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15:15:46

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1

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關世民教授訪談錄

包天仁

包天仁(以下簡稱“包”):關老師您好!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很高興這次在海南見到您。今天約您來,主要是想談談我國英語教學測試方面的問題。因為您給研究生開設了這門課程,對這方面内容比較了解。英語測試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是目前看,中學教師以及大學對這方面研究的好像教學方法那樣普遍。從英語語言教學測試的發展史來看,英語語言測試經曆了四代發展,第四代之後變化不是太大。國家外研中心在測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關世民(以下簡稱“關”):包老師您好!很榮幸能和您交流這個問題。我從2010年開始給本科和研究生開設這門課程,對此,還有些研究。您作為一個教育企業家對這方面也有這麼深刻的研究,令人佩服。談到四代測試理論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代測試理論是屬于“前語言測試”時期,其主要特點是重視語言知識測試,當時測試的題型主要有論文寫作、語音知識、語法題和翻譯題,内容素材以文學為主,此外還有口試部分。後來有人指責試題内容缺乏信度,因此在後來的題型中加入了判斷正誤、多項選擇、配對和改錯 等客觀題型。

第二代是“心理測量—結構主義”測試理論,這一理論創建于上個世紀50-60年代。這一時期的語言測試由于受心理測量學影響,強調測試的可靠性和客觀性,題型以多項選擇題型為主。它們明顯的優勢是保證了閱卷的客觀性、公正性以及閱卷的效率,但是要設計出有較好效度的多項選擇題實屬不易; 此外,它們欠缺真實性,并容易使考生在答題中猜測,故多項選擇題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诟病。第三代是“心理語言—社會語言”測試理論,興起于20 世紀70 年代中期。語言測試界開始重視采用綜合的方式從整體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測量,同時考察語境的重要性,借助上下文來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這一時期采用比較多的是綜合題型,如完形填空、綜合改錯、聽寫、口試和作文等。綜合測試的主要問題是評分費時費力,且難以達到一緻性和客觀性。雖然有些綜合題型可以采用選擇題形式,如完形填空,但采用客觀題形式後所考核的多是領會能力,對考核綜合語言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第四代是“交際語言測試”理論,該測試理論的核心是交際能力學說。這一學說是在20 世紀70 年代初由Hymes首先提出,同一時期 Widdowson也指出交際測試旨在測試語言的交際功能,而不是考察語言知識。20世紀80 年代可以說是交際性測試迅速發展的10 年。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初,Bachman 提出的“交際語言能力”測試模式,使交際語言測試有了更完善的理論框架。

包:從上世紀70年代第四代測試理論興起,到現在曆時幾十年,美國以托福考試為主,英國有劍橋系列的考試。我國的英語考試題型實際上在抄襲英美國家的考試模式,高考抄襲國外,中考抄襲高考,自己研發的内容很少,中、高考英語試題三十餘年沒有大的創新和改進。國家外研中心連續近二十年對全國中、高考英語試題進行分析和評價,認為命題質量參差不齊,有的試題确實水平不高。關老師研究外語測試問題,您可參考國家外研中心開發的全國中小學英語學習成績測試(NEAT)和全國中小學生英語能力競賽試題和命題說明。在那裡你可以發現與衆不同的地方,對你的研究會有幫助。

關:您說得很對。我發現國家外研中心開發的測試和競賽體現了最新的語言測試理念。其中一個顯著特點是把語言知識測試和語言能力測試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能力測試滲透在知識檢測當中,知識測試題型比較好地體現出了相對應的語言能力測試。這種測試充分體現了交際語言測試理念,正如Widdowson說得那樣交際測試重在測試語言的交際功能,而不是僅僅考察語言知識。可惜的是我們的英語測試考慮到語境因素比較少,大多數還是聚焦在語言知識點方面。

包:你說得對,在基礎教育階段,考查語言知識多一些,這是必要的,但是更多地考查對知識的運用,考查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的英語各項技能,這就要考慮使用語言的環境,就是語境。現在的試題中語境也有所體現,但不是真實語境,而是模拟語境。

