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評測】“不服跑個分!”,跑分似乎已經成為了所有購買新顯卡用戶,甚至于每一張新顯卡上市之前所必須經過的一個環節。雖然相對于眼花缭亂的手機跑分軟件來說,顯卡的跑分程序要少得多,但是很多用戶還是會對這些軟件測試得到的結果産生很多的質疑,那麼究竟這些跑分軟件測試出來的成績靠譜麼?是否能代表我們實際使用時候的差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顯卡跑分軟件簡介
顯卡領域最權威跑分軟件自然是來自FutureMark公司的3DMark系列,最早的3DMark99已經可以追溯到1998年,其後更是不斷根據顯示技術的革新進行版本的更新換代。目前最新的版本為2013年發布“新3DMark”,測試中出于對比的考慮我們同樣會加入上一代的3DMark11。
除了3DMark之外,跑分軟件其實也有很多,但要是說最常見的那自然是魯大師了,這也要得益于國内軟件的獨(liu)特(mang)推廣方式。下至各種網吧電腦性能宣傳,上至各種土豪電腦刷分,其免費使用和最終成績數值比較高都是它比較吸引人的地方。
跑分軟件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較為客觀的體現不同産品之間的性能差異,所以在測試中也都采用的是比較貼近真實的實際應用成績。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固定場景的不可操作的遊戲,然後再根據它的實際測試結果對顯卡以及整個硬件進行系統打分。
但是即便是采用了實際測試的方法,依舊不能阻止少數人想作弊的腳步,曆史上關于顯卡跑分成績的作弊層出不窮,就連顯卡廠商也嘗試過在測試的渲染中動手腳(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火花門”),通過在設置的偷工減料上來實現成績的提升,不過随着跑分軟件的不斷更新,這種做法可行性也越來越低了。
測試方法簡介:怎麼科學怎麼來!
因為這次測試的主角是跑分軟件,所以顯卡的選擇方面就顯得非常重要,經過深思熟慮筆者決定從兩個方面進行重點測試。
1、性能強弱幅度能不能在跑分軟件中充分的體現。
2、跑分程序究竟能不能正确的反映出顯卡之前的強弱關系。
所以本次測試的顯卡分為兩組,第一組主要是要測試性能的增長是否能直接反映到分數當中,選用的顯卡是GTX960/980/TITAN X。原因也很簡單,這3張卡均采用的是相同的架構Maxwell,而且在規格上960/980/TITAN X正好是1:2:3的規模。理想狀态下成績應該接近于1:2:3,不過架構的效率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測試中我們還将對他們進行統一的超頻,将它們的GPU核心的基礎頻率鎖定在1150MHz,進一步加強最終成績的對比性。因為不同核心的Boost幅度不同,在Boost頻率上還存在少許差異)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GTX TITAN X |
架構 | GM206 | GM204 | GM200 |
晶體管數 | 29億 | 52億 | 80億 |
制作工藝 | 28納米 | 28納米 | 28納米 |
流處理器 | 1024 | 2048 | 3072 |
紋理單元 | 64 | 128 | 192 |
ROPs | 32 | 64 | 96 |
顯存容量 | 2GB | 4GB | 12GB |
顯存位寬 | 128bit | 256bit | 384bit |
核心頻率 | 1126-1178MHz | 1126-1216MMHz | 1002-1076MHz |
Boost幅度 | 3.7% | 12.1% | 7.5% |
測試頻率 | 1150-1213MHz | 1150-1251MHz | 1150-1224MHz |
顯存頻率 | 7012MHz | 7012MHz | 7012MHz |
外接供電 | 6pin | 6 6pin | 6 8pin |
而第二組則主要測試分數是否能反映不同架構的GPU的性能強弱順序是970/R9 290X這對冤家對頭,因為他們的定位比較相近,兩者的性能也比較接近,通過比對遊戲中和理論測試的成績,看看兩者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的成績排名是否一緻。
顯卡 | GTX970 | R9 290X |
架構 | GM204 | Hawaii |
晶體管數 | 52億 | 62億 |
制作工藝 | 28納米 | 28納米 |
流處理器 | 1664 | 2816 |
紋理單元 | 104 | 176 |
ROPs | 64 | 64 |
顯存容量 | 4GB | 4GB |
顯存位寬 | 256bit | 512bit |
核心頻率 | 1051-1178MHz | 1000MHz |
顯存頻率 | 7012MHz | 5000MHz |
外接供電 | 6 6pin | 6 8pin |
下面讓我們走進大家期待已久的測試環節,就讓我們用成績來驗證一下跑分軟件究竟靠譜不吧!
