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5 09:30:01
在2019中國幼教公益論壇江西峰會上,白鹿洞書院副院長,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郭宏達所長作關于《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主題分享。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郭宏達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1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郭宏達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2

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當前背景分析激活幼兒的智慧需要您的教育,開啟幼兒教育的密碼需要您的智慧,智慧就像太陽的光輝,面對太陽則燦爛無限,背對太陽則陰影一片。教育之道成長自己,成長孩子。如何與孩子共頻、共振。與孩子一起相伴、互動、共好。“用生命引領生命”教育之道。讓您成為孩子成長最優資源。幼教之理萬物之理無窮無盡。一物有一理,一理一極,一極一道。幼教之理存于幼教的本真之中。格物窮理,日積月累,由少而多。聰睿以漸而開,事理以漸而明。習于正則正,習與邪則邪人在幼年時期,物欲未然,知識未開,染于黑則黑,染于白則白,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此時若以正确的知識和道理,那麼這些知識和道理對人的行為具有直接的影響,從而在心靈深處具有導向功能。跳出“幼教”看”幼教“詩性教育。月光下,搖籃旁;課堂裡,書桌邊。吟唱唐詩宋詞元曲,千年以來,縷縷詩性的光芒,照亮了幼兒的臉龐,溫暖了幼兒的心房;培根固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童蒙讀物、經典的讀頌;知識、技能與品德。幼教的智慧、知識和品行、品德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船之兩槳。知識、技能;借鑒古代“蒙學” 。朱熹集古代蒙學大成。朱熹”蒙學“教育思想,有許多熠熠閃光的真知灼見。幼教與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及人生的發展如影随形。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郭宏達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3

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

啟蒙教育,讓孩子獲得最佳的早期教育家庭層面分析:幼兒能否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已成為決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諧幸福、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國家層面破析:幼兒教育牽動家庭、社會,其質量對穩固家庭、發展經濟、穩定社會秩序等具有重要作用。 蒙學教育的目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掌握文化的基本常識、了解日常生活的常識和明白人倫的基本要義。幼兒教育根本是培養幼兒的“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是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是讀書最重要的法。“居敬”,敬,恭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說:“讀書須收斂此心,這便是敬。”又說:“讀書須将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持志”是要堅定志向。朱熹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要立定學聖賢之道、修身複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朱熹指出,"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緻精,而緻精之本,則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朱熹蒙學教育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是在博采三代以來儒家童蒙教育之大成的基礎上,結合他多年教育實踐經驗,提出獨具特色的蒙學教育學說,是一份珍貴遺産。在朱熹推動下,我國的蒙學教育至南宋中期後已趨完善,且元、明、清的蒙學教育是圍繞朱熹思想展開的。朱熹蒙學注重兒童品德教育,将兒童品德教育落實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具體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中,貫徹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人生教育三階段朱熹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将教育分為蒙學、小學、大學三個階段:童蒙階段,心智未有所主,要“蒙以養正”;對人格形成影響至深。童蒙階段的教育,引領、誘導在個人的成長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學階段,重在“化與心成”的養成教育,要在做事中明理;大學階段,是窮理明道,明體達用。朱熹在蒙學教育中,主張德教為先。強調父母示範,以身作則,注重家庭教育和環境熏陶。倡導正面積極引導、少用消極防禁的教育方法。蒙以養正朱熹說:“蒙養弗端,長益浮靡”,“而今自小失了,要補填,實是難。”民間俗語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小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長大之後再補救是很困難的事。因此,幼兒接受教育,養成良好習慣,對其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童蒙時期是培養道德習慣、塑造道德品格的基礎階段,也是極易取得良好效果的階段。幼童心智未有所主,都具有聖賢坯璞,易于教化。朱熹總結出蒙學德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他依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提出“必使其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欲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的兒童德育教育原則,提出兒童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要教之以事,從做事中學禮 ;在兒童品行培養上,重視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做到“蒙以養正”! 兒童心智未有所主,具有“聖賢坯璞”朱熹認為:人生來俱來有善性,具有“聖賢坯璞”。但是,由于兒童時期心智未有所主,習慣尚未養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兒童可塑性強,此時的童蒙“德性未定,聞見未廣,易受熏染”。他們“物欲未染,知性未開,染蒼則蒼,染黃則黃”,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左右,朱熹因此強調,“必使其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欲其習與知長,化與心成,而無扞格不勝之患也”。《顔氏家訓》:“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因此,為父母者,為老師者,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利于孩童的成長。 潤物細無聲幼兒教育應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從幼兒會說話、能走路、吃飯開始規範幼兒的行為。“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諾萬福安置”,“母之養,師之教,所系尤切”,因此“凡子始生,若為之求乳母,必擇良家婦人稍溫謹者,必擇良師以導之”。 “必求其容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使為子師”。“子能食,飼之,教以右手”,讓幼兒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習慣。 父母對幼童的影響父母是童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師(父子有親)。朱熹認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其言行産生直接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榜樣與資源,“身教重于言傳”。父母要以身作則,從點點滴滴中給孩子“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兒童的成長,父母們不斷淨化家庭的育人環境,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給兒童行為習慣以積極的影響,孩子才會健康文明地成長。 老師對幼童的影響

