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出生的李雲迪和朗朗成名後經常被媒體大衆拿來比較。李雲迪是詩人,朗朗是活力超常的鋼琴演奏家,西方音樂評論家對他們的評論網上多得數不盡。
這兩位青年鋼琴演奏家幾乎同時登上國際樂壇,一樣為中國争得了榮譽,朗朗似乎更幸運,已經在标志着紐約音樂界最高門檻的卡耐基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雖然都是鋼琴領域,但兩人的風格、路線都截然不同。
郎朗3歲學琴,5歲獲獎,9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17歲時在芝加哥拉文尼亞音樂節明星演奏會上,緊急代替身體突然不适的安德魯·瓦茲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由此在世界樂壇名聲大震。
2002年郎朗成為首位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的藝術家,該獎項是為職業藝術家而設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榮的職業藝術家。
李雲迪崛起于2000年的華沙肖邦鋼琴大賽,18歲的李雲迪打破了首獎連續空缺兩屆15年的沉寂。奪得金獎,成為開賽73年以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早些時候說:“當郎朗去年彈奏此曲時(指莫紮特《C大調奏鳴曲》),顯得毛躁和中規中矩。李雲迪的彈奏則是純淨、優雅不做作的優美的展現。”
李雲迪優雅從容,技巧無懈可擊,将肖邦的詩意演繹的近乎完美。
郎朗更多的是激情,熱辣張揚的表演像一團火焰,能瞬間點燃聽者的心,照亮劇場的每個角落。
如果說郎朗的特點是技巧很好,那麼李雲迪的特點則是對音樂的深刻理解。李雲迪的恩師阿裡·瓦蒂這樣評價:“李雲迪在舞台上就像個王子,他有非常靈敏的聽力,他不僅僅是制造音樂,他知道怎樣用自己的方法發出最好的聲樂。”
美國《紐約時報》——“如果說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李雲迪就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
郎朗曾在多個場合彈奏過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隻要一出手,即使老柴、門德爾松和肖邦也要望“曲”興歎了。
郎朗的彈奏令人難以忘懷,他既像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又似身姿卓絕的舞者。
而帥氣高大的李雲迪溫文爾雅,有種書卷氣。隻要那雙手觸及黑白相間的琴鍵,李雲迪就會于瞬間在聽者内心深處掀起狂瀾,你會被他的激情演奏融化在深深的感動之中。
兩位鋼琴王子,音樂天才,風格完全不同卻都具有頂級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