測試平台簡介
CPU | Intel i7-4790K |
主闆 | 華碩 Z97-PRO GAMER |
内存 | 海盜船 DDR3 1600 8GBx2 (8-8-8-24) |
硬盤 | 影馳 铠甲戰将 512GB 固态硬盤 |
電源 | Antec 1300W HCP Platinum |
顯卡 |
影馳 GTX TITAN X(1000/7012MHz)(測試中頻率調為1150MHz)影馳 GTX980(1266/7012MHz)(測試中頻率調為1150MHz)影馳 GTX970(1190/7012MHz)(測試中頻率調為1051MHz)影馳 GTX960(1228/7012MHz)(測試中頻率調為1150MHz)AMD R9 290X(1000/5000MHz) |
操作系統 | Windows 7 ulimate 64bit |
顯卡驅動 |
NVIDIA GeForce 347.88 WHQL / AMD 催化劑 Omega 14.12 WHQL |
測試平台說明:測試所用的N卡均來自影馳,頻率調整通過半官方的NVIDIA Inspector進行,其中960/980/TITAN X統一超頻到1150MHz,GTX970則降頻到默認頻率1051MHz與公版R9 290X進行對比。
理論成績及成績分析:第一組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GTX TITAN X |
GPU得分 | 2980 | 5705 | 7744 |
百分比 | 100% | 191% | 260% |
GT1場景 | 16.77 | 30.94 | 42.71 |
百分比 | 100% | 184% | 255% |
GT2場景 | 15.53 | 29.08 | 39.91 |
百分比 | 100% | 187% | 257% |
GT3場景 | 14.64 | 28.83 | 39.87 |
百分比 | 100% | 197% | 272% |
GT4場景 | 8.6 | 16.71 | 22.1 |
百分比 | 100% | 194% | 257% |
綜合場景 | 16.98 | 32.35 | 39.49 |
百分比 | 100% | 191% | 233% |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GTX TITAN X |
GPU得分 | 3458 | 6267 | 8362 |
百分比 | 100% | 181% | 242% |
T1場景 | 17.96 | 33.28 | 45.96 |
百分比 | 100% | 185% | 256% |
T2場景 | 12.93 | 23.06 | 30.08 |
百分比 | 100% | 178% | 233% |
綜合場景 | 6.55 | 12.72 | 18.43 |
百分比 | 100% | 194% | 281% |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GTX TITAN X |
魯大師得分 | 95807 | 177476 | 235946 |
百分比 | 100% | 185% | 246% |
測試小結:可以看出同樣以GTX960為基準的時候,3DMark11與新3DMark的測試結果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我們将三張卡的頻率調整到了比較接近的頻率上,但是三者的成績未能實現理想中的1:2:3,當然在局部測試中分數比例距離理想值也較遠,不排除Maxwell架構随着規模加大有效率下降而導緻的。(下降才比較正常)
但是從理論測試的成績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平時作為參考的各種得分就是根據各個測試場景的幀率結果,經過公式化的加權計算得出來的。再加上驅動對于這些測試場景的優化已經達到了不能更好的地步,所以說3DMark理論測試的得分體現的就是顯卡的實際性能。
雖然被稱作“娛樂大師”,但是魯大師測出來的三張卡的成績百分比和新3DMark的成績還是比較接近的,雖然筆者也覺得魯大師的測試場景很簡單。通過對比來看魯大師的分數還是有很高的參考意義的,當然這裡僅讨論顯卡跑分分數。
首頁>>DIY>>文章
實際遊戲成績對比:第一組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GTX TITAN X |
羅馬之子 | 45 | 79 | 126 |
百分比 | 100% | 176% | 280% |
看門狗 | 38 | 71 | 75 |
百分比 | 100% | 187% | 197% |
孤島驚魂4 | 57 | 93 | 94 |
百分比 | 100% | 163% | 165% |
孤島危機3 | 29 | 55 | 64 |
百分比 | 100% | 190% | 221% |
使命召喚11 | 101 | 144 | 179 |
百分比 | 100% | 143% | 177% |
龍騰世紀 | 34 | 63 | 79 |
百分比 | 100% | 185% | 232% |
測試結果:能較好的用分數來體現性能的差距(與最理想有一點差距,不一定是由跑分軟件造成)。
測試小結:可以看到6款遊戲中隻有龍騰世紀的百分比數值與理論跑分最接近,其他幾款遊戲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出入,TITAN X在這幾款遊戲中的表現都達不到在理論測試中的成績,很明顯是驅動中對TITAN X在這些遊戲中的使用還沒有優化。而COD11則是另外一種情形,三塊顯卡之間的成績百分比顯然不如理論測試中那樣大,COD本身的顯卡利用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這個環節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實際遊戲的成績與理論成績還是會有一定的差别,畢竟驅動對于測試軟件的優化成熟度遠高于這些新遊戲。但是優化良好的遊戲的表現基本都與理論成績比較符合,少部分遊戲成績超越理論是因為百分比對比對象的問題,因為優化想超越理論測試實在太難了。
理論成績及成績分析:第二組
顯卡 | R9 290X | GTX970 |
GPU得分 | 4172 | 4666 |
百分比 | 100 | 112% |
GT1場景 | 22.75 | 25.69 |
百分比 | 100% | 113% |
GT2場景 | 23.61 | 23.76 |
百分比 | 100% | 101% |
GT3場景 | 20.54 | 23.32 |
百分比 | 100% | 114% |
GT4場景 | 11.7 | 13.65 |
百分比 | 100% | 117% |
綜合場景 | 25.14 | 26.78 |
百分比 | 100% | 107% |
顯卡 | R9 290X | GTX970 |
GPU得分 | 5050 | 5264 |
百分比 | 100% | 104% |
T1場景 | 27.49 | 28.07 |
百分比 | 100% | 102% |
T2場景 | 18.28 | 19.32 |
百分比 | 100% | 106% |
綜合場景 | 10.15 | 10.59 |
百分比 | 100% | 104% |
顯卡 | R9 290X | GTX970 |
魯大師得分 | 149087 | 145474 |
百分比 | 100% | 98% |
測試小結:可以看到兩者的3DMark11的得分差距明顯大于新3DMark,如果根據新3DMark的成績來看,兩者的性能差距非常小(3~4%),而且在魯大師的性能測試中,290X反而超過了GTX970,那麼實際遊戲中的排名和差距是否會跟這個百分比有差距呢?
