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

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5 00:43:07

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作者:陳立華(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校長),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以減為支點)1

以創新作業為契機促教學質量提升

作者:陳立華(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校長)

作業、負擔、焦慮、減負……這些問題是教育工作中一直以來都在探讨的。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在2011年時就對學生的作業量、作業時間、心理焦慮等進行了調查和統計,2021年學校對學生又進行了相同要素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作業量、作業時間、焦慮程度沒有明顯的變化,孩子的負擔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減負”不僅僅是一個老話題,“減負”問題也是教育教學中的“頑疾”。

要讓學生把作業寫好、把課程學好,達到用時少、效率高、質量好的效果,就需要找到作業優化的關鍵點。這個點找得越精準,孩子們的收獲就會越多,越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如何看待“雙減”

抑郁、啃老、“宅”、拖延症……這些都是現在的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國家出台“雙減”政策,目的是讓孩子們健康發展,先“成人”再“成才”。把孩子培養成國家的合格公民,培養成國家需要的各領域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雙減”的根本意義所在。

“雙減”從政策層面上看是給學生減負,把孩子寫作業、完成功課的時間減下來,實際上是以“減”來作為杠杆,撬動教育的各個環節,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學有所獲。

如何看待作業負擔

老師要解決作業多的問題,不僅僅是要少布置、不布置這麼簡單,而是要在減少作業量和作業時間的同時,提高作業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學生負擔的來源。學生的負擔主要源于課上學習和課後作業兩方面。對于課上學習,最重要的是提升能力,所謂“通則不痛”,學生把知識學明白了,就能快速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質量;對于課後作業,最重要的是要“對症下藥”,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指向性,解決每個孩子在學習中的問題,減少重複性、機械化的訓練,減輕學生負擔。

作業負擔形成的原因。現在學生作業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師們不會留作業。如今市面上有大量的練習冊介入到教育中,有些練習冊上的題,老師們也并不了解。把這些題當成作業布置下去,作業沒有針對性,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分層留作業,是效率高、效果好的一種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編制作業,質量高、指向性強,就抓到了作業優化的關鍵所在。

提升作業質量的“秘訣”之一:數據分析,讓作業更有效

有效使用工具收集分析數據。朝陽實驗小學在2007年時開發了線上作業系統,把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各個知識點的錯題率統計錄入系統,進行數據的統計,沿用至今。通過分析數據,教師能直觀地判斷:哪些題的錯題率低,不需要講解;哪些題的錯題率高,需要重點講解;哪些學生哪個知識點掌握不好,需要重點關注……系統的使用,給老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在各個知識點的數據采集到系統後,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系統會針對每個孩子問題去出題,進行強化練習。這樣布置的作業指向性強,每個孩子的作業都是不同的,這樣就做到了作業的分層布置和個性化設計。

數據為研究問題提供依據。對于作業的優化,很多老師也在思考:關注作業能讓成績轉變嗎?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讨,數據的分析提供了有效依據。

朝陽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在接收柳芳校區時,柳芳校區是個薄弱校,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集團安排柳芳校區的學生們到本校來上課。老師們發現,這些學生的作業錯題率非常高,同一個知識點在作業中的錯題率比在考試中的錯題率要高得多。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老師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推測,課堂的錯題率、作業的錯題率、考試的錯題率是依次遞增的,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班裡學生的作業錯題率、考試錯題率和課堂反饋錯題率是依次遞減的。老師又對其他錯題樣本的數據進行了比較,數據總體反映了這個班級的作業完成情況不好。于是老師做了歸因:在課堂上,初學時題目相對簡單,老師也在進行輔導,錯題率低;考試的時候學生注意力集中,對考試更加重視,錯題率也比較低;但是放學回家之後,作業的錯題率就高了。于是老師總結出:這是學生學習态度的問題。所以教學的關注點要放在學生對家庭作業的學習态度上。數據分析給老師的教學引導了方向,一個學期下來,班級的成績有了顯著提升。

提升作業質量的“秘訣”之二:關注技能,讓作業更有趣

知識的學習是具有規律性的,在課堂上要讓告訴孩子們了解規律、運用規律,但在課後,孩子需要一個熟練的過程。現在的作業多讓孩子感覺負擔重,不感興趣。這是因為作業主要是針對知識來布置的。很多時候,老師留作業也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沒有去分析學情、分析知識本身,才會用增加作業數量的方式讓孩子鞏固知識。但如果去研究學情、研究知識點,是可以有效減輕學生負擔,讓作業變得更有趣的。

抓住關鍵,技能訓練突破難點。知識和技能是一枚硬币的正反兩面。現在的課堂,關注點都放在知識上,所以學生“高分低能”的情況比較普遍,實踐能力較差。而技能對于孩子來說,不論是在提升成績的層面還是在思維發展的層面,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識是看得見的,而技能是看不見的。技能需要通過“熟能生巧”來訓練出來。如果老師僅僅是抓住幾道題對孩子進行訓練,孩子的學習永遠都是浮于表面的,孩子的發展會出現後勁兒不足的情況。所以我們的作業要改革,就要往技能的方向上改革。

老師們需要具體地分析學情,找到難點進行突破。例如:在小學加減法中,共有130道題,其中真正需要勤學苦練的隻有十幾道題,掌握這些關鍵題之後,其他的都能迎刃而解;在拼音中,帶調韻母的學習是最關鍵的,熟練掌握帶調韻母,就能快速讀出各種拼音……學校把這些難點和關鍵點設計成卡片,通過抽卡片、讀卡片、背卡片的方式讓孩子們多練習,達到熟練的程度。作業也是同樣的道理,解決學習中最關鍵的點,鍛煉學生的技能,質量就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保護興趣,大量閱讀增加積累。在過去的時間中我們都追求“快”。我們都希望在短時間内培養出大量的人才,以适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有些時候急于求成會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的教育需要“慢”下來。比如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學校按照年級編寫了《閱讀指導手冊》,每個學生的閱讀護照包括閱讀書單、星級評價标準、閱讀記錄、閱讀積累四大部分。個性化書目則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例如科技題材、軍事題材等等。據介紹,必讀書目以語文學科的延伸閱讀為主,選讀書目則包括數學、英語、科學等多學科閱讀。學校要求教師不要給孩子布置讀後感,多舉辦書評、讀書會來促進孩子更多地閱讀,避免用孩子不喜歡的形式來撲滅興趣。老師在辦讀書會的過程中,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小學階段的教材對于孩子們所需的閱讀量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課外閱讀非常重要,閱讀的興趣一定要培養,這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激勵成長,創設氛圍樂在其中。學校成立了“幸福出版社”,為愛好寫書的孩子們舉辦“新書發布會”。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談天說地、談古論今,用文字講述自己的故事,用筆記錄自己的生活。小作家有了自己的大粉絲,他們是大作家、大編輯。有了大作家指導和鼓勵,幸福村裡的幸福生活又多了一層意義,孩子們會在自己的出版社裡,繪制自己的文學夢想。如今已經有38名學生寫了自己的“專著”。不論孩子們寫書的質量如何,孩子們對于寫作是充滿熱情的,這種熱情需要老師悉心的呵護。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孩子的潛力是無窮大的,而一切都要從“願意寫”開始。

重在引導,開放設計自主成長。學校通過微信公衆号,開設了《朝實微課堂》欄目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微課内容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和邏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自主選擇,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學校對于學生的觀看不做硬性要求,不給孩子布置任務,但老師會引導孩子,讓孩子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自發地去看。現在欄目的閱讀量也在不斷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來源: 人民論壇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