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由明史專家,北京副市長吳晗聯合郭沫若等人給國務院上書請示挖掘明十三陵的首陵-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在申請書中他們聲稱可以在陵寝中發現大量有益于研究曆史的珍貴文物,并且可以建造供人民參觀的博物館,讓人民跟深刻的了解帝王奢靡的生活,從而可以讓人們不忘階級苦,就這樣,他們很快的得到了批複,原則上同意挖掘,但一定要注意文物的保護工作。
随後,郭沫若拿着批文馬上作出批示,一個考古挖掘組很快的成立了,他們馬不停蹄的來到了明長陵,手拿“洛陽鏟”來試掘長陵的寶頂,但是由于朱棣的陵寝太過龐大,考古隊員整整的忙活了一個月,竟然連地宮的位置都沒有探查清楚,就這樣,一個有經驗的考古隊員建議,可以找一個體量較小的明皇陵挖一下,用來搞清楚明代皇陵地宮的具體結構,這樣可以積累大量的經驗,以便于長陵地宮的挖掘工作,于是乎,萬曆皇帝的定陵進入了視線,其實朱翊鈞的陵墓被選中也是意外,因為在考古隊員考察十三陵寶頂之時,意外的發現定陵寶頂有一處坍塌,大家便猜想這是地宮隧道,這樣給挖掘就提供了指引,所以定陵便被選中了。
考古隊在定陵挖掘幾個月,一直沒有找到地宮的入口,本來馬上就要放棄了,結果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小石碑,在其上有一行字寫着:此石距金剛牆前皮xx丈,深xx丈。
無異是一把找尋地宮入口的鑰匙,就這樣,考古隊“按圖索骥”,很快的找到了地宮入口,就這樣,定陵的大門被發現了,但一場考古史上的災難也開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