實際遊戲成績對比:第二組
第二組的測試遊戲與第一組略有不同,因為目前AMD驅動對部分新遊戲的優化的并不是很到位,直接影響我們得出正确的結論,所以在第二組的遊戲實際測試中我們将引入2款比較舊一點的單機大作,分别是《細胞分裂6》和《地鐵:餘光》。
顯卡 | GTX960 | GTX980 |
羅馬之子 | 68 | 73 |
百分比 | 100% | 107% |
龍騰世紀 | 48 | 55 |
百分比 | 100% | 115% |
使命召喚11 | 119 | 143 |
百分比 | 100% | 120% |
地鐵:餘光 | 82 | 74 |
百分比 | 100% | 90% |
孤島危機3 | 42 | 48 |
百分比 | 100% | 114% |
測試結果:3DMark能準确的體現不同顯卡之前的強弱關系。
測試小結:可以看到在很多款遊戲中,實際表現都跟理論分數都比較相近,隻有極個别的标明屬于A/N陣營的遊戲成績會有一定變化(很多标明了陣營的遊戲中A/N卡的表現也是差不多的)。通過對多款不同陣營的遊戲成績求平均值,我們可以看到兩張卡在遊戲中的整體表現還是很接近理論測試分數的。而兩者的強弱關系也基本與理論測試中一緻。
PConline總結:可信但終究隻是個數字
通過兩組顯卡的針對性測試之後,可以看出理論測試成績可信度還是有的,尤其是像3DMark這樣的專業跑分軟件,要知道FutureMark旗下還有一大堆的跑分測試軟件,更不要提之前手機端的3DMark軟件已經将好幾款通過作弊刷分的手機型号進行了拉黑,可以說權威性就是他們的核心競争力。
而部分國産的其他軟件嘛,其實絕大多數用戶也隻是抱着測測玩的心态來進行測試的,像上圖這種說你的電腦已經擊敗全國XX%的電腦的測試看看就好,因為自己夠用與超越多少人之間實在沒有必然的關系。
為啥總感覺跑分和遊戲有出入?
因為跑分程序發布之後基本不會有所改變,所以顯卡廠商有充足的時間對跑分的場景做最到位的優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顯卡在新卡發布之後第4、5版驅動之後的理論成績基本不會再改變的原因。
相比之下遊戲的優化就複雜的多了,且不說市面上各種遊戲所使用的各種渲染引擎,而且每個遊戲還會對引擎做上一些自己的改變。每當一些3A級大作發布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雞血驅動”也會随之出現,而且用不用之間的差距還特别大。
而且出于策略的考慮,很多遊戲還會在開發之初就會選擇自己的陣營(NVIDIA的It's meant to be played / AMD的Gaming Evolved),實際表現也随之向所屬陣營的一方傾斜。而且目前這種趨勢已經蔓延到了渲染引擎上,AMD方面最牛的要屬随Crysis誕生的CryEngine,NV則擁有Unreal引擎系列,基本采用其中其中一種引擎就會自然進入陣營。
參考之後還要看實際!
其實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跑分軟件的實際意義在于了解排除了陣營的影響之後的顯卡相對絕對的性能強弱,然後再根據各種遊戲的實際需求最終确定适合自己的型号。如果你想了解遊戲究竟需要什麼顯卡才能流暢體驗,您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遊戲硬件欄目(相關鍊接:遊戲硬件)!
筆者總結:随着DX12的越來越近,顯示領域也将迎來一次巨變,屆時很可能跑分也會有一次徹底的改變,小編到時候也将努力集合到盡量多型号的顯卡為大家提供一個最全面的跑分天梯圖。
參測成績截屏圖(點擊可放大查看)
GTX960跑分截圖
GTX980跑分截圖
GTX TITAN X跑分截圖
GTX970跑分截圖
R9 290X跑分截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