關:對語境的理解一般有兩種,主要是文本的(textual)和情景的(situational)語境,兩者的側重點不同,文本語境主要是上下文,主要體現在語法知識、詞彙搭配知識測試。情境的語境主要是在交際過程中,人們如何得體的選擇符合交際語境要求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詞語形式。例如, “_____ me to check my composition this weekend.” Mary said to Professor Smith. 答案A是Help,B是 Please help,C是Would you please help。這三個答案在語法上都對,但是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學生對老師說話要使用得體的禮貌話語,表示尊重。所以選擇C是正确的。這就是真實的話語交際能力檢測。

包:您舉的這個例子是一個交際題型,語篇就是應該有語境。但是,這個題出的也不是太好。考試的時候,試題裡面涉及到的語境和實際語言交流中的語境相差比較多。在這方面,國家外研中心的試題做了不少嘗試,試題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都比較好,真正考察了教學内容,受到了廣泛好評。但是國家外研中心開發的兩個考試系統,一個是競賽,一個是學習成績測試。競賽屬于學能測試,NEAT是學結考試。今年一些省份陸續公布了2017年乃至更遠年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多個地方确定将陸續推行外語一年兩考方案,考生可選擇其中較好的成績納入高考總分。如此一年兩考,的确是一項超乎尋常的重大舉措。但說易行難,我在《中國青年報》上發文質疑了這件事情。

關:我也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2

包:一年兩考到底意味着什麼?它會給高考帶來哪些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對于這些問題,業界從未有過理性的研讨和實驗,有關方面始終沒有清晰的解釋。這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解決的。

關:一些專家提出英語一年兩次考試,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有的學校做過預測,英語一年兩考對正常教學會有較大沖擊,傳統意義上的常規教學将由此會改變,要麼在英語考試刷分期間,學生會停止其他課程學習,一心備考刷高分;如果,學校不允許停止其他課程學習,不考慮學生的刷高分需求,還執行常規教學,那麼學生就會請假到社會英語補習機構去學習。這樣,會造成教學混亂啊。

包:因此,可以看出很多重大決策,特别是關于涉及到千家萬戶的高考問題決策都需要實踐的檢驗。我們注意到上海和浙江在2017年就開始一年兩考的實驗,但成功與否還是後話。

關:是啊,如果決策不科學,影響會很大。所以現在強調科學決策,尊重客觀規律。國家現在很重視外語能力培養的檢測問題,組織一些專家研制外語能力檢測量表,以後,可能會淡化高考。估計以後高考退出學校教育,讓社會考試機構按照外語能力測試量表進行檢測,學生什麼時候想考就去考。

包:我認為語言能力量表屬于紙上談兵,還需要經過實踐才能判斷其質量如何,到底能不能用。理想變成夢想,然後夢想變成實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近教育部陳部長有個講話,要求四個“回歸”,即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其實就是回歸教育的本質。我們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目前看來,人們最不滿意的可能就是教育領域中的問題了。

包:教育是第一民生,問題比較大。建國到現在已經是第八次課改了,這次課改已經搞了十多年了,從一開始就争議、質疑不斷,在這期間還不斷出現新問題,下一步何去何從還需要進行反思和決斷。

關:社會在發展,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但是,教育改革的步伐總是跟不上時代的要求。

包:第八次課改已經到了轉折關頭。課改者抱怨改革不力,還有領導不力,資金投入過少,老師做的不到位等問題。課改者從來沒有認識到,他們自己本身的理念出現了問題。

關:現在,高中教育開始推出核心素養教育問題,有專家認為,要把核心素養取代以前的課程标準,這會招來很多質疑。

包:不是取代,而是融進課标裡,還有人把建構主義、兒童中心等那些理念作為我們課改的理論基礎。其實這些在國外早已經失敗了。

關:課程标準倡導的是建構主義這些内容,借鑒了美國和歐洲的一些課程理念。

包:歐洲和美國早就不做這些了。建構主義的一大危害是否定知識,不結構知識,是無法進行知識建構的。

關:對,建構主義主張學生是學習知識的建構主體,突出語言技能的形成。課程标準把語言技能擺在前面,然後才是語言知識。

包:這是颠倒了!這樣的課标實際在否定“雙基”,大課改理念就這樣,别的學科也是如此。

關:英語課程标準把原來的“雙基”改成了現在的“五維目标”。

包:結果導緻過分強調人文,英語課堂變成時政課、曆史課、地理課了,語言課堂語言的成分沒有了。外語教學走上了二語習得的路子。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3

