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颡魚簡介
黃颡魚,又叫黃角丁,黃骨魚,黃沙古,黃辣丁,刺黃股,戈牙,昂刺,黃嘎魚,在南方一些地方還叫“黃丫頭”。這種魚分布較廣,很多河流、湖泊、野塘中都有,而且吃鈎不講究,碰見食物就咬鈎,基本吃得很牢靠,沒有警覺性。
在盛夏和整個秋季,是野釣黃颡魚的黃金時間段。因為在這幾個季節中,黃颡魚的活性是全年中最強的,而黃颡魚的習性又是典型的以昆蟲、小魚小蝦為食,所以夏季和秋季是黃颡魚食物最為豐富的季節。這也為我們釣魚人創造了極大的便利。
二:黃颡魚習性
黃颡魚的習性很有特點,它在野外的适應能力很強,喜群居、耐低溫、耐低氧、耐污染,對水溫适應範圍較寬。黃颡魚在我國的分布很廣,江河、湖泊、溪澗,都有它的蹤影。它是一種小型魚類,一般隻有幾兩重,超過1斤的極少,但有一種“淮颡”,最大個體可達3千克以上。
三:黃颡魚釣法
1:手竿底釣黃颡魚
(1)選線組
黃颡魚的個體較小,在野釣時對釣具并無特殊要求。手竿垂釣宜選用3.6-5.4米的中硬調竿,釣線以0.6-0.8号進口尼龍線為好。鈎用中号偏小的伊勢尼6-7号為佳或其它相似的長柄鈎。組合方式視水底情況而定,水底較平坦光潔用卧底釣,若水底雜物多、淤泥厚,可拴成上下雙立式鈎。可裝漂也可不裝漂。
(2)選釣點
野釣黃颡魚的釣點宜選河塘近岸水草邊緣,水底有坑窪洞穴或陡坎;流水溝渠中水草後的靜水區域,岸邊樹木、雜草被淹沒的地段;溪澗、河川水底為石灘的邊沿處,進水口兩側和緩流的溪、河灣;攔水壩、堤堰水勢被阻擋的一面;漲水時靠近岸邊的漩渦邊緣,退水時洄流與順流的中間。這些地方都是野釣黃颡魚最為有利的釣點。
(3)選釣餌
野釣黃颡魚的最佳釣餌莫過于綠蚯蚓和瘦肉條,誘餌可用蚯蚓切成小段,或将雞豬肉骨砸碎摻雞飼料加少許白酒攢成團抛入窩點。野釣黃颡魚時,我們通常直接用蚯蚓裝鈎。綠蚯蚓腥臭味濃,黃颡魚特喜歡。鈎尖從1/4處穿入從另一頭1/4處透出,即頭尾各留出一小段,使其在水中有動感,誘引黃颡魚把鈎來吞。除了使用蚯蚓以外,還可以使用瘦肉條裝鈎。将豬的精瘦肉(牛、羊肉也可)順茬切成長1.5厘米、寬0.6厘米、厚0.3厘米的條狀,放進加了味精的醬油碗中浸泡2小時,撈出來再放進菜油碗裡浸泡2小時,即可裝鈎。上餌時從肉條中下部位向上穿透(鈎尖裸露)。餌鈎沉底後要輕提釣竿,目的是使死餌變“活”,引誘魚兒咬鈎。
(4)看漂提竿
黃颡魚吃餌貪婪,見此美味一口吞進,拖着便走。浮漂的反應是先抖動幾下而後沉入水中(黑漂);不裝漂時竿尖會出現微微顫動,手中有明顯的拉拽感,這時應及時提竿。
2:海竿串鈎釣黃颡魚
(1)選線組
海竿釣黃颡魚宜用輕便小海竿,配小型繞線輪,栓4-5隻鈎,組合成串鈎。墜子最好用帶扣的扁圓形鉛墜,重50克左右,這種墜子在水下被牽動時有一定的漂浮性,适宜在水底高低不平或有障礙物的水域中使用。
(2)如何釣
使用海竿穿鈎野釣黃颡魚的釣餌和釣點與上面類似。餌鈎甩入釣點後繃緊釣線,挂上小鈴,靜候魚兒咬鈎。黃颡魚貪吃且嘴大,咬鈎兇猛,鈎子往往入口很深,脫鈎現象幾乎沒有。聽到鈴響,即可提竿把魚收。
(3)時間把握
野釣黃颡魚最佳季節是夏秋,早、晚和夜間上魚率高,尤其是大雨過後的一兩天内效果更好。除黃颡魚外,鲶魚和黑魚也常常上鈎。倘若趁着大雨滂沱、溪水渾濁之際揮竿上陣,十之八九穩獲豐收。
友情提醒:愛好釣魚的人,都有過釣到這種魚的經曆。釣魚容易,取鈎難。由于魚鈎紮得緊,加上很多這種魚将魚鈎吃得深。取鈎的時候很勞神。最關鍵的是嘴巴邊上的刺刺,很厲害,據說帶有一種毒液,剛刺到手指的時候,不但紮心痛,而且有時腫大、還癢得很。
因此,在不小心時,被這種魚紮了之後,一定要謹慎對待,首先要及時将擠壓,用酒精、碘伏等進行消毒,然後綁上創口貼,以防感染。
所以,在平時的垂釣中,要準備一些常用的酒精、創口貼等,以防被刺到時派上用場,不然就要吃苦頭。
野釣客記得,小時候釣黃颡魚,每次上鈎必定被紮一次,紮完手指腫了,用濕泥巴包裹住手指,減輕疼痛感,效果還不錯。現在懂得保護自己,也很少發生這類事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