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作者:孫鴻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孫鴻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決好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在實踐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十年我國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新時代十年,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理念,時刻踐行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的铮铮誓言。黨和政府在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上持續用力,我國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完善,基本民生底線不斷築牢兜實,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全面提升,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新時代十年,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就業體系。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從37102萬人增長到4677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從4.10%下降到3.96%。全國農民工從26261萬人增長到29251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全國各級各類學曆教育在校生從2.61億人增長到2.91億人。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9年增長到10.9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從5.4億人增長到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9億人增長到10.4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從1.94人增長到3.04人。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提高到78.2歲。主要健康指标已經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00多萬戶。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每萬人口擁有公共圖書館和博物館建築面積從186.8平方米增長到379.4平方米。
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着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中介機構履行法定職責,并且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要求,為其提供幫助或者辦理有關事務的行為。公共服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在未來五年和更長一個時期,我國要大幅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關鍵是把基本公共服務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一方面堅持盡力而為,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另一方面堅持量力而行,着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性公共服務需求,讓人民群衆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基本公共服務是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适應的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就是由政府承擔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責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目标人群全覆蓋、服務全達标、投入有保障,地區、城鄉、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距明顯縮小,在全社會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核心是促進機會均等、确保社會公平,推動實現全體公民都能獲得大緻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建設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支持幫扶重點弱勢群體就業,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持續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促進就業公平。發展素質教育,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促進教育公平。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進社會保障均等化,促進社會保障公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提高醫護人員規模和質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城鄉均衡布局,持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促進醫療衛生公平。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促進文化公平。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更高層次需求、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場自發供給不足的公共服務。着力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強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就是政府通過支持市場主體或公益性社會機構,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吸引社會廣泛多元參與,實現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在全社會促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衆扶。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核心是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降低服務價格。要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态,着力擴大就業崗位供給,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性就業需求。普及學前教育,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引導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着力擴大非義務教育服務供給,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性教育需求。大力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性社會保障需求。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規範民營醫院發展,推動醫養結合等多業态融合服務發展,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性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元宇宙等新技術手段,發展智慧文化、智慧廣電、智能體育等文化新業态,滿足群衆多層次多樣性文化需求。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5日 06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