關:對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我就要求我的研究生必須分清楚外語和二語的區别。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涉及到語言觀和教學觀問題。二語主張習得,突出語言技能的培養,這本身是沒有有錯的,錯就錯在我們的英語教學屬于外語教學類型,應該是學得。現在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混淆了這兩個概念,結果在實踐中,教師把外語當成二語來教,忽視語言輸入、儲存和加工内化環節,盲目凸顯語言輸出要求。費了那麼多的時間,效果還是不理想。海南省這麼多年來,英語高考150 分的試卷,全省理科考生平均分一般是40左右分,文科考生平均分50多分。為什麼成績上不來?這值得我們反思。我認為教學理念有問題,把外語當成二語了。學生上課熱熱鬧鬧,考試成績稀裡嘩啦。究其原因,就是語言輸入和語言加工環節太薄弱了。“雙基”沒有夯實,語法和詞彙知識不給力,閱讀和寫作能力不行,盡管教學強調語言輸出能力,但是語言知識基礎不牢靠,語言能力也就成為空中樓閣了!這樣的做法嚴重違背了語言教學規律。

包:你談到海南的情況。全國範圍内,情況差不多,英語考生得分就是60多分。

關:海南的情況基本可以映射全國的情況。這說明課改的中的某些理念出了問題,例如,全國的英語學習使用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後來在新版的課程标準中不提任務型教學法了,但是在師範院校的教學論課程中,許多學校還在執着的把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主要課程來教。任務型教學法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一個理論結合實踐的交際教學流派。在英語是二語的國家裡,語境充分,學生在學校習得的語言技能可以馬上在語言社會中遇到問題就派上用場。但是,我們的英語教學沒有語境,一味的強調語言輸出,靠習得來理解掌握英語語言費時多見效慢啊。

包:高考學生的成績說明,課改徹底失敗了。高考英語試卷70%以上是選擇題,考生主要靠猜測手段才得了這麼少的分數。

關:是的。按照數學的概率,A、B、C、D四個選項,猜測成功的概率是25%。所以又說回到測試問題上來了。命題理念和命題方式及命題内容必須改進,否則,英語教學内容和訓練指導就不會有變化。

包:由此我還想到另一個問題。您的學生遍布各地,大多數是英語老師。很多師範院校的老師和學生都持有什麼樣的理念?大多數師範院校畢業的教師基本上都持有二語習得理念。在英語教學理念方面,在國際上,理性主義占多數,但在中國您屬于另類,這個“另類”有多少人?

關: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舉個例子來說明,我記得第一屆全國師範院校學生教學技能大賽中,我應邀作英語學科組的評委,感觸非常深。那一屆有幾十所師範院校參與,參賽的學生的教學設計和說課内容用的都是任務型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千篇一律都是讀前、讀中、讀後這樣的編排。這說明參賽者在大學學習期間隻學會了這一種方法。為什麼不同課型,不同目标,不同内容的教學,竟然使用同一個方法?多麼荒謬。這都是課改“大掃蕩”式培訓的結果,教學方法都是以任務型教學主張的二語習得為主流思想。我認為,根本的問題是他們沒有分清外語和二語的區别。國内一些外語教育專家認為當今的二語教學和外語教學越來越模糊了。我曾經問過,二語習得和外語學得能融合在一起嗎?至今沒有明确的答案。一些專家的言論可能會造成一線教師的思想混亂。

