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的秘密
1/引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别西天的雲彩……”這是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橋》中的詩句,也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橋,也稱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裡安營紮寨,屯兵駐軍。雖然如此,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劍橋仍隻是個默默無聞的普通鄉鎮而已。直到劍橋大學(後文簡稱劍橋)成立後,劍橋的名字才漸為世人所知。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遊學于此,兩年的劍橋生活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遊,在歸途的海輪上,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那麼,與牛津齊名的劍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老黃今天就給你簡單地科普一二。
2/概說劍橋
劍橋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前身是成立于1209年的一個學者協會。1209年,為我國南宋的嘉定二年。
嘉定二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去世。臨終前,陸遊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示兒》。仍是這一年,與陸遊同時去世的,還有被後世神話了的濟公和尚。
劍橋的誕生可以說是個奇迹,一開始他們并沒有自己的房子,師生們在租來的房子裡講課和生活,大學生們從一開始就住在旅舍裡,由店主負責監督。
1225年左右,劍橋的教師們就從他們當中選出了一位校長,并得到亨利三世國王的批準,從此,劍橋一直堅持的就是自主管理的建校方略。
1280年,曾經的私人旅舍式教學模式,被有着自己的校舍和捐款的學院取代之前,因為建校全部來自捐款,這就更好地保證了學院的持久性和獨立性。
劍橋實際上隻是一個組織松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劍橋有31所風格各異的自治學院,每個學院在經濟上自負盈虧,因此各個學院在行政财務,招生教學,都有很大的自主權。
劍橋的校長是由學校參議院選舉産生的,一般都由社會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擔任。校長一職是象征性的,真正負責大學日常事務的是副校長。
劍橋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3/劍橋的榮譽
作為世界頂尖學府的劍橋,其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截至2017年,共有11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劍橋800多年的辦學史中,從中走出的優秀人物,燦着群星。
政界的傑出校友,包括4名君王、15名英國首相、至少30位來自愛爾蘭、印度、澳大利亞、南非、東南亞、韓國、波蘭、約旦等國家或地區的總統、總理。
他們中有愛德華七世、喬治六世、彼得二世、蒙巴頓、瑪格麗特二世、索菲娅王妃、菲利普親王、查爾斯王子、尼赫魯、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金大中、李光耀、李顯龍、紮伊德·侯賽因……
學界精英有牛頓、達爾文、 彌爾頓、 培根、布朗、圖靈、拜倫、培根、羅素、霍金、李約瑟、錢永健……其中,來自中國的傑出校友(含訪問學者),有伍連德、趙忠堯、束星北、華羅庚、童第周、徐志摩、邵洵美蕭乾、葉君健、金庸、鄧亞萍……
4/成功的秘密
作為世界級名校的劍橋,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有許多外人很難照搬套用的秘訣的。概括起來,有如下幾方面:
劍橋每學年三個學期,每學期8周,共計24周,這應該是世界大學中最少的教學周數安排。 本科生實行導師制,導師每周要與本科生見面兩次,做到一對一或一對二輔導。劍橋的生師比大約是4∶1。 沒有補考、重修制度,考試挂科直接除名。
無門檻的跨學科教育。在劍橋,跨學科無處不在,包括本科生課程的跨學科、研究生科研訓練的跨學科、教學科研組織的跨學科、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住宿的跨學科等。
博士生在成為博士生候選人之前,隻有兩門課程:一門理論專題課,一門方法論課,基本上是每個教授講一、二講,共同完成兩門課程。
行政部門、圖書館、IT中心全身心為師生服務。比如,劍橋圖書館沒有的書,隻要世界上有,他們都會盡可能地幫你找到。
當了校長或院長,必須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無論校長或院長,不能再做學問。
另外,劍橋創收有方。一是進校園要收門票。劍橋沿康河而建的幾個老學院都收門票,價格從5到12英鎊不等,最貴的應該是國王學院,據說是因為裡面新立了一塊徐志摩《再别康橋》的石碑。
二是每逢假期,學生要把宿舍騰出來。騰出來的宿舍做“創收”之用,主要是承接各種會議和舉辦各種夏、冬令營。一年下來,至少上億英鎊。
與劍橋相比,許多大學隻能“望橋興歎”,有810多年曆史的劍橋,其深藏的秘密,确實需要好好發掘、借鑒。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