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禁忌,譬如回民不吃豬肉,藏族不吃魚,滿族不吃狗肉等等。關于滿族忌食狗肉的原因說法較多,通常有以下三種說法:
滿族先人風俗習慣說這種觀點認為,滿族作為漁獵民族,不食狗肉是其長期狩獵生活的結果。不過,在早期女真社會中,一直存在大量殺狗、吃狗肉的記載。
《大金國志》卷三十九“男女冠服”和《三朝北盟會編》卷三政宣上帙,都有女真“富人以貂鼠、青鼠、狐、貉、羊羔之皮為裘”,“貧者則以牛、馬、豬、羊、獐、鹿、貓、犬、魚、蛇之皮做衣褲”的相關記載。
早期的女真士兵
女真人不僅“衣其皮”,他們還十分偏愛狗肉。《三朝北盟會編》記載,阿骨打燕宴時,曾“以木碟盛豬、羊、雞、鹿、兔、狼、獐、麂、狐狸、牛、驢、犬、馬、鵝、雁、魚、蝦蟆等肉”,
另外,女真人的宗教活動也常常殺狗緻祭。有人得病時,“巫者殺豬狗以禳之”。
譬如南宋範成大出使金國,在邯鄲地區有過類似記載,“以長竿磔白犬,自尻洞其首。别一竿,縛茅浸酒揭于上,雲:女真人用以祭天禳病”。
範成大
到明朝中期,女真人還在食用狗肉。《李朝實錄》記載,燕山君時(明弘治年間),朝鮮僅鹹境道五鎮城,賞賜給女真人的物品中,包括“雞、犬、豕三百餘口,大口魚千餘尾,燒酒四百餘瓶,鹽百餘碩”。
“努爾哈赤報恩說”這一傳說,源于民間故事《義犬救主》。故事梗概為:
青年努爾哈赤被李成梁追殺,因極度困乏而熟睡。追兵搜不到其蹤迹,欲将其放火他燒死。努爾哈赤馴養的狗拼命救主,用自己的身體沾水打濕了主人身體四周的茅草。努爾哈赤最終免于劫難,但狗卻被累死了。努爾哈赤頗為感動,下令禁止殺狗并禁食狗肉。
努爾哈赤“義犬救主”主題作品
實際上,努爾哈赤時期,滿族先民依然有食用狗肉的習慣。《滿文老檔》記載:
(努爾哈赤對待撫順城來降之人)統一“給以牛、馬、奴仆、衣服、被褥、糧食等。又給牛一千頭,以供食用。每戶分給大母豬二口、犬四條、鴨五隻、雞十隻,以供飼養,并給與器皿等一應物件”。
傳說中的“滿洲老鐵”?...
要知道,成年的狗脫離主人後,别人是不容易馴養的,即便是馴養也要很長時間。況且,每戶“飼養四犬”用于看家護院,似乎有不太符合常理。所以,這裡的“犬”,大概率是作為食材進行分配的。
談遷《北遊錄》中記載:“英王在時,嘗宴諸将,可二百席。豚雞鵝各一器。徹去,進犬豕俱盡,始行酒。”阿濟格“違抗父命”,公開食用狗肉的行為,反向證明了“義犬救主”傳說,很可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圖騰說孫文良主編《滿族大辭典》認為:“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不過前面已經提到,即便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族人依舊有食用狗肉的習慣。因此,“圖騰說”似乎也站不住腳。
那麼問題來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滿族人不吃狗肉了?滿族忌食狗肉有直接關系的重大事件,是皇太極天聰六年(1632)頒布的禁狗令。
皇太極
《明史》中并無皇太極頒布“禁狗令”的具體描述,但在《天聰朝臣工奏議》中,“反向”記載了這段史實。
天聰六年正月初九高士俊謹陳末議奏:“谏新政。昨奉旨傳谕,養狗者拿去城外。然一家少有兩三條,多有五六條,是以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臣恐盜賊生心。因見皮肉滿街,懇乞敕賜每家隻存一條,姑俟升平日,或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即不用亦可。”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掘以下幾條信息:
- “禁狗令”僅限于城内;
- 頒布“禁狗令”的背景是擾民,容易引起恐慌;
- 建議每家留一條狗,全部捕殺容易招賊。
皇太極的“禁狗令”行使到什麼程度,曆史上并無明确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狗)皮肉滿街”的現狀,側面反證了在努爾哈赤時期,并無“禁狗令”的頒布。
“十駿犬圖之五 蓦空鵲”,郎世甯繪
我們要明确一點,入駐沈陽的八旗人丁,已經進入城市化的生活階段。大量養狗,确實容易造成城市夜晚的不安靜,并且容易造成恐慌。
另外,在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内,數量龐大的狗很容易引發民事案件的發生。早在天聰五年七月,皇太極就針對一些頻發的民事案件頒布了處理辦法,其中規定:“如犬咬牲畜至死者,以肉歸畜犬之主,令其賠償。”
禁狗令頒布以後,狗與社會生産的直接關系漸漸疏遠,但卻與統治階層的關系變得緊密起來。在這一時期,狗不僅在滿族貴族子弟的狩獵活動中刷足了存在感,并頻繁地作為“政治禮物”用于饋贈和接納。《滿文老檔》記載:
- 天聰五年三月十一日:“喀喇沁部馬濟塔布囊來叩見汗,進汗馬一、犬一,不納,悉卻之。”
- 天聰九年正月十二,“因為耿總兵(耿仲明)官有病….去看望時令帶給元帥(指孔有德)一條鳍鳇,總兵官一條鳍鳇,使汗的坤蝦陪同,送給元帥二隻好狗,送給總兵官二隻好狗….”
在“禁狗令”的大背景下,狗與普通滿族百姓(尤其是城市定居民)的生活愈發疏遠,再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食用狗肉”的頻次也大幅降低了。
“十駿犬圖之三 蒼猊”,郎世甯繪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滿清入關後,作為統治階層的滿族,為了彰顯與中原漢族的差異性,刻意将“禁食狗肉”當成了自己的“文化符号”。曆史上的漢族,一直都有食用狗肉的傳統。像民間傳說中的濟公,将狗肉視為神仙食用的。
随着時間的推移,“狗肉”成為了滿族大衆的飲食禁忌。例如:杭州旗營、成都旗營的滿族都強調滿族不食狗肉。
後來,滿族的統治階層為了論證“禁食狗肉”的合法性,刻意附會上一些譬如“義犬救主”的民間故事,将飲食習慣“神話化”,并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