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天氣确實不好,經常遇到很多失眠,所以最近能少熬夜就少熬夜,盡量的避免心髒負荷過重。至于喝水,如果脾虛且濕氣重的,建議要先健脾祛濕,然後再補充水分。
1、頭腦暈沉,無精打采。
2、皮膚瘙癢,荨麻疹,濕疹嚴重。
3、眼睑水腫。
4、頭發油膩。
5、腹瀉,大便溏稀。
6、痔瘡、前列腺炎。
7、四肢關節疼痛,風濕。
關于祛濕,這裡祛濕的四種方法和大家一起學習。
散濕。運用祛風解表、溫陽散濕的中藥,把濕氣從皮膚發散出去。比如桂枝、生姜、防風、細辛等。桂枝、生姜、甘草: 桂枝溫經通脈,生姜發散表邪,二者合用把濕氣往體表散,加味甘草補氣健脾,給脾胃不斷地提供陽氣能量。
風藥勝濕。提高體内氣的流動,把濕氣吹散出去。比如陳皮、佛手、青皮等。山楂、麥芽: 山楂健脾消積,麥芽行氣健脾。脾胃負擔過重,容易脾虛,脾虛濕生,要減輕脾胃負擔就要把這些積滞消導出去,以通為補。
燥濕。燥濕的中藥,把身體濕氣清掉。比如茯苓、白術、蒼術等茯苓、薏苡仁、赤小豆: 茯苓排水而不傷正氣,薏苡仁走中焦利濕健脾,赤小豆接過水濕由下焦排出
化濕。行氣化濕,醒脾,脾醒自然可以運化掉濕氣。比如霍香、蒼術、佩蘭、砂仁等。藿香正氣液最典型的代表方。
葉天士指出“欲去濁陰,急急通陽”。
如何通陽,葉氏又言,通陽必用辛熱,即在溫陽基礎上才能通陽。所以運用的時候應該先知道明陽遏之因,病因一除,則陽氣通。
所以于濕則以化利滲濕而通之,藥如厚樸、蒼術、草果、砂仁類,或以淡滲如白茯苓、澤瀉、薏苡仁、通草、淡竹葉等。
但是祛濕之前,一定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先斷自己是濕熱還是寒濕。看舌頭。 注意看舌頭的時候不要一大早起來就看,不要吃完飯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飲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燈下看。濕熱的舌頭顔色是紅的,舌苔黃黃的厚厚的。寒濕,舌體胖大,有齒痕,這齒痕就像裙子的邊一樣。舌體的顔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層水汽。
看小便,濕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味道很重,寒濕體質的人小便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一樣。
看大便, 寒濕與濕熱都會導緻腹瀉。濕熱導緻的腹瀉又急又猛,暴迫下注,裡急後重,上完廁所肛門有灼熱的感覺,拉出來的便便非常熱。寒濕導緻的腹瀉程度緩慢,肛門并不灼熱,吃點生冷油膩的食物就壞肚子,一天要上好幾次廁所。每次都是一點點,不成形,很稀薄。
聞味道,濕熱體質的人,常常有狐臭,腋臭,腳臭等等。寒濕體質的人不怎麼出汗,身上基本上沒有啥味道。 若是女性,觀察白帶,白帶多色黃味重就是濕熱下注,白帶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濕。
還有濕熱呢,重點在熱,因為濕所以運化不了,因為熱所以吃一點滋補厚膩的東西就會上火,口臭啊,口瘡啊,長痘痘啊等。
最後附上圖片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希望關注➕轉發長按點贊,[作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