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某某人被“聚焦在鎂光燈下”,用以描述某些明星有較高的曝光率。 鎂光燈指的是照相機用的閃光燈,早期照相用的閃光燈是用燃燒鎂粉的方法來發光的,所以延用至今仍稱照相機的閃光燈為鎂光燈。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會看到利用鎂光燈輔助照相的場景:
從劇照中可以看到,由于鎂光燈産生的白光十分耀眼,所以常使得人不自覺的閉眼,另外,鎂燃燒時還會産生大量的白煙。
鎂光燈中,鎂是怎樣燃燒的呢?
起初,早期攝影師們所用的感光材料性能不佳,需要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才能在銀版或玻璃版上呈現足夠對比度的圖像,因此拍攝活動物體或是暗處細節成為一個難題。1859年,鎂絲燃燒産生的強光被用于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後來,鎂絲被鎂粉取代,鎂粉表面積更大,與氧氣接觸充分,燃燒更快,再後來為了使燃燒更加快速,還向鎂粉中摻入了強氧化劑氯酸鉀,光線的強弱是由鎂粉量的多少來決定的。
鎂粉的點燃是由打火機用的火石引燃,磨火石的金屬輪安裝上發條,使用前處于上緊狀态,拍照時一隻手按快門,另一隻手松開火石輪的扳機,摩擦火石點燃鎂粉,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就是閃光和拍照不同步,常常是拍照結束了,鎂還沒有燃燒。
二十世紀初,有人改進閃光方法,将鎂絲封在電燈泡裡,通過電極連通發熱将鎂絲點燃發光。因為鎂絲燃燒完了不可再燃燒,這種閃光泡用一次就扔掉了,但是可以通過相機的開關讓閃光達到基本同步。
為什麼鎂燃燒會有白煙呢?
我們知道鎂能和空氣中O2、N2、CO2發生反應:
2Mg O2 = 2MgO
3 Mg N2= Mg3N2
2Mg CO2 =2MgO C
從反應來看,白煙的成分中可能含MgO、Mg3N2、C,但經實驗測定,白煙的主要成分為MgO,次要成分為Mg3N2, 幾乎沒有單質碳,這是因為空氣中氮氣含量雖然多,但化學性質不活潑,CO2含量又很低,故白煙以氧化鎂為主。
電子閃光燈是如何發光的?
直至上世紀50-60年代,鎂光泡還在使用。後來萬次閃光燈(氙燈)的出現,才使鎂光泡逐步退出曆史舞台。
我們現在用的閃光燈是氙(xian)氣燈,已經和“金屬鎂“完全脫離了關系。利用了氙氣通電能發光的性質。當按下快門按鈕時,相機中的微電腦迅速開啟閃光燈電路,儲存在閃光燈電容器内的高電壓,向充滿氙氣(Xe)的燈管内放電,而産生短促的強烈閃光,這個過程最快可達1/1000秒!!!
由于通電後氙氣本身并沒有發生質變,所以可以反複使用,氙氣閃光燈的壽命很長,通常可以達到萬次。
近幾年,随着手機拍照的普及,采用了發光二極管的LED閃光燈得到廣泛的使用,LED閃光燈制作成本低,又相對節能,可能是未來發展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