包:幾十年來,我一直在研究語言教學的類型問題。中國的英語外語教學(TEFL)理論是我最早提出來的。我國的TEFL同英美國家的TEFL還不同。

關:是的。同樣是TEFL,但是語境不同,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同,方法肯定也有所不同。

包:關于二語習得和外語學得,在《光明日報》等媒體上曾經有過公開的辯論。我們這個學派一直堅持外語學得的理念。我研究二語習得的來源,發現内幕觸目驚心。這是英美等國發動的變相的語言戰争。他們先為這些國家培養一批二語習得的所謂的專家,給他們洗腦,首先滲透到我國高校。這些高校開設了二語習得課程,大量傳播這類理念。現在國際上二語習得已漸小勢微,但肅清二語習得的流毒還任重道遠,無法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

關:高校大多數外語專家學者張嘴閉嘴都是在談二語習得,很少提外語學得,好像一提外語學得就很“土”,不洋氣!現在大多數高校開設的都是二語習得課程,幾乎沒有人提及外語學得!其實,國外很多語言學專家,例如,英國的蘭卡斯特大學的語言學教授Keith Johnson寫的那本《外語學習與教學導論》就明确提出有别于二語教學的外語教學理念、原則和方法。該書内容非常中肯,但是好像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被二語習得理論淹沒了!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4

包:這種問題,我也注意到了,在ELT領域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形成共識。關鍵是,我國英語教學的類型根本不是二語習得的類型。習得時間至少多出學得時間的十倍。但是,這些問題視乎沒有人注意并加以研究,實際上是刻意視而不見,在掩耳盜鈴。

關:事實就是如此!課改實際狀況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習得的做法不符合國情,習得理論在中國真的是水土不服!但是,某些專家的眼睛一直盯在發達地區和發達城市的外語教學上,沒有顧忌到占80%的不發達地方,例如海南這個地方。

包:最近二十年來,國際語言學界已經發生了變化。語言教學就是教授語言,并且提倡在外語教學中使用好學生母語,把翻譯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關:您說的觀點我很認同。美國在教學中非常強調深度學習,就是強調深刻的認知理解和創造性的實際運用。不但要求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從提問到回答問題絕大多數都是“事實”性問題,很少有“觀點”性問題。

包:這種強調深度學習是正确的。反觀我國現實,外語教學的大方向錯了。課改否定了“雙基”,總是在空談能力。

關:現在又開始談核心素養了,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内容很高大上,如果沒有深度學習支撐,很難落到實處!

包:核心素養的内容越加越複雜,在玩概念遊戲了。現在已經達到一百多個要素了。

關:那麼多的要素,到底哪個是核心?這等于沒有核心了呀。

包:有人覺得喊的口号越響,教育水平就越高了。我一直在關注核心素養的概念,但是到現在為止,大家還沒搞明白核心素養包含哪些最基本的要素以及來源是什麼。

關:那麼怎麼落地就成了問題,我在做今年的“國培”計劃項目時,很多學員都問到這個問題。他們很擔心。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連課程标準都還沒有搞明白,又要接受核心素養的挑戰,他們都有點忐忑不安啊。

包:國外的最新資料我也查閱過,沒聽說哪個國家在研究和搞過核心素養。美國在2010年提出過“共同核心”、“國家标準”(CCSS)之類的概念。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要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标準。但課改專家提出的各類核心素養還沒有論證清楚就在推廣。

關:這是我國做事的最大弊端,習慣性的實施行政命令,很不理性。沒聽說在哪個地方哪些學校做過什麼實驗,有什麼結果。不實驗,沒有參照的經驗,怎麼能貫徹下去呀?