師:學高為師!範:德高為範!老師—以老師為榜樣,以老師為偶像!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兒童的行為具有導向性的作用,所以應該選擇德行端正之師。

同學與玩伴的影響同學與玩伴,年齡相仿,志趣相近,會彼此影響與模仿。朱熹《訓子從學帖》:“交遊之間,尤當審擇,雖是同學,亦不可無親疏之辨”,而“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谄谀輕薄,傲慢亵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擇“益友”而交,疏遠“損友”。多與道德品行良好的有教養的人為友,才有利于自己身體言行和品德的健康成長。“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紀錄之。” 形成輻射效應,達到教育化人的最終目的。 教之以事,從做事中學禮 童蒙教育,主要是教之以事,從做事中學禮。 熹說 “小學教之以事,便自養得他心,不知不覺自好了,到得漸長漸更曆,通達事物,将無所不能。”讓兒童從身邊具體的小事做起,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和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使兒童“習慣如自然”,使之内化為品質感悟,使之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從兒童力所能及的平實處入手,從正衣冠、肅容貌做起,對兒童起到潛移默化,化性起僞的作用,從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郭宏達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4

童蒙教育遵循原則

注重預防及早施教的原則兒童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人生的一個發展端發時期,朱熹提出先入為主及早教育的主張,是符合兒童心理學觀點的。朱熹認為童蒙教育,要注重預防性原則,“禁于未發之謂預”。在他們産生各種錯誤想法之前,就要加以預防,将過錯消滅于未發之前,而不是事發後的補救。反之“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問 :“涵養于未發之初,令不善之端旋消,則易為力 ;若發後,則難制。” 所以朱熹主張童蒙的德育應先入為主,及早進行。循序漸進的原則兒童“智識未開”,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專注時間很短,所以對兒童教育時,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應力求淺近、具體,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不可囫囵吞棗,急于求成,貪多嚼不爛,要紮紮實實,從淺近的事情開始,一步步深入,才能成大。兒童的教育自有其序,欲速則不達。要通過持續不斷的日積月累的工夫,漸積成德,“得寸則守其寸,得尺則守其尺”。教育與日常行為規範結合的原則教育從兒童日常生活中的禮儀抓起,使兒童“習慣如自然”。教育幼童如何灑掃、應對、進退等禮節,對穿着、整裝、衣物保管提出具體的要求 :“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淨整齊。”“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缺落,飲食照管勿令污壞,行路看顧勿令泥漬。”“凡脫衣服必齊整折疊箱箧中,勿散亂頓放,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污,仍易于尋取,不緻散失。”正面引導為主原則兒童時期德育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先入為主”。對童蒙的德育,要以正面引導、輔之以規章制度約束,兩者相輔相成,榜樣:要給兒童提供好的榜樣,讓他們效法模仿,“習與正人”。規章制度正面引導,使學生有章可循,朱熹說 :“學者須先置身于法度規矩之中,使持于此者足以勝乎彼,則自然有進步處。”教師要做到“知其心,言其情,說到學生心裡,讓學生心悅誠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兒童學習興趣,“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要根據兒童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用适應兒童特點的曆史故事、詩歌來教育兒童,激發他們的興趣。朱熹對兒童提出的“啟發誘導” 是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符合兒童認知習慣,有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踐履笃實的作用。

朱熹幼兒教育的目的(郭宏達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蒙學教育與幼兒教育)5

朱熹蒙學教育思想中關于蒙學的一些主張和觀點,在現在的幼兒教育中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