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服,馬靠鞍”差不多是人盡皆知的俗語,表面意思,無論人還是馬,都要靠得體的着裝、漂亮的鞍鞯去襯托,才能顯得有氣質,俊逸不凡。
這次要說的,不是着裝,而是和這句話感覺差不多的,這些年個人變化體現在外在上,而從周圍人對你的态度而直觀感受到的變化。
還要從一個朋友身上的事說起,朋友前幾年結婚有了孩子,本身在外地打拼,還沒有什麼積蓄,為了出行或有什麼事兒的時候方便些,就把老家的車開了過來,面包車,但畢竟是輛車;
面包車确實條件差了些,他說,記得剛開過來那年,正好是5到6月份的時候,氣溫最高也三十多度了;開車上高速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所以全程基本是在氣溫最高的時段開的;但面包車沒有空調,這就比較遭罪了,孩子又小,沒有辦法,一路隻好開着車窗;
雖說開着車窗,高速上風是不小,可也都是熱風,他就記得,熱的老婆孩子臉通紅通紅的(也算患難夫妻了,要珍惜啊),大汗直流;而且面包車,車皮薄,車窗玻璃也薄,開窗開高速,噪音是大的一比,跟坐在後排的媳婦說話得用喊的;
後來,包括不想讓孩子總在家憋着,周末都帶出去玩兒,大夏天,每次也都是跟蒸了桑拿似的;所以心心念念地,他想着換輛車;他說,換車前後,物理條件感受是有變化,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周圍人的态度有了轉變。
車是身份的象征嗎
他說,換車前,他有次回老家,開面包車路過一個發小家,正好發小就在家門前,發小知道是他,好像也在門前鼓搗自己的車,他就主動跟發小打了個招呼;
對比呢,是換車後,有次回老家,為了陪孩子在路邊玩會兒,就把車停在了丁字路口的馬路邊;傍晚的時候,正是好多人從工廠下班的時間,他怕遇到熟人認不出(朋友近視),就轉身從懷裡掏出眼睛戴上;就這個功夫,他聽到了還是那個發小的聲音,“XX,從外邊回來啦,開車回來了啊!”其實,照朋友的說法,當時是有一點不好的,畢竟人家從遠處騎電動車過來,他正好轉身,會讓人誤以為他不想理别人。
同樣的例子,聽他講,老家住對門的一個算當家的弟弟吧,由見面不打招呼擦肩而過,變成笑着說,“哥,回來啦!”;偶然的機會,一個小學同學加了微信,相互之間多年不見,聊了最近的變化,他從同學口中得知,同學們之間聊天稱他是同學中混的不錯的...
就在他買車的那年,聽父母說,表姐夫不知道他打算買車,詢問看是否需要,打算把自己開了多年的一輛小型車賣給他;他講,那輛車他開過,當時感覺有個空調真好,隻不過表姐夫開車比較不注意,車況不好,車的動力呢,據他說,空調打開以後,超普通小貨車是超不過去的;他也知道,兄弟姐妹中沒有車的很多,隻不過隻問了他是不是要買...
朋友不是市儈的人,不會看身邊人發展得如何而有所親近疏遠,自己隻是從苦日子熬到了普通人,路還很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