包:這樣做不僅違背教育規律,而且違背國家政策。

關:如果,教育部門不周全考慮,核心素養的貫徹執行很可能會造成教學困難。

包:核心素養概念不清,如何貫徹?怎麼檢測?我認為一些課改專家的思想和做法在進一步淡化知識、否定“雙基”。一些做法都背離了我國基本國情實際,甚至違背教學的基本規律。教育亂象一個接着一個。教育不能總走極端。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5

關:現在美國和歐盟都強調教育要回歸本源。英國不是開始研究中國的基礎教育模式了嗎?他們開始從語言技能訓練轉向語言内容學習了,這一點從英國語言教育學者Keith Johnson的外語教學觀點中是能夠看出來的。國内的教育很像天空中浮雲,一陣一陣的飄過來,又一陣一陣的飄過去,讓中小學老師眼花缭亂。

包:這種狀況很令人擔憂!我願意和他們公開讨論或辯論。因為事理會越辯越明。

關:如果進行辯論,我願意參加。

包:課改不能一錯再錯,教育折騰不起了。

關:現在外語老師太辛苦了,名目繁多的教育教學檢查要求、培訓要求、與教學無關的活動要求、填寫各種表格、寫各種總結和彙報,教師現在的自主發展和鑽研教學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了。時間被擠占、搶占和霸占的越來越多。我記得幾十年前我在中學做教師的時候,比較清靜,還沒有這麼多的事務纏身,還可以做些自己想要做的教學研究和專業發展的事情,那時沒有這麼多與教學無關的事務和活動。

包:外語教學不能否定知識,否定教師。杜郎口事件表面上是個體現象,實際上是一個群體思潮。打着學生中心的幌子,凸顯異化的教育模式。教師作用被弱化。那種先學後教的方法,完全由學生自主學習是浪費學生生命!有些學習内容可以實行有導的自主探索,但是大多數課程内容都必須要有教師的教學指導,學生才能夠有效地學習。

關:我發現有某些發達省份的一些重點中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都不講課了,課堂上幹什麼?大量地做題,以考代教,甚至課本都不用了,一遍一遍的強化訓練做題技巧。課程标準的理念抛在一邊,課本中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理念也完全被忽略了、浪費了!

包:在我們國家,行政幹預教學的現象很嚴重,象杜郎口、洋思中學的違背教學規律的做法被一些當地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當作榜樣,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當地的學校和老師學習模仿。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學情不一樣、教師素質不一樣、學校管理水平不一樣,怎麼一個所謂的模式就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教育官員不太懂教學問題。實際上,學習可以分為三大類:體驗式、發現式、記憶式學習。但是不管哪一類的學習,都必須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教學才有效果。

關:所以說,不管什麼教育教學,隻要是正常的課堂教學,就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三要素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三者組成的,三者必須要通過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相互支撐才能夠産生教學。這其中,教師是專業人士,是教學三要素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忽視教師要素,學生和教材要素就會無法正常有效的發揮作用,産生有效教學。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6

包: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确知識類型,知識主要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兩大類。有的知識,比如原理,不需要學生去發現,一些概念和事實,學生記憶就可,可以自主學習。但是關于程序性知識,如果學生靠自己感悟理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甚至還會出現差錯。所以,不能夠一概而論地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忽視教師教和導的作用。

關:其實,我國古代教育方式就很科學。我國古代的私塾教育就是從培養訓練孩子的記憶開始,小孩子記憶能力好,就發回這個優勢,要求多讀多記,例如,背誦《三字經》等文論。等長大一些到了青年時期,就要求把識記的内容做注解,要求對學習内容進行理解;而後考秀才、考狀元就能發揮自己的見解進行論述治國方略了。古代教育把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要素結合得很好,充分發揮各個要素的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并将其運用到極緻。

包:我國古代的認知科學大家都認可。國外同行也在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認識到學習一定要有記憶。中國的文化傳統就強調積累,舉一反三,然後才能做到厚積薄發。你我都是中學教師出身,經曆相近,我們有機會可以進一步探讨一些外語教育理念、模式、評價、檢測等問題。謝謝關老師。

關:現在高校的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研究比較薄弱,應該加強,師範院校本應該是這方面研究的主力軍,但是事實上搞外語教育研究的人很少,基本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态。令人擔憂啊!我非常高興和包老師您做了這麼多的交流,受益匪淺。謝謝包老師。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7年第1期,李永大根據錄音整理)

關于英語教學訪談(英語教學及測試問題)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