與月亮缺了又圓形成對應,也寄托了遠古先人對生命不息的美好願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